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錫良:房地產之戰第二槍——炒房者和跟風者!
前天,我把打向房地產之戰的第一槍射向了地產商的“五大馬前卒”,今天,我還不想把第二槍打向地產商,也不想指向決策層,射擊目標要逐步前移,今天想向炒房者開火。
中國這個社會非常掉軌,人心都變得不可琢磨,講謊話的人太多了,多得讓你難以找到可以相信的人,每個階層都無法幸免。很多人罵政府罵得非常起勁,表面上看,他好象跟政府有仇似的,然而,你仔細一打聽,他在一邊罵政府無能降不下房價的同時,另一邊又大把大把地撈房子,這些人在中國還不在少數,有相當大的群體。大家不妨審視一下自己的周圍是不是有這種人?政府有政府的責任,地產商有地產商的責任,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責任,任何持有炒房心態的人都是我今天的批判對象,這也許會得罪一些我的朋友和支持我的人,但不會影響我的行為。
第一:請大家動員起來人肉腐敗官員和腐敗房產。我所說的官員并不僅僅指政府官員,還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所有貪腐官員。前不久,大家看到了江蘇副廳長擁有7套住房大吃驚,兩天后,上海的某副局長就用29套房讓她相形見絀。大凡中國被查出來的官員,幾乎沒有一個少于五套房的,這說明一個問題:中國的官員確確實實占有了巨大的商品房資源。大家都知道,按照中國的工資體制,他們都買不起這么多房,無論在哪個城市,如果官員擁有三套以上商品房,把他以腐敗分子論處,受冤枉的比例不到5%。中國的財產申報制度為什么不能啟動?看看他們的房子就略知一二。沒關系,他們不愿意申報,老百姓就得想辦法幫他們申報,我提一個建議:全民當間諜。不管是哪個階層的老百姓,從今往后,時刻把目光集中到可能有貪腐的官員身上,大家秘密地調查身邊官員的房產數量,查清一位官員的房產,就在網上公布一官,先不管他們的房子來路明不明,公布到網上讓大家討論分析,通過網絡“肉官”、“肉房子”并不違法,大家只說實事,不作評論,不定性,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都可以肉出來,貪官不守法,我們老百姓還是要守法,在“肉官”、“肉房”的過程中,不要制造虛假信息,不能有意詆毀清官,如果真是貪官,他們會對老百姓公開的信息惶惶不可終日,不要以為他們不怕,他們不但怕被查,而且怕被搶。
中國老百姓必須通過房子來掀起新一輪反腐敗高潮,幫黨和政府間接搞“財產公示”,幫政府搞反腐倡廉,有些人可能不怕曝光,心存僥幸,但是,如果老百姓只要認起真來,很多貪官的馬腳都會露出來,他們內心還是虛的,很多貪官沒出事之前,別人并不知道他有多少房,一旦因某件事情引起公憤后,他的底細很快就被網友給掀開了,之后他們會很害怕,這說明只要發動群眾搞全民性人肉腐敗,很多貪官還是怕的。讓貪官們盡快把房子吐出來,能吐多少算多少,帳可以慢慢算,官員吐房子的過程也是房價下降的過程。
第二:堅決聲討暴發戶炒房團。中國人一提起炒房團就想到溫州,其實不然,全國各地都有炒房團,只不過溫州團更大膽、更瘋狂、更會用政策。炒房團的人決不是等閑之輩,他們大多來源于“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這些人中,有部分是合法致富的,有部分是靠侵占國有資產致富的,有部分是依賴黑社會手段侵占屬于全民的礦產資源致富的,有部分是靠權力做靠山尋租致富的。凡此種種,積累了一大批“中國特色暴發戶”,他們擁有了財富以后,開始利用漏洞百出的政策在中國制造資本造富的神話,開始透支國有銀行,開始擠壓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間。對待他們,人民有沒有辦法呢?也有。第一個辦法,全社會要盡快形成共識,要重新討論創業原罪的問題。前些年,大家都提到過富人原罪問題,但因為資改派的強大抵觸情緒,國家沒有大范圍公開討論這個事,現在,不能再寄望國家主動處理他們,老百姓必須發起一輪有關“非法富人原罪追究”的全民大討論,要讓那些用非法手段富起來的暴發戶認識到財富必須有正義性,非法財產必須要被沒收,必須還給國家和人民。重慶有很多黑色老板倒下了,那是因為有個薄熙來,中國其它地方都沒有倒下,老百姓還要繼續給有關方面施壓,要求對犯有“組織黑社會罪、行郁罪、受郁罪、侵吞國有資產罪、騙取銀行貸款”等等罪名的所有炒房客收監。大家不要怕這些暴發戶會把財富轉移到國外,他們要轉就轉吧,轉之前還是得拋掉房產,他們留在國內,只會害中國老百姓,轉出去了,害美國鬼子去。暴發戶怕不怕人肉呢?更怕。山西那個首富以前不也很囂張嗎?被盯上以后就跑了,為什么要跑?還是怕被治罪唄。中國象他這樣的暴發戶太多太多了,他們在炒房、在糜爛的同時,內心也充滿了恐懼,因為從來沒有哪一部分人能夠保證非法不義之財是永遠安全的。
對付炒房團還有第二個辦法:要求國家公布炒房團的炒房記錄。對于普通百姓,從個人隱私的角度來看,不要求國家去曝光他們的個人自住房,但對于炒房團而言,國家有義務公布其炒房信息,炒房團炒的是商品,從事的是商業經營行為,與炒大蒜、炒棉花的炒家一樣,都是可公布其商品狀況的,除開他們的私人住所不公布以外,其它閑置房產都要全部曝光,他們一進入炒房團行列,就不再是個體行為,他們都是職業性質的商業行為,根本就不應當列入個人隱私保護行列。他們的行為還涉嫌操縱市場和擾亂市場秩序,政府既然可以打擊炒作農產品的奸商,為什么不可以打擊炒作房地產的奸商呢?都是炒作商品,總不能區別對待吧?人民要對政府施壓,要求政府盡快對炒房團予以透明化監督,從而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維護普通老百姓的合法權益。
