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千所學校百萬學生續寫雷鋒日記
(2012.2.23)
主持人:重溫《雷鋒日記》,續寫《雷鋒日記》,踐行“雷鋒精神”。昨日,長沙千所學校、百萬學生“續寫雷鋒日記,爭當雷鋒傳人”活動啟動式在湖南大學舉行。孔老師怎么看待鼓勵學生們續寫《雷鋒日記》?
孔慶東:雷鋒的家鄉長沙,開展學雷鋒活動,這個報道我們曾經評論過。我們覺得長沙做得很好,做為雷鋒的家鄉人,當然有必要也有義務帶頭去學雷鋒、延續“雷鋒精神”。今天這個新聞呢,又是它的一個具體化,有千所學校、百萬學生要續寫《雷鋒日記》。什么叫續寫《雷鋒日記》呢?不是買一本《雷鋒日記》接著寫,是自己寫《雷鋒日記》那樣的日記,然后去踐行“雷鋒精神”。我覺得這個號召是很好的。我們現在需要去思考的是:什么是“雷鋒精神”,什么是《雷鋒日記》?現在呢,我們大家對雷鋒的理解,有窄化的傾向。為什么說窄化呢?因為現在社會風氣不好,做好人好事特別難,所以我們大家就把雷鋒理解為就是一個做好人好事的人,雷鋒就是一個“慈善家”。就是工作之余,做做好事,幫人家干活,扶老濟困,幫老太太過馬路,送殘疾人回家等等,把這些事理解為“雷鋒精神”。當然,雷鋒有這些好人好事的行為——“雷鋒精神”,這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但是,雷鋒的意義,遠不止于此。真要學雷鋒呢,大家還真要看看當年周恩來同志對“雷鋒精神”的概括。雷鋒不止是一個做好事的人,雷鋒他是有堅定的階級立場、愛憎分明的態度、對工作的熱情;對別人好、做好人好事,只是“雷鋒精神”的一部分。雷鋒不是閑著沒事,老去干別的,雷鋒首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了。你不要以為成天上別的單位干事去,這叫學雷鋒——比如孔老師到第一視頻來,是學雷鋒嗎?我在北大把我的工作做好,這也是學雷鋒。雷鋒的精神有一個叫“螺絲釘”精神——“螺絲釘”就是黨把你擰到哪兒了,你就在那塊兒站好你這一班崗。“螺絲釘”的精神是“雷鋒精神”的核心之一。我們現在有些人,你說你在單位好好的班不上,你跑到馬路上扶老太太過馬路去,這叫學雷鋒嗎?所以不要把“雷鋒精神”理解得太窄了,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第二個,什么叫續寫《雷鋒日記》,這個今天有更大的誤解。有的人說,你看,雷鋒做好事不吱聲、不留名,完了都寫到自己日記里了。這些人他沒看過《雷鋒日記》,他以為《雷鋒日記》就是天天寫“我自己做什么什么好事”,那不叫《雷鋒日記》。《雷鋒日記》是一種勵志日記,是每天對自己進行反省,“我今天干了啥啥啥啥啥”,不光寫好事,實事求是,今天干什么就寫什么。當我們這樣看待《雷鋒日記》的時候,就發現不止是雷鋒這樣寫日記,很多有自我修養習慣的人,都這樣寫日記。大家看看我今天上午在微博上寫的三條日記,就是1931年2月23日,胡適怎么寫日記的,魯迅怎么寫日記的,閻錫山怎么寫日記的。因為我最近喜歡翻這幾個人的日記,有時候我就把當天的日記抄到微博上。他們的日記,記了今天做的事情,魯迅寫得比較簡單——“今天,收到石菲一封信,給孔慶東寫了一封信”、“今天買了一本書,花了2塊2”,完了。(主持人:我還記得孔老師在微博上寫他的日記有這樣一段:今天,啥也沒干。)對啊,昨天就是:“晴,星期,無事。”(主持人:對,然后孔老師說:“我就不信你這一天啥也沒干。”)是,我不信你一天啥也沒干。但是我這么寫,是為了提醒大家注意他寫日記的風格。他肯定干了很多事,但是他覺得那些事都不必要記了,所以人家就“一夜無話”了,就是“一夜無話”的態度。那你看那閻錫山閻老西的日記,每天都寫些“名人名言”,里邊都是哲理很深,應該怎么為人處世,寫一大堆。