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故居”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在1931年至1937年期間曾為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租住。這一時期是兩人對中國建筑史及文物保護作出重要貢獻的時期,完成了對中國古代建筑群落的大部分考察。
事件回顧:
●2009年因涉及商業項目,24號院的門樓及西廂房被先后拆除。
●2009年7月10日經媒體報道后,“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叫停了對“梁林故居”建筑物的繼續拆除。
●2009年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發布通報稱,“梁林故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局已會同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專題研究了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保護問題,并責成建設單位調整建設方案,在建設規劃上確保院落得到保留。并將邀請專家制定具體保護措施。
●2011年1月11日,在東城區人代會(臨時)二次會議上,東城區文化委主任李承剛曾公開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為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在居民騰退完畢后,這個院子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修繕。
●2011年12月3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位于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梁林故居”的確在此次普查中被列為新發現文物項目。
●2011年1月27日有媒體在接到爆料后報道稱,北總布胡同24號院梁林故居已被拆除,但北京市文物局并不知曉。而東城區文化委隨后向北京市文物局遞交的事故調查原因稱,開發單位考慮到故居房屋騰退后,因陳舊、幾經翻建、無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現險情,因此進行了“維修性拆除”。
●2011年1月30日北京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6號院房主的孫女王女士反映,此前媒體所報道的被拆“梁林故居”實是自家私宅26號院,弄成名人故居純屬“烏龍”。據她介紹,整個四合院被分成了北總布胡同24號和26號兩部分,自己家是26好,而“梁林故居”在24號院,真正的故居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被拆除。梁氏夫婦曾以租戶的身份在此住過7年,房產也并非梁氏所有。對此,民俗專家認為,梁氏夫婦多次搬家,二人住過的房子都被后人定為故居。
事實上,由此不難得出結論:故居院子里的很多建筑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在上世紀80年代垂花門、東廂房被拆除后原地蓋了一座三層小樓,目前院子里的住戶都是在那時陸陸續續搬過來的。從2007年開始,這里由名為富恒地產的一家房地產公司進行拆遷,后來又經易手由華潤置地介入,2011年7月院內的正房被拆除,2012年1月上旬又拆除了四合院的正門。
所以,當這些“真相”都不為大家所了解時,“梁林故居”的“被修復性拆除”的消息爆出必然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并遭到社會上的廣泛質疑和不滿。
靜思整個過程的來龍去脈,造成整個問題或現象的關鍵是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不負責的言行和不認真的態度!
首先,“梁林故居”的認定工作是否真實科學,何謂“名人故居”?!如何認定?!誰來認定?!這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問題,也是一個最基本的工作。這個工作出現了問題,是專家的知識問題,是政府的能力問題,是負責人的態度問題。嚴重了就是政府造假!
然后,“名人故居”的管理問題,這是政府的態度問題,也是國家的態度問題,相關制度、法律、懲罰措施、管理人員和配套資金等等落實到位。做好長久維護、合理開發、嚴格監督等基本工作。問題嚴重了就是政府失責!
最后,“名人故居”的文化價值,這是政府的素質問題,也是國家的素質問題,更是民族的素質問題。政府負責部門要加大力度和資金投入弘揚名人的真善美情德能、故居的歷史/科學/文化,展現給社會一種積極上進的思想、崇尚科學和真愛生命的價值觀念。問題嚴重了就是政府無品!
這件事件展現給社會公眾的幾乎都是關乎政府部門的負面效應:(1)“故居”在政府參與的抗爭中被拆除,政府的無能!(2)“故居”拆除了,政府部門的態度是“我們不知道”,政府不但無能,還有意裝瘋賣傻!(3)“故居”是“維修性拆除”,政府不但無能、裝瘋賣傻,還胡攪蠻纏!這還叫政府嗎?(4)“故居”原來是個“烏龍”事件,政府整個是個大傻B!無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