錚錚鐵骨斑斑淚
——讀《葉紫作品精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蔣瀾鵬
天災人禍連年荒,苛捐雜稅負如磐;
饑不裹腹猶濟貧,顛沛流離常輾轉。
不忍卒讀滿辛酸,英年早逝太遺憾;
錚錚鐵骨斑斑淚,幾多無奈幾多嘆。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葉紫像一顆流星倏地劃過夜空,雖然短暫,卻留下耀眼的一撇。其作品像一枚橄欖,苦澀中透著絲絲甜意。
為了尋找真理,為了改變命運,作者十五歲離家外出。有時住陰暗潮濕的旅館,有時則雨中流浪,倚棺而宿。作者經歷過水澇旱災,流離失所,夜中行軍,殘酷戰斗;目睹過岳陽樓的愁云慘霧,洞庭湖的檣傾楫摧;耳聞過平民百姓的長吁短嘆和啼饑號寒。再加上他有一顆純真炙熱的心,一份強烈的責任感,因而其作品無不有著巨大的震撼力。
作者善于通過白描手法來展示人物的神韻和社會的現狀。那受傷掉隊、垂死掙扎的馬夫;那石榴被劫、呼天搶地的石榴園主;那看著官兵的白米飯而垂涎哭嚷的小孩;那深夜被蹂躪、撕肝裂肺的十一歲的童養媳;那在長江輪上、因身無分文,偷吊船下,最后被打致流產的逃難孕婦;那在為母抓藥途中被強行拉夫,后投江而逃被漩渦吞噬消失的讀書人;那“青白,少血,會說話,枯黃頭發,和圓溜溜的眼睛。雖然還不到十一歲,卻幾乎能懂得一個大人的事情了”的玉衣;那兒子被擄,兒媳改嫁,面似蒼巖雕塑,心如枯木死水的古渡頭渡夫……這些無不是作者親眼所見并醮著血和淚滴瀝而成。
今天的年輕人已很難理解當時險惡的社會環境了,因為今天我們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正因為這樣,我才想極力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今天的青年朋友特別是青少年朋友們,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先輩們是在何等的環境中尋找真理和追求光明,并為之而付出了何等大的代價;讓大家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