其實他們跟《雷鋒日記》都有相近之處,叫勵志、自省,而這種精神呢,恰恰是我們的儒家精神。你不要老想著雷鋒是個共產黨員,是個共產主義戰士、解放軍,你把他擴大一點,雷鋒其實他是站立在中國古今圣賢的譜系之中,雷鋒身上的精神,是地地道道的儒家精神。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己面對自己的靈魂,“我今天干了什么”——人不一定每天干的都是好事啊,你看《雷鋒日記》里,也有自我檢討啊,不怕把壞事寫到日記里來。我們寫日記,很多人學生時代還能堅持,上了班,就堅持不了了。堅持不了寫日記,其實是堅持不了自我反省,必須提到這個高度來認識,就是你不能自我反省。寫日記,不是給人看的,但是,也要不怕給人看。你不要認為說我這里邊寫了幾件不好意思的事——“我今天看見一個美女,我動心了”,這沒什么見不得人的,這都是自我反省、是必要的——“雖然動心了,我還是認真工作了”,就行了吧,就可以了。寫日記,就是一個自我修養的過程。你干了好人好事,也不怕寫在里邊,這不算吹牛,實事求是就行了,我今天就是干了好事了,我就寫在里邊。今天哪件事干得不好,比如我說“今天我批評了兩個學生,后來發現我冤枉他們了,我準備明天給他們道歉”,這也不丟人啊。把好事、壞事都如實地寫在里面,鼓勵自己成長,會讓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勇猛精進。這才是續寫《雷鋒日記》的一個本質。
網友:這是黑暗中的一點亮光,要支持。
網友:該弘揚雷鋒精神了,正如周總理所說“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孔慶東:大家還可以聽聽那些學習雷鋒的歌,比如《學習雷鋒好榜樣》、《接過雷鋒的槍》,那里邊都具體闡釋了“雷鋒精神”。但是呢,還有一點,“雷鋒精神”關鍵在于踐行,就是剛才那個新聞里那個女同志講的,去做!把本職工作做好,然后把多余的精力用來做社會奉獻,這都是“雷鋒精神”。比如我覺得現在經常上電視的陳光標,那也算是“雷鋒精神”嘛——我們不要老用什么“慈善”觀念去衡量,其實就是“雷鋒精神”。自己工作做得挺好,再去幫助做一些社會貢獻,就行了。
網友:雷鋒精神就是中國的俠義精神,是中國傳統優秀道德在新社會中的發揚光大。雷鋒精神很豐富,是道德富礦,值得深挖。
孔慶東:說得很好,好像跟孔和尚說的差不多。
網友:“螺絲釘”精神。
網友:學習雷鋒,不但是學校,而應當整個社會。是的,重要的不是用筆寫日記,而是要用手和腳去踐行。
孔慶東:孔和尚提醒大家,“雷鋒精神”還有一點,就是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人怎么樣安排自己的一生,具體地安排起來,其實就是體現在怎么安排時間上。人一天24小時,大家都一樣,一年365天,都一樣的,那你看有的人怎么就能做那么多事,有的人怎么連自己分內之事都做不好?其實這里邊有一個科學態度,比如雷鋒的“釘子精神”、雷鋒的“海綿精神”,時間總是有的,就看你想不想做。雷鋒說時間就像海綿一樣,越擠,里邊的水就能越出來,我們看雷鋒這樣說,魯迅也是這樣說的,只要擠,時間就有,你不擠,時間就沒有。你說你一上午躺著啥也不干,一會兒也過去了,但是你要是奮發起來,做事能做好多事呢。這也是“雷鋒精神”。對于學生來說呢,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是特別有必要向雷鋒學習的。
主持人:看來學習雷鋒不僅僅是幫助別人,自己也可以得到提升。
孔慶東:最關鍵的是提升自己,是修養自己。
網友:人大陳偉竟然公開污蔑雷鋒,胡說“雷鋒的言行是和階級斗爭聯系在一起的,雷鋒精神是一種抹殺個人、頌揚愚忠的反人道反現代精神”,說明他也清楚自己的惡毒。這樣的人竟然是“人大”政治系副教授,有這樣反動思想的知識分子,能教出什么政治來?