第三:必須適度批判普通炒房人。在本文的開頭,我就說過批評一般老百姓會得罪很多朋友,因為在大家生活的圈子當中,很多普通人也是有兩套或者多套房子的,他們都有意無意地加入到“炒房客”當中,有些人的理由是抗通脹,有些人的理由是買房出租養老,有些人的理由是隨大流要面子。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反正全民炒房的現象是存在的。本來不想批他們,但是,中國人的丑劣之本性又讓人不得不批,有些自稱為老百姓的人,明明自己手上擁有幾套房子,還要不停地罵政府想不出調控政策,你說政府冤不冤?你都買了幾套房,還罵政府,是不是還想再多買幾套啊?內心的卑劣令人厭惡。有資格罵政府的絕不是這些有產階級,他們不懂得反思,內心只有貪婪,他們只期望政府把房價降下來自己做投資,他們內心其實想政府永遠都調控失敗,他們一邊在盤算自己的收益,另一邊還想從政府的失策中繼續撈好處,他們對無房戶的同情都帶有無邊的虛偽性,他們實際上就是期望別人沒房子,買不起房子,到時候來租他們的房子,丑陋的中國人絕不只有少部分,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普通炒房客買房的行為本身不算丑陋,丑陋之處在于他們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對于普通的炒房客,我不主張去人肉他們,只能委婉地敲打他們:房子不能永遠保值,更不能確保升值,如果哪一天房子成為負擔的時候,再想變現就很難了。世界發達國家今天的情形就是中國未來的寫照,從長期來看,房子是變現能力最差的投資品,商品投資的“十年黃金期”快要過去了,不要期望有二十年的高潮期。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更加決定了中國的房產變現能力更差。普通炒房人,你可以買房,但不要罵政府,我不想對你們掃射,但用零星的彈殼砸傷你們并不過份,我批評你們的虛偽,因為你們也是給政府制造調控障礙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與盲目攀比跟風的年輕人商量(不是炒房者,附帶批評)。年輕人是網絡的主力軍,有很多年輕人還是我的支持者,但我還是要對這個群體進行某種程度的批評。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每個年輕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我們那個年代的思想與現在是不同的,我當年是工作了七年之后才擁有自己的住房的,我肯定不能要求現在的年輕人跟我們當年一樣?,F在的年輕人想擁有自己的房子并沒有過錯,錯就錯在盲目攀比,家里有條件可以買,自己有能力也可以買,但兩方面都沒有能力,就要轉換腦筋,是不是可以不考慮買房,租租行不行?我看是行得通的,世界任何發達國家,無論多么富有,沒有一個政府能保證讓所有年輕人實現踏入社會就有房的夢想,歐美國家的年輕人大多也是以租房為主的,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租?也許有人說房子不好租,租金太貴。但據我了解,除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廣州等幾個特大城市不好租房以外,全國其它大部分城市要租房住還是很容易的,租金也不太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復雜,現在的問題出在年輕人的觀念轉變上,有些年輕人,感覺工作幾年后沒房子就沒面子,為了面子不惜刻薄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何苦呢?至于那些“沒有房產就不結婚”的一族就更不可理解了,兩口子住在租賃房和自住房里身體感覺不一樣嗎?真的影響彼此的情緒嗎?真的影響雙方的忠誠嗎?是感情不牢還是虛榮作怪?政府做得不好,當然可以罵,但我不主張以不切實際的主張來給政府施壓,年輕人可以要求政府制定出讓年輕人看得到希望的住房政策,可以要求政府讓房產回歸到居住的屬性,可以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廉租房,但不可以要求政策滿足虛榮。如果中國整個社會的年輕人住房觀念改變了,住房需求模式就會發生大的改變,一旦全民的住房觀念發生改變,中國房地產環節中的很多炒作題材都會隨之消失,國民越是為房產商充當炒作旗手,最后越是被房產商所遙控,財富自然就更快地向少數人手上集中,吊死在房子上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年輕人應當引領中國住房消費新時尚,不要成為房產商炒作的催化劑。
上述四類人,是引起中國房地產政策扭曲變形的最重要民間因素,這些因素的壞作用與政府錯誤政策的壞作用是完全等同的,任何一個全國性、全民性的矛盾決不是政府一方的責任,官員的腐敗和國民的劣根性構成了矛盾的另一個方面,政府的每一個錯誤其實都是有很多劣根性國民在推動著,這些國民有些是官,有些是精英,有些人資本家,有些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一個普遍帶有奴性的民族注定會造就一個缺乏約束的統治階層,被慣壞的官僚階級反過來會進一步迫使人民保持永遠不變的奴性,如此惡性循環,最后,老百姓必定又會成為枕木下的呻吟者!
對房地產打出的每一槍,都可能有誤傷者,但90%命中率絕對沒問題,還要繼續開槍!
孫錫良(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