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韓寒——打破“秦始皇式的輿論皇帝”韓寒的言論枷鎖
文/陸棄
談到韓寒,必知其人有著充分的輿論資源和言論空間,數以千萬的瘋狂粉絲每天充斥在本已開滿資本主義毒花的網絡世界里。在這里,因為韓寒的一個噴嚏,可以讓各大門戶網站每天頭條展示這位輿論界九五之尊耀武揚威的情景。要知道,數以千萬的網友所帶來的是上億的流量,而對于媒體、雜志、報刊來說,這之中存在著太大的商機。在“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號召下,他們必須硬著頭皮與韓寒同流合污,相互利用來發展他們“偉大”的事業。
我們必須承認因為韓皇帝的輿論霸權讓一部分人獲得了就業的機會,他們所供職的媒體、企業因為有韓寒的存在總是那么惹人關注。他們在韓皇帝的故作驚世駭俗之論的帶動下,成為一批為社會主義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先進工作者”。我們需要愛戴韓寒。
凡是韓皇帝所說的必定會是我們每天要關注的;凡是韓皇帝所痛恨的必定會是我們每天要打擊的。在“方韓大戰”中,韓皇帝無與倫比的神權統治賦予全國億萬網民搜索網絡信息時布滿他的身影,他已經成為我們敬愛的“偉大領袖”。他發表的那些真知灼見被網民賦予“韓三篇”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譽。有人說,他是當代魯迅,他也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自己比魯迅還要偉大。這是一位混戰文壇、車壇屹立不倒的神話,他激烈的言論竟然得到全體網民和政府的公認,這需要多么巨大的感染力。
無論我們在何地,無論我們在何時,只要我們打開電腦,必定會看到韓皇帝的偉大表態和偉大觀點。在如今大勢所趨的潮流下,只要韓皇帝一聲令下,千萬“韓絲”一定能攻破方家堡,拿下方家大宅,最終將方先生一并其少數支持者的人頭砍下掛在城門上示眾。要知道,誰敢反對韓皇帝,誰就反對民主和自由。誰敢反對韓皇帝,誰就與“人民”為敵。在這種正負力量反差巨大的情況下,方先生及少數人的質疑無異于蚍蜉撼樹、螳臂當車,真真是自尋死路。
然而,竟沒有人能夠推倒韓皇帝的神像嗎?我們要任由“韓家軍”侮辱我們的打假斗士和反對派意見領袖嗎?這是萬萬不能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下,我們必須堅持多元化的聲音帶動多元化的發展,我們是不需要一個輿論皇帝統治這個輿論界的。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已經過時了的,沒有人能夠復制一些居功至偉的前人們受人崇敬的傳奇。因為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必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很顯然,我們“敬愛”的韓皇帝并沒有這樣做。他提前過上了共產主義生活,他用每年數以千萬的收入領跑全國人民的人均GDP。他用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絕對的輿論權威對貧苦大眾進行憶苦思甜的教育,而我們億萬貧苦大眾竟然能接受這樣一位并非團結在我們身邊的“領袖”的指引,迅速的、徹底的、完全的往一條不知是什么道路的死胡同里鉆。而我們“敬愛”的韓皇帝,則無關痛癢的繼續高高在上享受優越的生活和品質。這難道不滑稽嗎?作為人民的一分子,我們竟然需要一位完全與我們無關的神壇領袖來對我們的生活指手畫腳。即使這本身是無害于我們的利益,可也絕不會有利于我們的利益。
實際上,我們都在主動或者被動的為韓皇帝的個人牟利做出那么一點兒的貢獻,韓皇帝因為超一流的吸引力讓網民為之亢奮和狂熱。而他借機出版一些刊物,發表一些很蹩腳的言論來獲取巨大的個人利益。實際上,他只要在自己的博客里擺上幾個廣告就可以整天在家里不勞而獲,而助長他囂張跋扈的風氣的,正是我們群眾自己。
那末,我們還需要這樣去捧紅一位“輿論皇帝”、“神壇領袖”嗎?今天,我們必須說不。試想,一個高素質、道德社會的多元化和自由化的推動,必須給以公眾更多的言論權和話語權。而如今,一位韓皇帝就壟斷了文化界的絕大部分話語權,這使得身為作協主席的鐵凝同志該要多么汗顏?我們既然要民主,既然要自由,就要推倒我們在數年前親手制造出來的“神話”。當然,這對于韓皇帝來說是巨大的傷害,但是對于億萬尋求“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民眾來說卻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今天,犧牲了韓皇帝一人,既可推動中國社會民主化進程一百年,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并不需要公知和領袖,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自由的人格。倘若我們自己的看法都需要別人來左右時,又談何進步和發展呢?文壇需要那么幾個大師,但是他們是只能做不需說的,他們可以留下許多精心的著作,但是卻不需要他們留下一絲一毫對社會的抱怨和看法,因為他們的看法會帶動社會的不安情緒,會妨礙社會的健康發展。
我們需要季羨林這樣的大師,也需要懷念死去的魯迅。季羨林大師象征著學術精神和道德理想,死去的魯迅象征著追求自由和公平的希望。可是如果有一位活著的魯迅天天潑婦罵街式的對我們的民眾、對我們的政府、對我們的民族指手畫腳,而且他不必為自己的吃喝穿戴而忙碌,不必為孩子的奶粉錢和上學錢而忙碌,只需要每天痛罵“腐朽的”、“懶惰的”、“無恥的”、“下流的”的國人們,便有人伸手給他遞上用不完的金銀財寶。這樣的“魯迅”我們需要嗎?
我們可以去崇拜雷鋒,可以去崇拜時傳祥,也可以去崇拜“羅盛教式的救人英雄”李國喜,但是絕不能去崇拜“秦始皇式的輿論皇帝”韓寒。因為在民主的社會中我們不需要“皇帝”,也不需要“領袖”。我們需要的是在百家爭鳴的社會中,盡力的去發表個人有利于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觀點和言論。這樣一來,我們的社會才能走向進步,走向光明。
倘若一個偌大的社會需要依靠一兩個韓寒式的人物來支撐的話,這樣的社會著實可怕極了。即使退一萬步講,一個完全于民眾不屬于同一階層的,一個可以享受特權接受新華社專訪的人,也并不適合做那么一兩個支撐社會進步的人物。我希望,再也沒有“韓寒式”的輿論霸權,再也不需要“方舟子式”的“英雄人物”。社會需要和諧,世界需要和諧,未來永遠屬于中國人。(陸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