孔慶東:我們有很多學者啊,不是去好好地考察原始材料,而是從觀念出發,去評價歷史、評價人物,其實我相信他們如果認真地看了有關雷鋒的材料,看看歷史,他就知道這種說法是站不住的。
主持人:現在真的是言論自由了哈,孔老師,沒想到小的時候偶像雷鋒,現在還有人去質疑。
孔慶東:關鍵是質疑是可以的,任何人都可以質疑,我覺得任何圣賢我們都可以質疑,但是質疑要實事求是。雷鋒是不是泯滅個性?我覺得雷鋒恰恰是弘揚個性,雷鋒是特有個性的人,他如果沒有個性,我們大家也記不住他。
“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2012.2.24)
主持人:剛才孔老師提到高考的公正公開,接下來我們看看有關于高考的新聞。“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近日,金華永康市第二中學行政樓大廳的LED大屏幕上打出了這么一句話。孔老師怎么看這個學校打出來的勵志標語?
孔慶東:剛才這個新聞呢,本身已經帶有評論了,它的評論呢,我也同意,評論有道理。我也覺得我也不想批評這個學校,盡管這個標語呢,它是經不起推敲的,但是我覺得它的出發點還不算壞。出發點就是鼓勵學生好好學習,通過高考改變人生——不就這個意思嗎——然后找了一個很刺激性的標題,意思是你得通過高考你才能夠(主持人:趕得上“富二代”)趕上“富二代”,人生升遷比較快。但是現在我們排除學校的因素,單純地看這句話,這句話確實是有問題的。富人的第二代,是不是都是通過他的爹,獲得自己的利益的?這樣說,是不是就已經有失公平了?它客觀上制造了普通人與“富二代”的對立。“富二代”真的是一個一個都是自己沒本事,都是靠自己爹的嗎?我覺得不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某個人因為是“富二代”,所以他很嬌橫跋扈,他犯了法也不判;或者說他沒有工作能力就買了好車、買了好房子——這樣的情況是有,但是它在統計學意義上占多大比例?所以我不同意把“富二代”都講成是那樣的人。我認識很多“富二代”,自己真的很有本事,有的可能就是一點兒父親的光都沒沾,有的沾過那么一點兒。我們不能夠完全地把“富二代”和普通人就對立起來。那么我就問這個學校,自己有沒有“富二代”?在那些趴在課桌上學習、刻苦努力的,有沒有“富二代”?在你的好學生里邊,有沒有“富二代”?有沒有學習好的?在班級前五名的,就沒有“富二代”?恐怕這樣講是太絕對了。這是第一點吧,第二個,它說“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假如“富二代”真是那么窮兇極惡,都靠著自己父輩的勢力占有大量社會資源的話,有高考你就拼得過了?如果我們的社會,都已經被“富二代”壟斷的話,有高考你更拼不過啊!人家不用高考啊,人家已經霸占了什么處長、科長的職位,你有高考有啥用啊?所以,這又是從高考的角度講,它也不科學。第三個角度,“富二代”他怎么成“富二代”的,是因為他爹那一代富,那么,他爺爺那一代富嗎?如果他爺爺那一代富,他就是“富三代”。“富二代”的父親那一輩人,他們是不是通過高考成為富豪的?不一定吧?那這一個事實不就顛覆了這個口號嗎?人家的父輩,當初不是“富二代”,對吧?父輩不是“富二代”,沒有通過高考,人家今天成了富豪了。那這不是客觀上對高考的諷刺嗎?所以我覺得我們今天啊,用一個口號,用一個領域的這樣一個狹窄的目標,去引導學生好好學習,恐怕是不夠的。說一千道一萬,這個口號的本質,不就是想說你好好學習,好好高考,將來過好日子嗎?這個口號說得不論多么好,它都是一個個人主義的目標。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堂堂正正地說出,為國家利益,好好學習?今天怎么就沒有一句這樣的口號?就說我們上中學的時候,我們為什么好好學習,為了“實現四化”啊!在今天這種話說出來,人家會覺得,哎,這多空虛啊、多虛假啊。