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感動中國是社會的奇恥大辱
提要:聽罷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孟佩杰的頒獎詞,我的感動變成了憤怒。我寧愿她做一個受到四面八方關愛、援助的普通人,也不愿她做孤苦無依感動中國的人。讓一個無助的女孩戴“堅守清貧”的大帽子,扛中國孝道大旗,是社會的奇恥大辱。
像往年一樣,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無不令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其中,孟佩杰的事跡讓人更是眼淚止不住狂飆。
孟佩杰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孟佩杰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去世。養母劉芳英在三年后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發現。從此,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劉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資。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權衡之下,她決定帶著養母去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不少好心人提出過幫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堅持自己照顧養母。
評委會給孟佩杰頒獎詞是: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聽罷這樣的的頒獎詞,我的感動卻變成憤怒了。
養母癱瘓在床那一年,孟佩杰才八歲。其后的十多年間,除了有幾個想幫助她有好心人被被孟佩杰婉拒,不見當地政府部門真關愛、真幫助的舉措,不見社會慈善組織伸出的援助之手,也不見孟佩杰就讀學校送溫暖的影子。
如果這是為了突出孟佩杰的高大而在事跡中略去了,我的憤怒就是無端的,但請補上去,還一個真實的孟佩杰給公眾。如果,事情確實就是這樣,整個中國、整個社會都應該深刻反省了。給一個無助的女孩戴上“堅守清貧”的大帽子是一種不人道,孟佩杰不是方志敏,她的家庭需要、也應該話獲得社會的資助,而不只是讓中國感動一下。讓一個無助的女孩扛起中國孝道的大旗是一種殘忍,在“唯有金銀忘不了”大環境里,孟佩杰燦爛如花的笑容是傳統孝道的絕響,感動中國的巨大代價是青春的的噩夢。
從某種程度上說,孟佩杰給人感動的每個細節里,都折射著社會的奇恥大辱。所以,對孟佩杰,我寧愿她做一個受到四面八方關愛、援助的普通人,也不愿她做孤苦無依感動中國的人。
2012年2月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