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讀“傻子”。
近幾年,每到三月雷鋒的名字就會在人們的眼前晃動和耳邊響起,媒體又在宣傳雷鋒和雷鋒精神了。為了跟上形勢,昨天我又翻了翻《雷鋒日記》。
說來也太巧了,打開的竟是1960年8月20日的日記。從這里我看到了雷鋒“傻子”的來歷:原來是望花區成立了一個人民公社,雷鋒把平時節約下來的一百元錢,支援了他們;遼陽市遭受了洪水的災害,他又把省吃儉用積存的一百元錢寄給了遼陽災區人民。(當時的雷鋒每月的津貼只有6元錢,)于是一些人說他是“傻子”。雷鋒寫道:“是不對的。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子”的。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我就是長著一個心眼,我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看來,雷鋒同志不僅真的是“革命的傻子”,還甘心愿意做“革命的傻子”。
今天,我看又到了市場上的“傻子瓜子”,忽然想起了年廣久“傻子”的來歷:他當年在賣瓜子的時候,人家買一包,他會另抓一把給人家,人家不要,他會硬往人家身上塞。因此年廣久便落下的了傻子”頭銜。于是靠“吃小虧,占大便宜”的他就“倚傻賣傻”干脆把自己賣的瓜子也取名叫“傻子瓜子。我稱他為“先富的傻子”。
面對兩種不同的“傻子”、兩類不同的典型,還真的讓咱們老百姓糊涂了。為了捋清思路,我便自不量力地嘗試著對兩類不同的“傻子”作了對比。
一是從產生的背景來看:
雷鋒是在“思想”撫育下成長起來的“革命的傻子”;
年廣久是用“理論”鼓動下生長出來的“先富的傻子”。
二是從成長經歷來看:
雷鋒是1940年出生,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是本家的六叔奶奶收養了他,雷鋒從小就受到過有錢人的欺負,后參加了解放軍,成為了在毛澤東思想的輔育下的共產主義戰士;
年廣久是1937年出生。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年廣久一家人靠乞討、擺小攤糊口,早早地就學會了街頭叫賣。后來在社會上闖蕩,是一個只顧養家糊口的街頭“小商小販”。
應該說他們都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苦孩子。
三是從為人表現來看:
中國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 他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的堅定的政治立場;他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崇高思想;他甘當革命的“螺絲釘”、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的愛崗敬業態度;他刻苦學習和鉆研理論的“釘子”精神。他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小商小販”的年廣久,在“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理論的鼓動下,從炒瓜子的小作坊很快發展到100多人的“大工廠”,“紅火”一時。“錢都放在家里,要的話就從抽屜里拿,要多少取多少。”的全國少有的百萬富翁。
四是從宣傳的力度來看:
一個是有領袖和多位領導題詞并大張旗鼓的號召學習的全國性的“先進楷模;”
一個是領導多次口頭肯定并保護的不便公開號召學習的最早的“百萬富翁。”
五是從社會的影響來看:
一個是精神層面的;一個是經濟層面的。但都不可估量。
六是從人生結果來看:
雷鋒早已犧牲了。但他被譽為“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的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值得全體中國人世代學習的“道德楷模”;他將永遠活在億萬人民的心中。
年廣久還活著。他“先富”了,不僅沒有讓別人“共同富裕”起來,就是連自己的家族也沒能“共同富裕。”于是,為了錢財:父子成仇、兄弟對簿公堂、大兒子(年金寶)不明不白的死去、自己和前三任妻子離婚。昔日“先富”起來的“典型”,如今已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即便是第四婚后老來得子,也無法抹去“老來的凄涼。”
這么比來比去,雷鋒和年廣久這兩個“傻子”的人生的脈絡大體上應該是弄清楚了,可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這兩個“傻子”誰更值得學習?誰更有示范效應?
在雷鋒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里,中國的老百姓很希望當今學習雷鋒活動的發起者“實話實說”—— 到底倡導學習哪類典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