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憑借技術優勢和對域名分配等核心資源的控制,在互聯網空間扮演著“自由人”角色。
美國不愿自我約束,當下也沒有哪個國家有實力以強大的技術手段約束美國的狂躁與跋扈。然而,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棱鏡門”事件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正在加速一些具有長遠意義的改變。
巴西審議中的一項法案,要求所有在巴西境內運作的企業將關乎巴西人的信息都儲存在當地。為繞過美國的網上監控,歐盟也在考慮加速發展云計算行業。
巴西和歐盟的舉措,在現實層面是一種自我保護,在精神層面則可以稱得上對網絡霸權的抗爭。獲得更多的現實安全感,讓抗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意味著長期的巨額投入。淺嘗輒止,無異于山谷中的一聲驚雷,留不下長久的回音,更無力驅趕阻攔在山口的猛獸。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構建,在理念的碰撞中演進,也受制于各國實力的對比。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信息主權掌握在他國手中。無論現實有多么嚴峻,用更具歷史意義的眼光來審視,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主宰互聯網的命運,網絡空間治理歸根到底要由世界各國共同參與。
正如目前全球經濟治理出現的變革一樣,多元驅動不是四分五裂,也不是山頭林立,而是走向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治理體系,只能在一個代表各國共同利益的基本框架下實現?;ヂ摼W空間治理和現實世界的治理,在這一點上是相通的。世界各國要加強協調,制定切實可行的全球規范和標準。這一規范或標準不應以某個國家的意志為主導,須尊重和保護那些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處于弱勢的國家的利益和主權?;ヂ摼W治理要充分發揮聯合國等多邊機構的作用,廣納各方意見和訴求,力爭達成各方所接受的網絡空間行為規則。
美國的網絡霸權行為是世界進一步互聯互通的障礙。“棱鏡門”事件讓各國爭相采取各種反制措施。長此以往,有可能催生令人擔憂的割裂。這種割裂不僅有礙效率最優,也有悖網絡空間自由開放屬性,甚至會造成網絡空間陷入七零八落的困境。美國具有超強網絡技術能力,對維護網絡空間和平與安全負有首要責任。美國應該多些協商、少些獨斷,多照顧他國關切和感受。
中國堅決反對互聯網領域霸權,強調世界各國無論大小,均應在構建新秩序的進程中發揮自身的作用。中國將繼續努力發展自己的互聯網技術,并將更積極地參與和推動網絡空間全球規范的制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