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論共富,避實就虛為私化!
轉貼按語:
中國的私有化,如今是天怒人怨喪失人性,根本問題就是政治方向為什么人,勞動價值被資本逐利所吞噬,嚴重的經濟剝削造成階級分化。愛國人士人民群眾希望共產黨,恢復反對剝削的馬列主義政黨屬性,旗幟鮮明的采取反對剝削的方針政策,那么,綱舉目張之下,所有問題都可以逐步解決。而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社會精英們,卻來一個避實就虛,表面上是為了共同富裕,實際上仍然是為了全面私有化的化公為私,閉口不談經濟剝削,閉口不談勞動價值被資本逐利吞噬的根本問題,言不由衷的論述共同富裕,卻閉口不談重慶薄熙來的積極探索,讓老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仍然是充分肯定廣東模式的積極意義,所有的進一步改革措施,仍然是為了讓資本逐利市場經濟,全面分化瓦解所剩無幾的公有經濟。
那些熱衷于私有化的馬前卒和吹鼓手們,其政治邏輯就是,利用一些人的私欲膨脹,用利益誘惑引導當政者采取私有化的政策傾斜,少數人先富起來,官僚體系當然也是身在其中的,出了問題并不是私有化的錯誤,而是私有化不徹底的問題,需要全面私有化,所謂的共同富裕就是普通老百姓可望不可及的望梅止渴,完全是為了給資本逐利打開進入公有經濟的突破口,就可以進一步引狼入室內外勾結了,只要國內外私人資本的比例,超過了公有經濟,那么黨和政府就徹底失去了經濟控制的能力,徹底垮臺就是不可避免的。
所有的西方國家,都是全面私有化的,并沒有達到讓老百姓共同富裕,仍然是階級分化矛盾叢生,所以,用化公為私達到共同富裕,把公有經濟的壟斷地位,變成為資本財團的壟斷地位,純粹是為了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社會精英們,進一步渾水摸魚中飽私囊的政治借口。
下面的文章,充分說明了這些社會精英們的丑惡嘴臉和險惡用心。
到該解決共同富裕的時候了
遲福林
遲福林,中國改革重要智囊,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9年入選“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
◎小平南方談話思想解放的力度、廣度、深度,直到今天都還有著重大影響
◎當前改革三重困境:缺乏共識、缺乏動力、很多問題久拖不決且矛盾重重
◎投資消費失衡、貧富差距擴大、腐敗難以遏制,是下一步改革的突出問題
◎這三大問題,既有改革不到位的問題,又是對改革的一個挑戰
◎不能簡單地把這些問題等同于改革本身,從而對改革產生一些誤解
◎今天改革的關鍵,就在于敢不敢在利益關系調整上動刀,全面調整利益關系,從而在改革的路上走向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現在更多寄希望于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頂層協調,為下一個20年的改革發展提供動力、奠定基礎
由于當時身處南方,小平南方談話讓著名經濟學家遲福林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從而更加堅定了改革開放的信念,并決心長期堅持把推動改革、促進改革作為工作著力點,以實現公平可持續的發展目標,讓老百姓走向共同富裕。
小平南方談話當下意義何在,對當下的改革有何啟示?用什么來紀念小平南方談話20周年?對于這些問題,遲福林已經思考了很久。他認為,20年后的今天,改革已經面臨三重困境:缺乏共識、缺乏動力、很多問題久拖不決且矛盾重重,現在已經到了必須解決共同富裕問題的時候,到了收入分配改革要破題的時候,到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時候。他說,作為率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廣東具有率先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
堅定道路
在各種聲音的質疑下,不改革就沒有希望,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改革必須要試,要敢闖敢試
南方日報:請您談談小平南方談話20年來的個人體會。
遲福林:小平南方談話的時候,我正好在海南省政府做體改部門的負責人。我覺得小平南方談話對我的工作來講有兩大重要意義:第一是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與改革開放聯系在一起。我是一名改革研究者,我認為,改革開放時代,堅守自己的責任就是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事業中,以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使我更加堅定了這個信心,既讓我認識到改革開放是一個偉大又艱巨的任務,同時也給參與改革研究實踐的知識分子一個很大的鼓舞,從而更加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念。可以說,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有終身價值。
堅定改革研究方向和重點。小平的南方談話開啟了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新時代。這對我們這些年從事改革研究的學者來說,方向重點更明確。尤其是面對不同時期,圍繞改革的爭論,我們都會常常想起小平同志的南方談話。盡管那個時候,我們對市場經濟的認識還有一定局限性,但方向重點明確了,就十分重要。我想,在未來的10年、20年,我還要長期繼續堅持把推動改革、促進改革作為我工作的著力點,以實現公平可持續的發展目標,讓老百姓走向共同富裕。從這點來說,小平南方談話對我的工作具有終生影響。
南方日報:您如何總結小平南方談話的歷史地位和意義?
