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引發的話題
一個少兒時代很優秀的湖北青年王剛因為沉迷網絡游戲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并因此而迅速地結束了自己30剛出頭的年輕生命。
百度一下“玩網游致死”可以發現這樣死掉的還不止他一人,其中還有畢業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
“網癮”是幾年前就討論過的老話題。討論之后搞出來的一些如“未成年人禁止入內”之類的規定在已經紅了眼的黑貓白貓們看來簡直就是笑料。但網民卻是在迅速而持續地增加著,如今已有幾乎三億人,普及率達22.6%,大學生和中小學生在其中占了驚人的比例,分別是:64.2%和69.7%。
江西電視臺“深度觀察”欄目特地請了幾位專家教授對青少年沉迷網游而成癮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幾位專家分析有這么幾個方面的原因:
性格內向;情感缺失;興趣缺失等等。
他們認為因為性格內向便不愿意跟人交往;因為跟父母很少交流溝通導致了情感缺失;而繁重的學習任務則扼殺了孩子所有的興趣愛好。
由于心理長期處于緊張壓抑孤獨焦躁的狀態,于是便到網絡里面去渲泄釋放,以求在虛擬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的﹑沒有的或得不到的東西。
毫無疑問,他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將這些作為“主因”和“關鍵”還值得商榷。
性格內向和與家長少溝通是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普遍現象,但孩子因此而沉迷什么以致上癮的恐怕很少,更不用說因之死亡了。而學習負擔過重確實是叫人難以忍受的一個原因,但也只能是個重要原因而已。
學習負擔為何會如此沉重呢?
我們教改搞了幾十年,誰能說出現在的教育方針是什么?
教改的最大成果是把教育事業改成了教育產業。
產業追求的就是產值和利潤,別無其他。理想道德信仰信念等等都因為賣不出錢來而一概免談。
這雖然背離了教育的原則和方向,但卻符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論。所以盡管在幾十年里改來改去,卻終究改不出產業化的死胡同去。就象政府的那些反腐敗﹑反違法亂紀的政策和措施,雖然有許多聽起來好像都不錯,卻就是反不出效果來一樣。
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沒有抓主要矛盾。所以不但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而且還會引發出許多新的矛盾。這就是現在的社會矛盾包括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的最根本的原因。
就像上面幾位專家說的這幾個原因,雖然都是正確的,然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原因才是原因中之最根本的東西。
根本原因是方向路線問題,也就是走什么道路的問題。
實際上,從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因為回避和掩蓋了經濟建設的目的,也就是“為什么人”的問題。這就是方向和宗旨問題,這才是一切問題的真正的中心。
用過程代替和掩蓋目的,這是所有機會主義者慣用的也是唯一能用的方法。
于是迅速地實現了市場化,繼而干脆恢復了無數革命前輩和仁人志士流血犧牲才消滅了的私有制。
就如被海盜劫持的大船,從此脫離了正確的航道,走上了不歸路。于是一切罪惡都死灰復燃并迅速蔓延以致不可收拾。
這就注定了所有的人也包括青少年的命運。
毛主席說:政治是統帥,是靈魂。
他說的政治是什么呢?歸根到底就是五個字:為人民服務。
具體說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出發。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
這“負責”的內容中肯定也包括了青少年的教育和他們的命運。
因為他對青年人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是歸根結蒂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有人會說:錯,他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的。
說得對。但綱也是為目的服務的,綱的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搞階級斗爭是為了鞏固無產階級政權,而鞏固政權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人民的權益,這是不是最根本的為人民服務?
在那個時代,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他們的一切努力奮斗都為著祖國的繁榮富強。祖國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用當時的話說就是“為社會主義大廈添磚加瓦”。
為國家﹑為人民,這就是那一代人的信仰和人生價值觀。億萬人一個信仰,這就是當時的中國無敵于天下的根本之所在。
當一個人確立了這樣的信仰和信念之后,無論他有著怎樣的性格﹑情感和興趣,也無論在人生長途上遇到怎樣的艱難曲折,他都不會迷茫﹑空虛和無聊。當然更不會沉迷于毫無意義的游戲而玩物喪志甚至毀掉自己的身體乃至生命。
現在是私有制的市場經濟,人們只能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替資本家打工。逮到老鼠就是好貓,不需要你有什么信仰。
幾年前在市政府圍欄上有巨幅標牌曰:百姓創家業,干部創事業。
如此明確的分工說明了什么?說明干部把自己和事業跟群眾隔絕了開來。在他們的意識中,事業已不需要百姓的參與,成了干部的專利。為此我還專門寫過幾篇文章作了評論。
同樣是工作,但目的和性質卻截然不同,因而兩者的意義和境界也沒有可比性。
同樣是國家,前者是人民生活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而后者卻成了賭場的老板,也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毛主席有一段話很值得思考: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我想,為人民利益而生,肯定也重于泰山。而為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而生,恐怕不會比鴻毛重什么。
這就是公與私的區別。
俗話說“綱舉目張”,余以為正確的信仰就是一個人的人生之綱。生而為人卻無信仰,則無異于行尸走肉。而無正確的信仰則如同將鬼火作光明,終究是引不上正路的。
在私有制的市場經濟里,在物欲橫流沉渣泛濫的污泥濁水中,我們還能有什么信仰?是誰在逐漸摧毀我們的信仰?
青少年迷戀網游,以及無數的人染上如牌癮、酒癮、聊癮、毒癮和現在的網癮,責任究竟在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