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巡航發現30多座外國油氣平臺!
Yangguo
看了下面的兩則新聞,我都不知道應該說什么好……
外國在中國的南海上建油井,肯定不是一夜之間建成的;既然發現了三十多座,那么這種事情也肯定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
問題是:
1.中國軍隊為什么以前沒有發現它們?還是你們明明發現了,卻不敢吭聲?
2.發現外國非法開采南海的石油,你們光“喊話”就完事了?請問你們喊了什么啊?是不是“干得好啊,繼續加油吧!”
3.南海究竟是哪個國家的領海?你們趕快滾出來給我一個解釋!
中國南海巡航發現30多座外國油氣平臺
2012-03-20 16:27: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北京) 有7607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
轉發到微博(26)
核心提示:3月20日,中國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發布通報稱,中國海監南海總隊派出的海監船在南海發現各類投產外國油氣平臺共30余座。在巡航過程中,海上編隊對外國平臺進行喊話,要求對方報告平臺信息和油氣開采情況。
中新社廣州3月20日電 中國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20日正式發布通報稱,中國海監南海總隊派出中國海監83、75船組成海上編隊近日順利完成2012年度南海定期維權巡航執法第3航次任務,共發現各類投產外國油氣平臺共30余座。
據悉,第3航次編隊重點開展對在中國南海管轄海域內進行非法油氣開采的外國平臺進行搜索及監視取證,共發現各類投產外國油氣平臺共30余座。
在巡航過程中,海上編隊對外國平臺進行喊話,要求對方報告平臺信息和油氣開采情況。同時,海上巡航編隊還對黃巖島、火艾礁、西月島、安達礁等島礁進行了抵近觀察和監視。本航次巡航過程中未發現外國軍事艦船和其它政府公務船舶,也未發現其它國家的勘探船和科學考察船。
依據中國法律法規和規定,中國海監是一支承擔著查處侵犯海洋權益、違法使用海域、損害海洋環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擾亂海上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海上綜合執法隊伍。
自2007年以來,經中國國務院批準,中國海監在中國全海域開展定期維權巡航執法。南海總隊不間斷地派出海監船舶、飛機在中國南海管轄海域實施定期維權巡航執法。通過定期維權巡航的實施,顯示中國政府公務船對南海管轄海域的實際管控,及時發現并制止海上侵權行為,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損害海洋環境的行為進行查處。(完)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索有為) 責任編輯:NN036
中國海監83船巡航南海 新發現若干外籍油井
2012-03-19 08:56:07 來源: 中國廣播網(北京) 有37428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
轉發到微博(67)
核心提示:前幾天在中國南海陸續發現了一些鉆井平臺,規模有大有小,包括油氣田和油田。執法人員表示,這幾年來,南海海域的外籍鉆井平臺也在陸續增多,他們在巡航中會標注新發現的鉆井平臺。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兩天,中國海監執法船正在南海海域執行第三次例行巡航任務。中國海監是一支承擔著對我國管轄海域實施巡航監視,查處侵犯海洋權益、違法使用海域、損害海洋環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擾亂海上秩序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海上綜合執法隊伍。
2006年起,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海監先后在渤海、東海、黃海、南海我國管轄海域開展定期維權巡航執法,并建立了全海域定期維權巡航執法制度。中國之聲記者跟隨中國海監83號船,參加了這次南海海域的執法行動。
船目前是在南沙群島赤瓜礁的附近。這次巡航是從廣州出發,一路向南,最南的地方到達北緯3度附近,曾母暗沙以南的位置,現在已經是在返航途中。
前幾天在中國南海陸續發現了一些鉆井平臺,規模有大有小,包括油氣田和油田。有一些鉆井平臺正在作業,伸向空中用來紓緩壓力的管道端口冒著火苗,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平臺上的工人和設備。平臺周圍還有拖輪做輔助工作。也有一些平臺正在建設當中。到了傍晚天色暗下來,鉆井平臺上還會亮起燈光,繼續作業。
在海監執法船靠近的時候,有一些拖輪會鳴響汽笛,并且跟隨一段。也有的平臺會通過電臺公共波段喊話,海監船就會根據具體情況,按照喊話的制度規定處理,一部分不予回應,一部分就是要表明的身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公務船,在中國領海執行巡航任務。
在駕駛平臺上,海監執法隊員會用專門的設備,記錄這些外籍鉆井平臺的名稱、狀態和圖片、視頻資料。這是今年中國海監在南海海域的第三次例行巡航,而這幾年巡航的頻次在不斷地增多,2008年是13次,到2011年,也就是去年,就增加到37次。執法人員表示,這幾年來,南海海域的外籍鉆井平臺也在陸續增多,他們在巡航中會標注新發現的鉆井平臺,對于之前已經發現的平臺也會記錄它的狀態和變化。
這次巡航編隊有兩艘船,一艘是記者乘坐的中國海監83,這是一艘3000噸級的船,另一艘是中國海監75,1500噸級。這一艘海監83船上的船員、執法隊員和媒體記者總共大約是有六十名,住兩人間或者單人間,每天有早餐、午餐、晚餐和夜宵,午餐和晚餐是三菜一湯。
對于船員和執法隊員來說,船上的生活已經比較熟悉和適應了,但是媒體記者,大多數是第一次坐船出海。船員們告訴記者,這個季節其實是最風平浪靜的時候,寒潮已經過去了。但是還是會有個別風浪稍大一些的時候,船的傾斜度最大會到十度左右,這是什么概念呢?碗里的湯明顯是斜著的,人會有明顯的失重和超重的感覺,站不穩,走路就像踩在空中。
事實上船艙里的過道上,都有扶手,就是在船顛簸的時候,保證安全。有一些同行在顛簸嚴重的時候覺得頭暈、惡心,甚至吃不下飯,甚至要嘔吐,記者反映比較輕,只是在晃得厲害的時候如果盯著電腦剪錄音,會覺得胃不舒服。不過這樣的搖晃程度,對于船員和執法隊員來說就不算什么了,剛才說到這幾天最多是晃是到十度左右,但是他們經歷過二十多甚至三十多度。他們告訴記者,在一開始也是會不適應,會嘔吐,但是幾次之后,習慣了就好。
習慣之后會減少這些不適應,但同時也會減少一些樂趣,到大海上,每天看海,看海上的夕陽,星空,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魚,都覺得是新鮮很難得的風景,但是有執法隊員告訴記者,他也就是第一次第二次覺得風景好,之后習慣了也就覺得太平常。只覺得這是在工作了。
在船上有電視,也能聽到廣播,但是只有很少的頻道,信號也不穩定,還一度中斷。而且從5號出發到現在10天的時間,有六七天是完全沒有手機信號的,不能上網,也不能跟親人朋友打電話,這幾乎是記者用手機以來,第一次這么長時間沒信號,但是對于船員和執法人員來說,這是常態。這艘船上的一位執法隊員叫周洋,是一個八零后的女孩兒,以往的巡航當中她經常是船上唯一的女孩兒,去年她有一百多天在海上,最長的一次五十多天。可能想象起來,他們的工作在海上,似乎是很新奇很浪漫,但其實真的作為工作,是會有很多枯燥和辛苦的。更多的情況在中國之聲的節目當中還會有詳細報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