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2月10日發表文章稱,印度孟買普通房子十幾萬人民幣一平,專家稱存在剛需。文章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房子,十幾萬人民幣一平方米,貴得有些不可理解、不能接受。但在印度專家眼中,價格如此之高的房地產市場卻并不存在泡沫”云云?! ?/p>
筆者無意關心印度的房價,并且還懷疑作者如此地關心世界人民,說不定有什么“類比”的用意。另據《華夏時報》報導,中央“堅持樓市調控政策”的聲音猶在耳畔,安徽蕪湖便率先拉開了地方政府救市序幕。2月7日,蕪湖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免稅補錢送戶口”的樓市調控新政策。此“新政”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有業內人士指出,其他地方政府已在籌劃,學習蕪湖,以鼓勵“剛需”為名義來打政策擦邊球的經驗,目的在于“激活”樓市。網民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質疑。蕪湖市副市長洪建平10日斬釘截鐵地回應說:“嚴控房價,打擊投機,滿足中低收入者和引進人才的剛性住房需求,優先發展保障性住房計劃,是蕪湖市房產新政的核心思想,而不是外界所猜測的房市救市之舉。”無疑,這又是一塊“剛需”的擋箭牌?! ?/p>
“剛需”,也就是剛性需求的簡稱。說白了,剛需就是沒有彈性的需求,就如不吃飯要餓死,不呼吸會憋死,不喝水會渴死。否則,就不能以“剛”冠名?! ?/p>
我們從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很容易了解到,真正的“剛需”還是人的基本的生理需求。需求欲望的進層,都是在滿足了生存需求之后才會出現的。這個理論,絕不應被現代經濟學家所顛覆。
只要將手放在胸口上,到農村去看一看,或者,閉上眼睛想一想,中國的耕地面積與人口的矛盾,誰都會明白,中國真正的“剛需”是什么。耕地不足,農業勞動力不足,水和空氣的污染,食品的不安全;群眾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住不起房;實體經濟乏力,金融虛高,這些都嚴重滯礙了的中國發展后勢。并且,我們面對的是極不穩定的世界局勢,萬一有個閃失,讓我們的糧食進口渠道不暢,饑荒就會接踵而至的。以石油為例,西方同伊朗稍微一較勁,中國的油價馬上出現上漲。這些問題,除了國家的高層表示了憂心以外,根本聽不到專家們的“剛需”說法?! ?/p>
住房也是生存需求,有沒有“剛需”?當然有。但是,當住房賣出黃金價以后,真正的剛需者只好“穴居”,因為房價與剛需者完全脫離。剛剛有報導,海南商品房的空置率已經達到80%以上,局部達到九成,海南的兩會代表正在商討對策。何止海南,全國有多少空房?假如將所有的住房面積“物盡其用”的話,住房還有沒有“剛需”?
人在保證了基本生存需要以外,需求會隨著層次的進階而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需要。但“需求”是一個社會綜合性指標體系,必須放在公平公正、法律道德、社會發展方向等方方面面去衡量。如果只從“賣相”去分辨“剛需”,必然失之偏頗。如,毒品、娼妓、槍支都有“賣相”,特別是吸毒者,對毒癮的需求比什么都剛,是不是都可以稱為市場的“剛需”呢?肯定不是!
同理,一些特權者對豪宅、豪車、奢侈品等能夠象征身份的商品的需求,一些以暴富為目的的投機者對房子、高利貸的需求,一些官員對公款消費的需求,確實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是不是都可以稱為市場的“剛需”呢?肯定不是!
悲哀的是,一些有話語權的專家、地方政府官員們,經常掛在嘴上的所謂“剛需”,都集中在房產、茅臺酒、公務員專用手機這類話題上。正如任志強先生曾經說過的,房子是富人的財富,窮人為什么非要買房呢?不能不說,“剛需”已經偏離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在他們那里,“剛需”不過是一種經濟游戲?!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