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開展一場“什么是檢驗改革成敗標準”的大討論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和激烈爭論,后來在鄧小平的親自領導下,圍繞這篇文章的爭論最終發展成為一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鄧小平說:“不要小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爭論。這場爭議的意義大了,它的實質就在于是不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次討論實際上起到為后來的改革開放找到了突破口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在哲學上提得最高最響亮的一個口號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時至今日,三十四年過去,“改革”也馬不停蹄地跑了三十多年。在改革進入進退維谷,幾個決定中國前進方向的重大會議將要召開的時候,《人民日報》2月23日 發表了一篇“人民日報評論部”《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的文章,各大網站迅速以《人民日報:寧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機》為標題紛紛轉載,各論壇的網民也迅即在網上開展了熱議,其爭論之激烈和在民眾間的反應之強烈,肯定要蓋過當年那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
激烈的爭論發言中非常明顯地反映出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就是對三十多年改革成敗得失的感受和評價大相逕庭。意見分歧如此之大,說明了對改革的認識很不一致,對改革成敗的評價沒有一個基本的標準,特別是大多數犧牲者的認識與少數獲利者的看法相去甚遠。分歧的焦點不是要不要改革的問題,也不是什么改革方法上的“微詞”,而且在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依靠誰來“改”?“改”到什么樣子才“完美”等一系列根本問題上的根本分歧?!叭嗣袢請笤u論部”的這篇文章,不過是撕開了長期以來罩在這些分歧上的光鮮面紗。
“改革”改到今天,下一步何去何從的問題,不僅直接影響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同時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對改革成敗的標準沒有一個基本統一的認識,“改革”肯定是難以繼續下去的。對于這樣的重大分歧,“不爭論”是再也不應該了,強行“殺出一條血路肯定更是行不通的。毛主席說:“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睂τ谝灰^續改革,可以說沒有分歧?,F在最大的分歧就是“什么是檢驗改革成敗的標準”?不解決這個問題,人民不可能會有基本的“團結”;如果人民在認識上“分崩離析”,“改”與不“改”可能都是死路一條。為了得到一個“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建議我們的高層領導重視“人民日報評論部”這篇文章點燃的民眾“關心國家大事”的激情,因勢利導,在全黨全民中開展一場“什么是檢驗改革成敗標準”的大討論,讓全國人民達成基本共識,“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