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副《媽媽再打我一次》的四格漫畫爆紅網絡。內容客官自看,鄙人實在不屑詳述。隨后,各種各樣的版本相繼涌現,甚至還有所謂的高手制作成視頻,其中“媽媽”打人理由之詭異,手段之毒辣,掌法之犀利,連擊之快速,估計連內蒙古消防隊揍新兵的老兵都自愧不如。其實,文化領域有這種腌臜的東西不足為奇,奇怪的是這種糟粕何以大受歡迎,大有市場?還被部分媒體推到首頁?
不知網友們何來如此之多的戾氣,要對小姑娘施如此之暴行?一巴掌不解恨,甚至要打上百掌。打紅臉不痛快,還要打得七孔流血,鼻青臉腫,鮮血淋淋,滿面瘡痍。在清末,文人們曾發起過拯救白娘子的行動,為著白素貞偉大愛情的感動,文人墨客紛紛提筆,用自己的善良與智慧續寫美麗傳奇。然而時至今日,面對小姑娘一句“媽媽,我喜歡學習”,如此美好而激勵人心的語言,“騷客”們再也耐不寂寞,用筆,向我們曾經爭相學習的精神發起挑戰。耐人尋味的是,漫畫恰恰借用了80年代教科書的人物形象,不難看出,作者要毀掉的,是一代人堅守的價值觀!
一,漫畫散發的是扭曲的教育觀的惡臭。學者孫隆基曾總結,中國人有種鏟平主義傾向,專打出頭鳥,專毀優異者,這是種大國寡民的心態。校園中、社會上不乏愛學習、守正氣的優秀人才,然而卻被那些不思進取、吃喝玩樂的庸人冠以“裝逼”之名。自己不努力,也要毀掉別人的名聲,似乎這種阿Q精神能夠填平自己慵懶不付出而又恐懼落后的內心。于是乎,我們看到,每每高校新生入學,總有“負責任”的師哥們“語重心長”地教育師弟師妹:“不逃課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不戀愛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不瘋狂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大學……”,凡此種種,深得新生喜愛,皆爭相膜拜,四年耍過,唯剩下幾點枯葉與自己在風中零落。你不愛學習也就罷了,麻煩不要用自己低下的智商和卑劣的情操侮辱好學者。“自古英雄多砥礪,從來紈绔少偉男”。社會與民族的振興需要的是廢寢忘食的求學者,永遠不需要只知調侃戲謔,說盡風涼話的無能敗類。
二,漫畫折射的是作者扭曲的內心。小孩兒人人喜愛,特別是那些天真活潑的小學生,人們忍不住地想予以關愛和照顧。但是,作者卻如豺狼般地,借“媽媽”之手痛扇孩子,何況還是個姑娘!“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人尚且知之,奈何今人乎!這種不避孩童的暴力,非但無異于幼兒教育,反而會為社會增加堪比霧霾的烏煙瘴氣。比如說最近震撼人心的女孩摔童案,其暴力之源不敢說沒有媒體暴力的“功勞”。國內很多動漫公司為美國迪斯尼做過動畫“代工業務”,每次承接任務,都會收到一部迪斯尼給的制作手冊:在給低幼孩子看的動畫片里,小孩子過馬路必須要牽著大人的手,騎自行車必須戴頭盔,人行道必須畫得足夠寬讓人有安全感等等。這種人文關懷溫暖人心,可是反問那些“媽媽”的作者們,你們盡到關愛兒童的義務了嗎?
三,漫畫反映的是文化產業創新的乏力。中國影視作品每年產出數量居世界首位,然而能獲國際獎項的卻寥寥無幾。排除國際社會的歧視和偏見,本國文化產業的質量著實難以恭維。中國電影市場無非五類,一是靠場面明星,二是靠嘩眾取寵,自毀形象的搞笑,三是靠情節零散的鬼靈精怪,四是靠擦網邊的賣肉,五是靠低智商的兒童動畫。終歸到底無非兩點,一是迎合低級趣味,二是毫無思想性可言。文化產品制作者急著生產,急著賣出,沒有靈魂的加工,靠得只有眼球效應。撒切爾夫人曾為中國留下一句話:“一個只會輸出電視機而不是思想的國家,成不了大國。”是啊,靠“媽媽”們,中國永遠邁不出走向世界的步伐。我們需要百花齊放,但無需罌粟橫行,我們需要百家爭鳴,但不需南郭先生。
四,漫畫凸顯的是媒體責任的缺失。媒體在當今可謂“無冕之王”,在媒體界,最能產出一個個 “蝴蝶效應”。古人云“享天下之利者,同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媒體擁有“尚方寶劍”,理應背負媒體人的責任。然而,利欲熏心的媒體哪管你社會發展良優,只管網站訪問量多少。于是,登陸網站,大量的負能量鋪天蓋地迎面而來,大量坦胸露乳搔首弄姿。前兩天,中國大媽訛外國小伙的新聞噴薄而出,口誅筆伐聲四面群起,大有撕爛大媽而后快的沖動。“五仞之傷,藥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現實的澄清,能彌補大媽深深的傷痛嗎?于是正義使者們又轉頭罵外國小伙,然而誰注意到了暗自偷笑的媒體?當事記者明明就在現場,不可能不清楚事件經過,然而卻偏偏歪曲事實,以負能量示人,除了沒了職業操守,恐怕還有心術不正。
五,漫畫顯現出的最大問題是可怕的公眾慣性思維。正如前面講,漫畫存在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為什么這么火。有人說,它火說明有其存在的需要。請問,毒品的存在也能滿足部分人需要,你能放置不管嗎?如此骯臟惡劣下三濫的東西,卻有無數的打了雞血的看客們相互轉發,無數吃了激素的“民間高手”們爭相續寫,為什么?只能說,部分青年是非不分,善惡難辨。不知道哪是對的,哪是錯的,甚至慣性地認為,主流的都是錯的,異類都是對的。毛主席《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中第一句便是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連對錯都不分,怎么干事業?當前網民,最不缺乏的就是調侃精神,當代青年,最喜聞樂見的就是糖衣炮彈,有反主流的東西,那是爭先恐后,先撲后繼,在娛樂至死的樹桿上越爬越高,在調侃主流的邪道上漸行漸遠,在蚊蠅孳生的糞坑里安享青春。那個在《非你莫屬》舞臺上被兩次驅走的阿B哥焦雙喜,其表演短片是低俗至極,既無美感,更沒思想,儼然以精神病人,然而不乏追隨者,不乏美女愿托付終生,只要他能在主流面前振臂一呼,擁之者數眾。以前,青年人缺乏創新,僵化死板,墨守成規,而今,凡是跟“新”沾邊的東西,都要捧得火熱。始終走不上中庸之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青年人,不是過分保守,便是過分冒進,慣性思維的背后是是非難辨。
過去我們打倒的,現在有人要扶持起來,比如土豪;從前我們稱頌的,如今有人要毀掉,比如樂學者。這種蛀蟲式的創意肆意腐蝕者我們的價值體系,如果不是居心叵測,恐怕還是一個處世心態問題。劣幣驅逐良幣的背后,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是我們的縱容讓蚊蠅嗡嗡。如果你不以為然,那么哪天當你自己像產品一樣被劣品驅逐的時候,不要傷心,不要怨天尤人,是自己縱容戲謔的價值觀為自己挖下了墳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