遲福林:我認為小平南方談話的歷史地位至少有三大方面:首先它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改革開放最初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當然很重要,小平南方談話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它對于改革進程更有著重大影響。這是因為在當時質疑改革、懷疑改革甚至否定改革的時候,小平南方談話撥亂反正,其思想解放的力度、廣度、深度,直到今天都還有著重大的影響。例如,他提出判斷改革是否正確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提出改革要敢闖敢試。小平的南方談話,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在推動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有著歷史性的影響。
第二,小平南方談話堅定了中國改革的開放道路。上世紀90年代初,在各種聲音的質疑下,不改革就沒有希望,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所以,改革必須要試,要敢闖敢試。
第三,小平南方談話第一次明確提出市場經濟改革,這是最重要的。從此市場經濟的改革和實踐釋放了經濟活力,成就了中國的長期快速發展。在那個時候,市場經濟還是一個禁區。回過頭看,小平南方談話拉開了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序幕,奠定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代,從而使今天的中國走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并把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改革的重要目標。
當下啟示
尋求改革新的突破,實現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面對轉型的各種矛盾,要拿出改革的解決辦法來
南方日報:當時小平南方談話時強調“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您如何理解當下改革面臨的“不動搖”問題?
遲福林:現在的改革正處于一種困境中:第一,改革缺乏共識;第二,改革缺乏動力;第三,許多重要的改革久拖不決。
我理解小平南方談話對于當下改革有五個重要啟示:第一,要堅定地把改革開放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條不能動搖。離開了改革開放,就難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從現實來看,貧富差距、消極腐敗等問題,有多種原因,但改革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原因。有人說,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改革而是發展。我認為,這個判斷是有問題的。面對各種矛盾問題,發展能離開改革嗎?未來的20年還是要堅定地、自覺地、長期地把改革作為中國發展的動力。
第二,改革需要決心,需要魄力。今天的改革已經到了一個利益關系調整的重要階段、關鍵階段。所以,改革的決心和魄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需要小平同志當年所講的,改革要有氣魄,要敢試敢闖。
第三,改革要堅決試,允許闖。允許有些地方在某些改革上進行一些試驗,這對于推動全局性的改革仍然很重。
第四,現在到了該提出解決共同富裕的時候了。當然,現在還不是馬上就能實現共同富裕的時候。但是,面對著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面對著老百姓的一個共同要求,面對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現在已經到了全面提出解決貧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時候了。
第五,更有現實意義的是,怎么能夠把那些真正改革創新的人物大膽使用起來。改革允許犯錯,但關鍵是能夠把那些有能力改革創新的人物用起來,這對我們國家太重要了。
南方日報:南方談話對當下還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對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還有什么啟示?
