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出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據說,據某些人說,那個年代不堪回首。
雖然本人天縱聰明,但能記得起事情的時間也不會自出生那一天便開始,與非天縱聰明的人差不了多少,也是大約五、六歲的年齡,即在七十年代中期。據本人記憶,當時村里還有幾支槍,鄰居家就有一支,是步槍,顏色純白,沒有著上現在常見的黑漆。
八十年代中后期,本人讀初中,在一同學家里住宿。那時,我的同學已經綴學,每年參加縣里組織的民兵訓練,打靶打步槍、機槍、高射機槍還有迫擊炮。訓練完了還給我帶過一發教練彈,幾個彈殼,還有一個迫擊炮彈的底座,沒有藥包。
八十年代中后期,社會風氣已經變壞,上好一點的學校,也有走后門托關系的,但靠這種渠道進入班級的同學,還常常遭到同班同學的鄙視,不像現在要引以為榮的。集市上的小偷也多了起來,但還經常被群眾揪住打,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小偷才是大爺。當時流行的一句話是:能看賊挨打,別看賊吃飯。現在賊吃飯吃得好不說,挨打的事兒是早就沒有了。警察都文明了,絕對不打小偷。至于群眾,見了小偷多是禮敬有加,當爺爺供著。在偏遠的農村,據說小偷也現代化機械化了,有許多都配有專門的車輛,小偷行業儼然成了朝陽行業。
照理說,社會的發展應當是越來越安全的。大約也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民兵的槍支逐步上收,村里沒槍了。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民兵每年一次的訓練也被取消了。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大學生軍訓還有槍可摸,軍訓完了每人五發子彈打靶,多少能過把癮,而現在就只剩下立正稍息齊步走一二三四了。大約在世紀之交,民警的槍支也被沒收入庫,聽說軍隊駐地站崗的衛兵手里的槍也成了空膛的,看來和平真是成了時代主題了。不過,對和平保持堅定信心的表示并沒有到此為止。近兩年,有幾個城市連買菜刀也要實名制了。
奇怪的是,買菜刀實名制不僅沒有給人以和平感,也沒有給人以安全感,反而讓人覺得有些“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的味道。雖然有關方面沒有明說,但限購菜刀的目的顯然在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菜刀危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好局面,利用對作案工具的管制、溯源來震懾不穩定分子。然而據近幾年的大部分惡性案件來看,凡用菜刀傷人的,不是傷自家人,就是傷有仇有怨的鄉里鄉親,無論是哪一種案件,都沒有發現隱瞞自己罪行的情形。那么實名制能有什么用呢?至于想千方設百計隱瞞罪行的犯罪人,還真是很少聽說有持菜刀作案的。既然如此,某些城市的警方是怎樣琢磨出這樣一個主意來的?對于這一問題,筆者也不甚了然,大膽猜測一下,大約是警方面對不甚穩定的治安局面,實在想不出好的對策,可能是病急亂投醫的結果吧。
幸好本人所在城市還沒有出臺類似規定,幸好本人現有兩把菜刀可用,但本人尚有擔心,本人所在城市是否會更進一步,不僅推出菜刀實名制,還要創新出已經購買菜刀的必須在限定時間到所在地基層派出所登記之類的招數來?
眼前的事兒還撐不清,今后的事兒自然可以不管他。但是本人還是打算提醒各位朋友,今后如果從外面還一把菜刀回家,請務必再帶一棵白菜或蘿卜,以證明所攜刀具的用途,尤其是夜間,切記切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