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委內瑞拉華人 何相權
說明:這是筆者2008年在《委華報》發表的文章。2007年至2008年,針對臺灣的選舉,筆者根據選情的發展陸續發表了十多篇評論,提出了馬英九選戰的策略,揭露民進黨的陰謀和爛招,臺灣的選情和結果跟筆者的的預測不謀而合,故而發表了此文章,希望海峽兩岸從此走向和平。馬英九也不辜負眾望,堅持其正確路線,四年來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故筆者沒有對這次選舉發表過任何評論,因為形勢的進展已有了預知的結果。現再次發表此文,也是希望臺灣同胞再接再厲,沿著兩岸和平發展的路線繼續前進,為兩岸最終的和平統一而努力。
以下是此文的內容:
2008年6月3日
臺灣領導人馬英九終于順利上任了(注:因為當時臺獨勢力還極端囂張,故要等到馬英九上任以后才發表此文),全體華人和關心臺灣前途的國際人士都對臺灣新領導人和臺灣人民寄予殷切的期望,希望臺灣經濟迅速走出低谷,實現族群和解,兩岸和平穩定,讓臺灣人民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為了實現上述的愿景,要做的事情很多。重點是制定周密的計劃,腳踏實地地把事情辦好,讓臺灣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重樹信心,重振亞洲四小龍之首的雄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但要真正做到撥亂歸正,實在是任重道遠。
恢復和發展臺灣經濟是穩定人心的首要任務,只要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好轉了,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就會增強信心,跟新領導人同心同德,共同建設美好的將來。經濟搞好了,也可以堵住臺獨勢力的口,使綠營支持者逐漸改變立場,有利于彌補族群裂痕,為臺灣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使臺灣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恢復和發展臺灣經濟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難。首先是“臺獨”勢力的干擾,他們絕不會甘心在大選中的失敗,會在立法院以在野黨的身份進行野蠻的搗亂,干擾議案的通過。雖然他們的票數不足以阻礙議案的通過,但他們會制造各種事端,用“悲情牌”繼續博取深綠支持者的的同情和支持,保持基本盤,操縱綠營支持者干擾和破壞執政黨政策的落實,阻礙臺灣的發展,并借此攻擊執政黨無能,罵執政黨“賣臺”,為“臺獨”勢力卷土重來制造輿論。所以,凡是對臺灣有利的事,一定要堅持做下去,并且做到最好,用事實粉碎他們的陰謀。其次,因為民進黨執政八年,把臺灣的經濟搞成一團糟,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任務并不輕松,必須找到科學的解決辦法,為臺灣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清除障礙。
改善兩岸關系是臺灣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關鍵。我們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一步到位解決,要分輕重緩急,先把最要緊的,條件比較成熟的事情(如直接“三通”,大陸游客赴臺觀光旅游等等)辦好,為解決其他問題創造條件,發揮海峽兩岸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筆者相信,兩岸領導人已有了詳細的計劃,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兩岸關系一定會迅速改善,并且越來越好,為臺灣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推動力。
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我們不能忽視國際因素,國際反華勢力絕不會放棄對臺灣問題的干涉,一定會利用和制造各種議題或事件干事臺灣事務,希望臺灣領導人站穩立場,只要臺灣真正發展了,任何干涉都是徒勞的。
我們還不能忽視兩岸的軍事關系,首先要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在有條件時實現兩岸軍事合作,共同保護臺灣的安全。臺灣的安全不能寄托在日美等外國勢力身上,必須靠中國人自己。中國今天的年代已不是腐敗無能的清朝末年,中國的軍事實力已躋身世界強國的前列,這是國際特別是軍事強國所承認的。無論國際軍事強國怎樣吹噓自己的武器如何威力強大,但他們基于歷史上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失敗的教訓,再也不敢以身嘗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威力。所以臺灣的長久安全只能依靠兩岸的軍事合作來保障。希望臺灣不要做軍購的“大冤頭”,把大量臺灣納稅人的血汗錢花費到高價的軍購中去。應該清楚地知道,只要臺灣執政者承認“九.二共識”,大陸不會對臺灣動武,只要兩岸和平共處,絕不會有內戰,臺灣大可以集中精神和力量搞經濟建設。如果臺灣繼續購買先進的進攻性武器,無異于讓臺灣人民生活在火藥桶上,而導火索很可能掌握在國際反華勢力或“臺獨”勢力手上,隨時有被引爆的可能。因為他們絕不甘心讓兩岸和平統一。他們歷來煽動恐共仇共情緒,鼓吹恐怖平衡,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特別是“臺獨”勢力卷土重來,就會依仗臺灣的的軍事力量同中國大陸對抗,甚至充當國際反華勢力的急先鋒,挑釁中國大陸。那么,臺海戰爭不可避免,臺灣必定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親愛的臺灣同胞們,一定要對中國大陸“一國兩制”的政策有正確的認識和充足的信心,香港和澳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就是最好的證明。
臺灣完全有條件像香港一樣建設成為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回歸前曾經發生過逃亡式的大移民潮,大量資金外逃,但是殘酷的現實狠狠地教訓了他們,很多人把全副身家帶到國外,短短幾年就損失了大半,有的還破了產,不得不回香港重頭創業。而很多有眼光的的意志堅定的香港人堅守香港,回歸十年間涌現了一大批新富翁,投資海外的大財團也因為無甚進展而撤回香港,在香港重新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筆者相信,臺灣現在的情況比香港回歸前的情況要好得多,只要解除對兩岸合作的限制,實現兩岸直接“三通”,開放大陸游客赴臺觀光旅游,吸收大陸資本赴臺投資,臺灣的經濟狀況很快就會得到改觀。投資活躍,失業率就會下降,人們有了錢,消費信心指數就會提高,市場也就興旺。只要臺灣人民嘗到了兩岸合作,共同發展的甜頭,就會加深對祖國的認同感,促進兩岸的和平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條件。
兩岸中國人民是同文同種,血肉相連的共同體,歷史上都經歷過至多磨難,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責任是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增加與時俱進的內涵,使中華文化更加完善、鞏固和更有生命力。但愿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我們的家園,爭取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