遲福林:一句話,尋求改革新的突破,實現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我認為,尋求改革的精神與魄力十分重要。南方談話體現老一代政治家的精神魄力,我們對未來的改革魄力寄予期待。同時,改革面臨很多新的挑戰,能不能推進更深層次的改革,比如行政體制,也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等。第三,要實現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還很艱巨。第四,面對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政府轉型的各種矛盾問題,要拿出改革的解決辦法來。就是說,寄望于頂層設計和頂層協調。
南方日報:現在不少人都在說,現在談發展的多,談改革的少,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遲福林:現在重增長輕改革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改革到了一個要調整利益關系的階段,由于各種體制因素,更愿意把眼光放在增長上,而輕視解決深層次的矛盾。重視短期問題,輕視中長期問題,忽略中長期矛盾。原因就在于現行的體制,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使得我們相當一部分干部重短期輕長期,重經濟輕社會,這個是普遍的問題。
我們建議設置更高層次的改革領導機構和更高層次的改革辦事機構。自國家體改委撤銷之后,我國改革的綜合協調由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承擔,其行政級別過低,在協調推進改革上力不從心。而且,新階段的改革涉及到部門間的權力結構調整,更不是現有改革協調機構所能勝任的。新組建的改革協調機制,需要具有足夠的權威性,協調各方面關系。
南方日報:當前改革面臨不少難題,改革如何給人信心?
遲福林:改革給人信心關鍵是看幾個東西:一個是你的頂層設計到底包含哪些內容;第二,看你在一些關鍵的改革上,能不能夠真正有所作為。既有頂層設計的利好,又有關鍵改革上的突破,我想,這樣大家就能增強改革的信心。
我作為改革研究者,對改革當然有信心。改革不是誰的事情,是這個時代大家的共同責任。作為改革研究的學者,有責任研究它,也有責任推動它。
共同富裕
改革要“藏富于民”,民富優先,這是改革的目的與導向,我相信廣東在未來五年會有很大的突破
南方日報:您剛才提到了“到了該解決共同富裕的時候”,那么共同富裕的現實基礎如何?
遲福林: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看法是,現在雖然很快實現共同富裕有困難,缺少現實基礎。但現在是到了著力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的時候,到了收入分配改革要破題的時候,到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時候。從現實看,實現共同富裕,第一步就是要緩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第二步是要縮小差距;第三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標。
我認為作為率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廣東同樣具有率先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我相信廣東在未來五年會有很大的突破。改革要“藏富于民”,民富優先,這是改革的目的與導向。當然,不能簡單把共同富裕當成一個口號,而應該作為一個目標、一個過程。廣東是一個國內比較發達的地區,有條件實現更為高層次的共同富裕。廣東已經在區域協調、城鄉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
南方日報:在當前的情況下,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您預計大概要多少年?
遲福林:我想,這個目標的實現主要取決于改革的突破程度,比如說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收入分配改革快一些,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時間可能就短一點。我希望,再用十年的時間,即到2020年,在全國建立共同富裕的基本格局。
南方日報:當前面臨著一個更為復雜的局面,不少人提出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問題。您怎么看?
遲福林:應該說20年來中國的市場經濟有了重大的進展,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與此同時,面臨著新的矛盾和問題。例如,在經濟領域長時期堅持政府主導的機制,然后又把政府主導等同于中國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壟斷行業難改,國企改革也難推進。現在看,要實現在2020年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任務相當艱巨,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涉及壟斷行業的改革,如金融,允不允社會資本進入,能不能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有秩序的市場環境,這些都需要改變政府主導的增長方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現實經濟生活的實踐看,政府與市場關系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
在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廣東是全國走得比較早,也是比較好的一個省份。如果能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改革,比如說在改變政府主導的增長方式,讓中小企業能夠進入到服務領域、金融領域,讓各類市場組織的發展更為充分等方面,廣東有條件做出一些新的改革探索。如果這樣,廣東就能繼續引領全國市場經濟改革,再次在完善社會經濟體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南方日報:廣東前段時間一直在討論怎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遲福林:我的觀點是,與其說“中等收入陷阱”,不如說“成長陷阱”。所謂“成長陷阱”,是在發展過程中,由于貧富差距、投資消費失衡、消極腐敗造成的“成長陷阱”。這個發展中的痛苦,需要警惕。
南方日報:您如何看待廣東近年來的改革?
