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中國的貧困人口是這樣計算出來的
今天看到騰訊網報道一則新聞,說的是中國從2011年開始將把貧困人口標準由2008年、2009年的人均純收入1196元上調到1500元,這樣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可能上億。到底是上幾個億沒說明白,但卻讓我明白了原來貧困人口的數量是按這個標準算出來的,也終于弄清楚了貧困人口原來是個什么概念。
我估且就按一個億來計算,現在中國是13億人口,就是說13個人中有一個貧困人口,這么說來資改派精英們口口聲聲吹噓的私有化盛世就不攻自破了。試想一下,上億連生活都不能為繼的貧困人口生活在盛世里,那將是一幅怎樣的滑稽場景——這難道不是精英們睜著眼睛說瞎話昧著良心講鬼話嗎?
話再調到前面說說貧困人口數量是怎么算出來的,國家統計部門按貧困標準1500元計算出2011年貧困人口可能上億,意思就是說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500元的貧困人口可能上億,不可能上二億甚至三億,那他們又是憑什么算出年人均收入不超過1500元的貧困人口只可能上億呢?農村貧困人口我暫且不計,單說全國幾千萬下崗工人,他們無田無地,加上家里老人孩子就突破一個億都不止。莫說他們年人均收入達到1500元,就是全家有的年收入都達不到1500元。如果再加上農村貧困人口和城鎮無業居民貧困人口,全國貧困人口數量絕不在二個億之下。
現在物價突飛猛漲,按年人均收入1500元做為劃定貧困人口和非貧困人口的界限也完全是官方說了算,根本無法反映當前中國貧困人口的實際情況。人均年收入1500元對當今的權貴官老爺們來說就是一條香煙的價錢,一頓早茶的價位。不要說高學費、高醫藥費、高房價等,人均年收入1500元再翻個翻都不能脫離貧困線以下。以現在的物價指數計算,中國貧困人口數量保守估算都在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不信,給當今那些權貴官僚們每人年收入5000元,讓他們去過一年和諧生活就知道什么叫奔小康了,什么叫做過得更幸福更有尊嚴了。
當然,在精英們的眼里,貧困人口的概念就是你必須掙扎在饑寒交迫的死亡線上才能算是貧困人口,就象街上要飯的乞丐一樣無家可歸了才算。
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曹文道說,提高扶貧標準,是要讓貧困人口過得更好,而不是解決簡單的衣食問題。我不否認個別官員的出發點是好的,問題是扶貧資金真的能讓貧困人群受到多少的實惠,到頭來扶貧資金成了扶富不扶貧,而且是越扶貧富懸殊越大。
現在很多地方,國家扶貧款還沒撥下來,早就成了官商們眼中瓜分好的盤中餐了,扶貧款神秘地撥下來后,最后真正能分到貧困人口手中的資金少得可憐。大部分扶貧資金被當地某些官商相互勾結,巧立名目,搞什么扶貧開發項目,全裝入了個別官商們的腰包,這樣的事情全國各地舉不勝舉。
原本過著不愁穿、不愁吃、享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優越生活的廣大工人農民,現在倒成了被救濟被扶貧的對象,強盜成了主人,主人反倒成了接受施舍的乞丐,這應該算是中國當代資改派一大劃時代的偉大創舉,如今數以億計的私有化改革難民也就是所謂的貧困人口,是否夠得上是對特色景象最形象最生動的描繪呢?是否夠得上是對資改精英們最絕妙的諷刺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