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 ,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 重慶模式被徹底否定.而就在同一天,.<<武訓傳>>原版電影被解禁.這絕不是某種巧合,而有其特定含義。
對<<武訓傳>>的解禁,各大媒體紛紛報道. 這些媒體對毛澤東發起的批判<<武訓傳>>運動,都持否定態度.<<羊城晚報>>發表何農的文章,認為“這樣一部反映封建社會底層人物為改變自己和眾人的命運而興辦教育的影片,用現在的歸類法,完全可以歸入勵志片一類;而武訓也可稱為先進教育工作者,<武訓傳>遭遇了萬劫不復的命運,是歷史的痛.”<<千龍網>>的文章認為《武訓傳》解禁,或可讓電影回到電影本身,電影制造就會既遵從本身的內在邏輯和規律性,又獲得足夠的自由獨立性,這將有望贏得國內外觀眾的青睞,尤其能像美國大片一樣搶占別國票房。人民網上李莊發文說“運動對事物的性質估計不很準,上綱又高,且言詞粗暴,開以后對思想問題作政治批判的先河。人民日報按照毛澤東同志的意圖,帶頭上綱定性,甚至發號施令,做了黨報不該作的一些事情”.
不知有意還是無意,這些文章都未提及毛澤東發動批判<<武訓傳>>更真實的原因.毛澤東在《在審閱楊耳〈評武訓和關于武訓的宣傳〉稿時加寫的幾段文字》這篇文章中說: “現在,估且不說武訓辦學的方法和結果,單說武訓辦學的動機,即是說他真想要使窮孩子識字,借以改變窮人們的悲慘地位,這種想法,難道是不正確的嗎?我們說,武訓自己怎樣想是一件事,武訓的后人替他宣傳又是一件事。武訓自己一個人想得不對,是極小的事,沒有什么影響。后人替他宣傳就不同了,這是借武訓來宣傳自己的主張,而且要拍成電影,寫成著作或論文,向中國人民大肆宣傳,這就引起了根本問題了。”
而當時很多人歌頌的武訓,難道就真的沒有問題嗎?電影中的武訓說了這樣一段話: “從李闖王和他手下的農民逼得崇禎皇帝上吊煤山,到八十年前占領過咱們堂邑、壽張、陽谷等縣的王倫,他們都是殺人魔王啊,最終都是一敗涂地。洪秀全五年前在南京當了皇帝后就忘記了窮人。聽說這兩年敗的敗、擒的擒,兩湖和江西全入了曾國藩湘軍手里,眼看大勢已去……殺,又能有多大的用處?”李闖王和洪秀全所發起的農民起義是失敗了,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農民起義的合理性.如果沒有農民起義,就不會有北伐的成功和新中國的成立.而辛亥革命之所以沒有實質性的成功,沒有農民的參與是一個重要的要素。每一個朝代到了腐朽不堪的時候,農民被逼的走投無路,才會起來反抗,推翻舊政權。也正是由于這種反抗性,清廷出于維穩的目的,才授予武訓“義學正”封號,并賞賜黃馬褂,以向全社會宣傳武訓這種奴性思想。
武訓至死也未想明白自己讀不上書并吃了很多虧的真正原因在于清廷封建制度的腐敗,他以為只要自己辦義學,讓窮人的孩子都讀上書,就能讓他們免于受人欺負。他不明白,在一個不公平的社會里,即使窮人識了字,依然會受到權貴們的欺凌,只是換一種方式而已,比如現在的社會,法律是權貴欺壓普通百姓的武器,而權貴們則可為所欲為,百姓雖識字卻有冤無處告,甚至有的被勞教或被精神病。
武訓的那種愚昧懦弱的心理,在現在的國民當中,依然具有普遍性。比如我們會不時看到某些地方老百姓為抵抗暴力強拆而不惜自焚的報道。而就在本月19日,為請求政府停止拆遷,四川攀枝花市某村一些村民到政府門口下跪。看到這樣的情景,讓人感到悲涼,政府本來是為老百姓的利益提供服務的,但現在老百姓卻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政府的侵害而向政府下跪乞求。在某種意義上,老百姓的懦弱是對政府胡作非為的一種嬌慣與縱容。正是為了防止發生百姓受權貴欺壓的局面,毛澤東當年才發動批判《武訓傳》運動,教育百姓認清遭受苦難的真正原因,喚起他們對不公平政策的反抗精神,祛除逆來順受的懦弱習性。毛澤東是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國民性進行批判與改造,而當時和現在的眾多評論,都只是就武訓個人而言。不站在同一高度,是無法深刻理解毛澤東的用意的。即使單評武訓,他可敬的地方也只是在于他對于窮人家孩子的愛心和一生堅持不懈乞錢辦學的恒心。而他為乞討不惜自辱和不講原則的下跪則是不可取的。
至于現在社會是否需要宣傳武訓的助學精神,我認為在政府與百姓同甘共苦的年代,我們很需要;而在政府肥己薄民的時候,則不僅不應該,反而必須追究政府的責任,不能權貴們用瓜分的國財 吃肉喝酒,卻讓普通百姓捐出僅剩的骨頭。
今后歌頌武訓的報道,還會越來越多,因為這符合權貴階層維持穩定的意愿.但愿民眾能看清真相,不被這類妖言所迷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