遲福林:廣東在一些改革方面是有突出亮點的,比如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已經開始了進一步探索,包括各種行業組織怎樣才能從中發揮作用。廣東也正在探索把一些可以下放的權力轉給這些社會組織,包括通過什么途徑交給哪些社會組織等。廣東也明確提出要堅持“小政府”的方向。廣東把利益訴求作為老百姓的一個公共需求,用一種制度化的辦法去探索化解利益訴求的各種糾紛和矛盾。大家都比較關心廣東在處理這些問題中的制度建設。
利益調整
在改革中能實現利益調整的突破,走向共同富裕,這樣就會有新的改革共識和新的改革動力
南方日報:小平在南方談話時提出“解放思想,改革要敢闖”,您如何看待解放思想的當下意義?比如,現在有一種需要進行新一輪解放思想的聲音。
遲福林:應當說,解放思想伴隨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只是每個階段都有著其不同的背景。小平同志當時提出搞市場經濟不是搞資本主義,改革開放不是要走回頭路。今天的解放思想,仍然有破除“左”和“右”的影響的問題,但更多的是利益關系調整,敢不敢打破利益關系的掣肘,能不能在調整利益關系方面有突破、有作為。在改革的每個階段,都有著特定的思想解放任務,思想解放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今天,有沒有一個更大的改革決心和魄力,這更需要解放思想。這不僅是經濟改革,社會改革也很復雜,行政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也應當提出來。今天改革的關鍵,就在于敢不敢在利益關系調整上動刀,全面調整利益關系,從而在改革的路上走向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南方日報:在利益關系調整方面,有沒有一些具體的途徑可談?
遲福林:調整利益關系涉及各個方面。例如:首先就是如何加快壟斷行業改革。這項改革這么多年來進展不大,在有些方面還有所倒退。其中就有壟斷行業的利益制約;第二,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能不能做些大的調整。這些年來,在國民收入這塊大蛋糕上,政府和企業的分量大,老百姓這塊蛋糕的比重不僅沒有保持原有比例,還有所下降。能不能解決好“切蛋糕”的分配問題,關鍵是確立民富優先的導向;第三,利益調整很重要的就是財產能不能公開,只有財產公開,稅收調節才能到位,利益關系調整才能夠有重要突破;第四,農民的土地權利能不能保護,能不能承認農民土地使用權的物權性質,從而得到法律上保護。此外,能不能把勞動工資談判的體制機制建立起來,等等。當然,調整利益關系方方面面的矛盾很多,還包括調整部門利益、中央與地方利益等。
南方日報:最近清華大學發布報告指出,“中國一些人摸石頭上了癮,不愿意過河。”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遲福林:第一要堅定改革的信念,堅定走改革的道路。改革始終是推動中國進步的動力,這個一定不能變。第二,改革也確實面臨著很多突出的矛盾問題,比如說投資消費失衡、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腐敗難以遏制等問題。這三個大問題,既有改革不到位的問題,又是對改革的一個挑戰。不能簡單地把這些問題等同于改革本身,從而對改革產生一些誤解。第三,關鍵問題在于只有在推進改革和實現改革突破中,才能形成新的共識、形成新的合力。比如說,在改革中能實現利益調整的突破,走向共同富裕,這樣就會有新的改革共識和新的改革動力。我認為,當前仍然不要過于爭論,需要的是如何務實地去實現這些改革的突破。
南方日報:您多次強調要務實,是不是覺得現在做得不夠務實?
遲福林:我認為改革的務實行動還不夠。很多改革久推不決,而且有些問題也到了積重難返的程度。
南方日報:照您所說,這種務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遲福林:現在大家更多寄希望于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頂層協調。希望頂層在改革設計和調整上能有所作為,從而為下一個20年的改革發展提供動力,奠定基礎。應當說,我國國內市場的潛力釋放,足以再創造20年的輝煌,實現公平發展的20年。就是說,關鍵在于能不能抓住機遇,推進以公平與可持續為目標的二次轉型與改革。其基本內涵,我把它概括為20個字:消費主導、民富優先、綠色增長、市場導向、政府轉型。如果能在這些方面破題的話,我國在未來20年保持8%的增長是有現實基礎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