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總是有動機和意圖的,否則勞民傷財搞陰謀詭計,劃不來。昆明301恐怖襲擊案件和馬航370飛機失聯,目的很明顯。一方面消耗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處理此事。一方面挑起我國內部民族矛盾,甚至挑起我與中東、中亞伊斯蘭民族之間的矛盾。這就是美國希拉里口頭掛的“巧實力”。
為什么選擇昆明?為什么選擇兩會期間?為什么選擇烏克蘭危機升級之時?一是昆明是我國多民族居住地方,民族矛盾非常敏感,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我們的反應策略是對的,首先定義為恐怖襲擊,而非民族矛盾。特別是新疆自治區主席說的話,非常得人心:少數人不代表一個民族,更不代表一個國家。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哪個民族出現些敗類和犯罪分子很正常。二是兩會期間,我國安保力量大多注重北京,南方難免出現麻痹松懈思想。所以恐怖行動選擇昆明,可以避實擊虛。可見幕后策劃者,很懂戰略戰術。不過,從8個人的行為看,還是貪生怕死之徒,因為他們想到了撤退。特別是3個接應的人,可見恐怖分子也是怕死的。三是在烏克蘭危機升級的時候,發生這些事情,可以吸引中國領導人高度關注。中國領導人是要表現出愛民親民的,中國共產黨是要表現出以人民的安危為己任的。所以必然集中力量關注國內的問題,而對烏克蘭方向的關注必然減少,和俄羅斯的互動也將減弱,這便于美國在短期內對俄羅斯施加最大的壓力。從美國喬治.布什號航母戰斗群快速開進黑海,可見美國的意圖所在。只要中國自顧不暇,俄羅斯一家就頂不住美歐聯合的軍事、經濟、政治壓力,達到不戰而屈俄羅斯之兵的目的,重建美國的霸權威風。
美國算盤不是很如意。昆明301恐怖襲擊案,留下了四名活口,這為我們破案和反擊提供很好的證據。中國社會各界在恐怖襲擊案前,更加淡定,各界人士紛紛譴責少數恐怖分子反人類、反社會的罪惡行徑,中國國內更加團結。中俄之間的聯系也更加緊密,中國軍隊時刻處于戒備狀態。美帝感覺光調動中國國內輿論不行,還得調動中國軍隊,使中國軍隊疲于奔命,無暇與俄羅斯合作。看完家族的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馬航370飛機失聯的原因在于此:以此調動中國軍隊,使中國海空軍為此消耗時間和精力,為美國施壓俄羅斯提供時間窗口。
美國現在最怕什么?我看最怕的是中國海軍編隊在地中海與俄羅斯聯合軍演,此舉可從態勢上切斷喬治.布什號航母戰斗群的后路,使喬治.布什號成為黑海的甕中之鱉。如果喬治.布什號不幸在黑海碰上暗礁或水雷,那戰無不勝的美國大兵,就只能喂黑海的魚鱉了,在波斯灣美國軍艦都遇到快艇的撞擊,在黑海就更難說。所以,此次馬航370飛機失聯目的,就是疲憊我海空軍,使我海空軍無暇前出地中海與俄羅斯戰斗群會和軍演,減緩俄羅斯的軍事壓力,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提供軍事支持。
從這個意義上看,馬航370事件可能的結果有兩個:一是從此查無音訊,此飛機可能墜毀在大海之中。二是在烏克蘭危機過去之后,此飛機突然報道在越南或者東南亞那個國家的原始森林里被發現,機上人員都已死亡,因為時間過長,無法查找證據,只能算是一場空難。我看第二種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幕后策劃者知道,如果飛機在南海墜落,是很快被發現的,這樣達不到疲憊我海空軍的目的。所以利用飛機控制系統,控制飛機飛向東南亞某個國家的原始森林墜毀,同時在南海故意大動干戈,吸引我海空軍搜救,就可以達到幕后策劃者的戰略目的。
由此,本人建議:
一是馬航370飛機失聯事件的南海搜索,主要交給我行政和民間專業力量搜索,避免海空軍兵力投入過大,只需加強對搜救力量的安全防護和外圍警戒。
二是加強與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軍方聯系,特別是關注南海沿途各國的雷達信號,看有無可疑信號出現,此飛機不可能無緣無故消失。
三是啟動我各方力量,搜集東盟國家境內是否存在墜機情報。特別是原始森林、罕無人煙地方的墜機民間信息。
四是加強地中海方向的海空軍力量派遣,和俄羅斯展開地中海軍演行動。
五是加強與歐洲國家的聯系,特別是德國的聯系,介入烏克蘭事件的政治解決進程。今天看新聞,習主席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通話,很是欣慰,說明國家領導人沒有受馬航370飛機失聯事件干擾,對全局控制胸有成竹。
六是亡羊補牢,加強我國內民航飛機的通信聯絡改造。我國很多民航飛機購買的是美國飛機,飛機內外聯絡通信設施可能存在嚴重后門,容易被敵方控制。為此我們應該安裝我們的北斗系統和黑匣子,所謂的黑匣子,無非是將數據信息集中存儲在一個不易摧毀、自身能發射信號的裝置里,便于飛機失事后解碼分析。這點技術,相信我們不難做到。現在出租車、公交車都可以實現公司遠程音像控制,相信飛機更容易做到。因為飛機在高空更容易接收到衛星和地面的信號。如果依賴美國飛機的自身設備,那就容易受制于人。多次空難的黑匣子,其實只有美國解碼分析,說黑說白都是美國的一句話,這樣美國就把握了失事飛機的解釋權。要加強對其他突發事件的預防,敵人一旦陰謀沒有得逞,必然實施下一個陰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