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的意思是:這所大學處出現了數百外國學生搞學位造假,而造假的學生大多數是中國人。很顯然,這個標題試圖給大家造成的印象是:在美國大學里的中國學生的道德很差,喜歡造假。
“這所大學處出現了數百外國學生搞學位造假,而造假的學生大多數是中國人”是不是事實呢?粗粗一看,似乎是事實;但是仔細閱讀,就發現不是這么回事。
首先,所謂“數百外國學生學位造假”是有歧義的:究竟是“外國學生”搞了“學位造假”,還是“外國學生的學位”是假的?根據報道的內容,其實都不是的。既不是外國學生自己制造了假的學位證書,也不是發給學生的學位是假的,而是學生沒有達到學位標準卻被學校授予了學位。
報道是這樣說的:“對美國北達科他州狄克森州立大學的審計報告發現,數百名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外國學生被這所大學錄取,并且在沒有完成課程的情況下被授予學位。根據上周五公布的這項報告,自2003年開始,狄克森州立大學410名被授予學位的外國學生中,只有10個人真正完成了所有必需的課程;743名外國學生的檔案文件存在問題。”
如果說,“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外國學生被這所大學錄取”還可能是學生在遞交的申請材料里造假造成的,那么,“在沒有完成課程的情況下被授予學位”和“檔案文件存在問題”,顯然都不可能是“學生造假”就能造成的,一定得有該學校的教師或教務管理人員參與才可能造成的。這就好比,一個公司錄用了新員工,后來發現新員工的履歷是假的,那么這當然可以說屬于新員工造假,然而又發現新員工的考勤記錄有問題,其實很多時候遲到早退或壓根沒來但考勤記錄卻有,這就不能簡單地說是“新員工造假”了,主要責任一定是負責記錄考勤的管理人員。
因此,“在沒有完成課程的情況下被授予學位”和“學生的檔案文件存在問題”,主要責任仍然是學校本身管理混亂,教師和管理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當然,學生肯定有責任,但顯然不能用“學生學位造假”這種具有歧義的說法來描述。
再來看“多數系中國人”。
報道接著說:“這一由美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系統和北達科他州高等教育委員會進行的審計報告指出,這些外國學生中的大多數是中國人,也有一些來自俄羅斯?!?BR>
這句話的歧義就更大了:究竟是被授予學位但沒有完成課程的那400個學生“大多數是中國人”,還是該校的外國學生“大多數是中國人”?
報道在后面又說:“據悉,在狄克森州立大學的留學生中,中國學生的數量最為龐大,其次是俄羅斯學生。兩國為該校的聯合學位課程提供了最穩定的生源。
”
這樣一來,即便那些違規拿到學位的學生“大多數是中國人”,也不能用這事來暗示“中國學生喜歡造假”了,因為這所學校的留學生本來主要就是中國學生和俄羅斯學生。試想:如果這所學校的留學生都是中國人,那么“造假”的留學生當然也都是中國人了,能夠說明“中國學生喜歡造假”么?
報道還說:“除了那些在讀的學生外,該報告給學校上下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狄克森州立大學主管留學生事務的副校長喬恩·布拉迪格已于上周五辭職。此外教育、商業及應用科學學院院長道格·拉普蘭特開槍自殺。校長考斯頓表示他并不知道拉普蘭特的死與審計是否有關。不過,包括拉普蘭特在內的學校教職人員在審計結果公布前就已被告知?!?BR>
一個副校長辭職,一個學院院長自殺,這兩人顯然與此事難脫關系,因此,顯然不能將此事簡單地歸因于“中國學生喜歡造假”。
報道在后面部分的分析中也說:“美國高等學府資質良莠不齊、部分學校管理松散的現象并不鮮見,發生在狄克森州立大學的入學丑聞,或許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就在兩周前,美國的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才剛曝出類似的新聞,該校為了擴大聲譽,擅自篡改、抬高新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
近幾年來,石油產業使得北達科他州財源滾滾,卻面臨大學生源不足的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狄克森州立大學開始采取各種途徑,大肆擴張海外留學生,最終導致了丑聞的發生?!?BR>
這樣一來,就連“不具備入學資格的外國學生被這所大學錄取”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成了疑問。究竟是學生提交的申請資料是假的,學校被蒙騙造成的?還是狄克森州立大學為了“擴招”也像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那樣“擅自篡改、抬高新生的標準化考試成績”造成的?狄克森州立大學究竟“采取”了哪些“途徑”來擴招海外留學生?報道里并沒有具體說明。
綜上所述,這篇報道揭示的問題,其實主要是美國一些高等學府“資質良莠不齊、管理松散”、為了“擴大聲譽”和“增加生源”而造成的,主要責任人員也是該學校的高級管理人員。然而,在“標題黨”的蓄意誤導下,這則報道卻變成了暗示“中國學生喜歡造假”的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清遠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