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的讀后感
祖訓: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蘇聯社會主義事業的慘敗,就是資產階級鉆到內部,攻破了蘇聯共產黨、社會主義而得手的。
而今,中國社會主義也出現類似的情況——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寧要微詞,不要危機》一文,可疑就是這種表現。不是草民我多慮,而是白紙上寫的黑字:
一、常識性的記憶健忘了
1、自己的家在哪里健忘了中國是社會主義一家,社會主義就是中國人民日報的家。但在評論部的這篇文章里,從頭到尾,都找不到社會主義的字眼。這說明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迷失在光怪陸離的世界上,不知道到那里去,住在那里。
2、自己是哪個家族的人健忘了社會主義家族,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問誰是他們的祖宗,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即馬克思列寧主義。但在評論部的這篇文章里,從頭到尾,都找不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字眼。這就說明,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哪個家族的人了。人類社會的人,從古到今,不管他到了何方,都不會忘記自己是哪個家族的,都想落葉歸根。只有健忘癥的人,才沒有自己是哪個家族的記憶。
3、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話,999‰的都健忘了鄧小平享年93歲。中央編輯出版的《鄧小平文選》也有幾大本。但他們只記得鄧小平88歲時說的,不問姓“資”姓“社”,不問姓“公”姓“私”這幾個字,其它的,全都健忘了。就憑鄧小平說了這幾個字,中國人就封他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嗎?那地球村的人,怎么看中國人的智商、素質?改革開放路線就那么幾個字嗎?那中國人就是傻瓜了。 鄧小平說,改革開放的性質,只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他們健忘了。 鄧小平反復強調,“我們的總原則是四個堅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始終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但他們健忘了。 鄧小平關于改革開放是成功還是失敗,是對了還是錯了提出的主要標準:一是生產力大大發展了;二是決不能搞成資本主義;三是共同富裕;四是社會風氣不能烏七八糟。他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么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斜路了。”(110、111頁)但他們都健忘了。
4、胡言亂語蘇聯亡黨亡國的慘痛教訓他們說,蘇聯大黨大國的衰落,“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補補的機巧,沒有大刀闊斧的魄力,最終因改革停滯而走入死胡同”。這就表明,他們想不起蘇聯共產黨,是以大刀闊斧的魄力,搞“休克療法”私有化改革,挖掉了自己執政的根基,實行民主社會主義政治體制,使自己轟然倒了的。東歐是以“大刀闊斧的魄力”,搞資本主義的改革而全軍覆沒的,完全倒退回資本主義。
二、夸大妄想癥 他們認為自己是玉皇大帝:指點一切,決定一切,誰都可以教訓。
1、指責中央領導同志“阻礙改革”。 他們的文章,提起筆就指責,“既得利益者會用優勢話語權阻礙改革”。草民我百思不得其解:這里的“既得利益者”究竟指的誰呢?只要不是白癡,誰也不會說,幾千萬下崗工人是既得利益者,幾億雇傭工人和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是既得利益者。新資產階級是既得利益者,但他們正使出渾身解數,要將改革進行到底,——由他們實際掌握社會政治權力。除了這兩部分人外,那就是坐辦公室指揮他人的人了。這部分人容易成為既得利益者。手里握有重權,就是政治利益既得者,就會成為經濟利益既得者,他們確實又有“優勢話語權”。呵,原來在這里找到了他們說的既得利益者!這個群體中,也確實有人反對離開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改革,反對以自由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改革,反對按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的改革。這些領導的思想、觀點、主張,可能就是他們所說的“思想藩籬”。因為馬克思主義已經被與時俱進了,毛澤東思想已經被極左錯誤了,成不了”思想藩籬”。“原來如此,他們是在指責、教訓這些領導。 看來,現任全國人代會委員長,也許是他們指責的“阻礙改革”的人。因為,他去年3月10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講話中說: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國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確立了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從中國國情出發,鄭重表明我們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這些話就阻礙了他們的“改革”。 看來,現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也許是他們指責的“阻礙改革”的人。因為,他給黨員領導干部、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提出了“三個為民”的要求:“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 利為民所謀”,要正確把握共產黨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這實際就是改革開放的基本原則,方向。 “三個為民”就阻礙了他們的“改革”。 2、只有夸大妄想的人才敢強奸鄧小平理論 “資改派”說,鄧小平南巡就講了“不問姓‘資’姓‘社’,不問姓‘公’姓‘私的話。把鄧小平理論偷換成不問姓“資”姓“社”,不問姓“公”姓“私”,就是強奸。鄧小平為社會主義出生入死奮斗了一生,他的理論幾大本書,用這幾個字來代表他一身的信念,不是強奸是什么?這完全是斷章取義。他是說,你們要大膽地去試驗,去探索,股票、股票交易所等都可以試驗,反正共產黨掌握著領導權,無產階級專政工具,試驗不行,改過來就是了。不要在那里干爭論是姓“社”還是姓“資”,姓“公”還是姓“私”。這才符合他“摸著石頭過河”的一貫主張。 善良的人們看清楚了吧,資產階級右派是怎樣篡改了鄧小平南巡談話的,人民日報也如此篡改,這說明什么? 3、指揮、批評、指責黨中央 “對于改革者來說,認真聽取民意,又不為流言所動,既需要智慧和審慎,更要有勇氣與擔當”。黨中央,就是社會主義改革的黨中央。那這話就是指揮黨中央,只能這樣對待改革,不能聽信人民群眾的“流言”,更不要理睬“烏托邦思維在苛求”。 “改革進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對聲音的出現,而是一出現不同聲音,改革就戛然而止。現實中,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擔心不可掌控的風險,或是陷入“不穩定幻象”,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漸進”逐漸退化為“不進”,“積極穩妥”往往變成了“穩妥”有余而“積極”不足。”誰有權決定中國“改革就戛然而止”還是繼續進行?誰會“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擔心不可掌控的風險,或是陷入“不穩定幻象”?他們批評、指責的對象難道還不清楚嗎? 4、把自己吹捧為超級能人自我吹噓,智慧有多么高超,做出的改革方案有多么周密,多么好,可以說是盡善盡美。對改革的一些非議,那是媒體公眾從來就是以雞蛋里挑骨頭的目光審視一切的表現,那是人群里從來就有的流言,是一些人以烏托邦思維在苛求。