為什么他會說是一個虛假呢?這不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今天的實現“四化”,和我們八十年代的一代人的奮斗,沒有關系嗎?說出“為祖國好好學習”,怎么就那么丟人嗎?!為什么不能理直氣壯地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當年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地這樣說?難道說我們事先已經認定,我們現在的九零后就是不愛國的一代?從小就得灌輸這樣的觀念,說“你將來要當‘富二代’,要超過‘富二代’,所以你要好好學習”?我覺得未必好。我覺得如果有一個學校,堂堂正正地打出這樣的標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好好學習”,我不相信它沒有動員能力,我不相信它沒有號召力,它應該是非常有號召力的。為了個人好好學習,這不需要動員啊,誰都在為個人生活得更好好好學習。問題是你個人跟這個國家是聯系在一起的,這個國家好了,你這個人不努力他也能好。你看那美國有多少人無知,考不上大學,中學都考不上,他過得也挺好,因為什么呀?他國家很強大,他就跟著水漲船高,就過上好日子了。大家都為祖國而好好學習,其實才是最有動員力的。
網友:富二代要么很優秀,要么很垃圾。
孔慶東:這個也不一定,“富二代”也有普普通通的,普普通通的“富二代”很多。
網友:打著改革的旗號,把國有企業變為自家企業。就是那些“不改革就死路一條”的人所夢寐追求的,這不是漢奸賣國是什么!國有企業有問題,難道只有私有化嗎?這是陰謀!有些“富二代就是陰謀的后代”。
孔慶東:他指出了有一部分“富二代”的問題,所以這就跟高考更沒關系了。“富二代”的問題,要通過別的路徑去評價、去解決。
網友:我還有我自己的勵志標語呢!我是一只想要高飛的“小鳥”,也是一個追求夢想的“人”,所以叫我“鳥人” 吧!
孔慶東:有一個話劇叫《鳥人》,可以看一看。
網友:教育能夠促進社會結構的變化,這個標語道出了窮學生的一條出路。
孔慶東:這倒是對的。通過我們國家的高考,有多少窮鄉僻壤的孩子,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所以說高考很具有民主性、平等性,這個是不能否認的。但是這個目標呢,不能這么狹窄,說“高考只是為了改變個人的生活”。
網友:高考有弊端,但在沒有更好的制度下,高考確實是一個最為公平的手段。但現在高考后,上大學的農村生比例卻大幅下降,畢業后還是找不到工作。現在農村已經很多人不擠高考這條橋啦,負擔不起呀。讀技工學校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呀。
孔慶東:這個說得好,不但是很好的選擇,很可能要超過上一般的普通高校。所以我覺得去那些職業學校、技工學校,都是很好的選擇。
網友:孩子們如果不用高考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只有靠走入社會以后的溜須拍馬、攀龍附鳳了。
網友:現實與客觀的結合,資本的世襲統治的活生生快照!
孔慶東:但是你要相信中國的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就是說單純躺在祖輩、父輩的富豪堆兒上,想延續自己的幸福,這基本是不靠譜的。你說皇上他們家多牛啊?有傳過二三十代以上的皇上嗎?也沒有。
主持人:可是孔老師,我還聽到有一個說法,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孔慶東:那是說你這個財富“比馬大”,不是說你獲得的幸福“比馬大”。一般來說,自己沒本事的“富二代”,生不如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