三、精神錯亂 。人民日報社,相當高一級的單位。能寫、能批準這篇文章發表出來的人,有級別,有官位,又掌握著黨和國家的喉舌,就是“既得利益者”,就是全國最有優勢話語權者。那“ 既得利益者會用優勢話語權阻礙改革”,就是說自己是“阻礙改革”的人咯。精神正常的人會這樣說自己嗎? 蘇聯以大刀闊斧的魄力,搞私有化、民主社會主義改革,而亡,這是世界人的共識。說它“最終因改革停滯而走入死胡同”而亡,完全是精神錯亂的胡說八道。 廣大勞動人民又成了資本家剝削、壓迫、奴役的雇傭者,又成了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弱勢群體,是發展起來的問題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發展起來的問題嗎?領土、領海不保,被他人搶去,是發展起來的問題嗎?這完全是精神錯亂的胡說八道。 “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只能是在胡說。這篇文章的微詞,就是人民群眾的“流言”、“非議”,也就是人民群眾的不滿。大老粗都能想到,這樣下去,社會遲早要出現危機,甚至是嚴重的危機。這是人類社會,不管是什么社會制度的基本規律,“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所以,“寧要微詞”,就是寧要危機,后面的“不要危機”是在欺騙。只有不要微詞,較好地解決了人民群眾的不滿,社會才不會出現危機。所以,正確的、符合邏輯的說法是,不要微詞,化解危機。 這究竟是在給黨和國家獻良策,還是在出餿主意,爛主意?草民我實在不敢多想,難道他們為了改革成資本主義,還希望中國出現危機,動亂?
四、反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人民的鼓動 “既得利益者”,從三十多年前開始,就有人這樣指責工人、農民,并指責他們吃國家的大鍋飯,養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們確實是“既得利益者”:翻了身,得了解放,成了社會的主人,能公開批評、批判官員,工人工資比機關干部略高。 也許這篇文章的創造者們,對此一直耿耿于懷;認為就應該把工人、農民改革成再受剝削、壓迫、奴役的雇傭者,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弱勢群體。這樣的改革完全正確,這是世上就沒有完美事物的改革,這才是“不要危機”的必須堅持的改革。文字明確認為,人民群眾對改革的反思、批評、建議、訴求,完全是“流言”,是“非議”,是制造“是非”,是“挑剔”。所以,他們指示黨,要“不為流言所動,既需要智慧和審慎,更要有勇氣與擔當”。 不能“一出現不同聲音,改革就戛然而止”。 不能“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擔心不可掌控的風險,或是陷入’不穩定幻象’。 反對廣大勞動人民徹底翻身解放,必須把他們繼續壓在社會底層受剝削、壓迫、奴役,這不是反對人民是什么?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遭到資產階級瘋狂圍剿的今天,引用千多年前王安石的話,究竟是什么意思?要達到什么目的? 先說“祖宗不足法”。社會主義、共產黨的祖宗,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就是馬克思主義。世界社會主義事業歷史經驗、教訓證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和認識論,事業就發展前進,從勝利走向勝利;背離了,難逃失敗的厄運。 現在搬出王安石這5個字,是不是要說,馬克思主義不足法,不能作為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因為實際成了“思想藩籬”?是不是要掀掉這個“思想藩籬”? 接著說“人言不足恤”。這里的“人言”,我理解,就是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要求。共產黨的事業,就是徹底解放廣大勞動人民的事業;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是我黨幾十年奮斗的寶貴經驗,是戰無不勝的法寶。這里搬出王安石的這5個字,表達得很清楚: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要求,是屁話,就不要管,不要理,他們是死是活,根本就不要管,只能按我們精英們搞的周密方案搞改革。這不是反人民是反什么? 以這樣的理念搞改革,結果還是社會主義嗎?這樣的改革,那里還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分明是在把資本主義復辟過來。 再說“天變不足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群眾十分關心、敏感會不會變天的問題,十分害怕、警惕又變成資本主義的天,改變了社會的顏色。這里搬出王安石的這5個字,表達得不是很明確嗎?告訴共產黨,中國的天,變成資本主義的天,不可怕,沒有什么不好,改革成了資本主義就讓它是資本主義。他們自己是黨員,黨的領導干部,不好公開說這樣的話。但他們是精英,這難不倒他們,就用死人王安石的嘴巴把話說出來。他們確實是精英。
五、建議 顧名思義,人民日報,就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書寫的日報,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事業,就是領導者共產黨一生的事業,所以,人民日報,只能是共產黨和國家的喉舌,即只能是徹底解放廣大勞動人民事業的喉舌,宣傳輿論陣地。鑒于該報社的現在領導,竟然批準竭力鼓吹,搞資本主義改革,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人民,顛覆社會主義的文章發表出來。這就表明,該報社的現有領導,喪失了社會主義、人民性的基本原則,造成黨和人民的宣傳輿論陣地,有被資產階級占領了的危險。我一個退休普通黨員斗膽向黨中央建議:改組人民日報社的領導班子。選擇堅定的信仰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堅定不移搞社會主義方向改革的,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黨員干部,去領導該報社。奪回黨和人民必須占領的這塊宣傳輿論陣地。
一退休工人黨員:陳朝文 2012/2/29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