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下面一組數字:
In San Francisco, 197,000 people struggle each day to feed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 (大意:在舊金山,每天有19萬7千人為自己和全家的溫飽掙扎)。
上面這組數字,不是我杜撰的,而是來自一個救濟組織“San Francisco Food Bank”。 這組數字也不是40年前的,而是今天。
舊金山有多少人口?再看下面數字:
The population of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on November 17th 2010 is approximately 811,374. (Extrapolated from a 2000 US census population of 776,733 and a population of 808,976 on February 15th 2010.) 這段大意是:截止到2010年11月17日,舊金山人口是81萬1千3百74人,這個數字是推算出來的,根據美國2000年的舊金山人口統計77萬6千7百22人,和2010年2月15日統計的80萬8千9百76人。
根據上面數字,舊金山今天吃不飽飯的人口占多大比例? 24.28%
美國東西兩岸,有幾個大城市和富裕地區,基本代表了美國“最先進生產力”。 東部:波士頓,紐約;西部:舊金山,洛杉磯;北部:芝加哥;另外加上華盛頓特區。
舊金山屬于美國比較富裕的地區之一。 舊金山有24.28%吃不飽飯,說明什么問題呢?
面對這個數字我吃驚,又不吃驚。我一個同事是另外一個救濟組織的會員,曾向包括我在內的幾個同事“化緣”,聽他說“美國很多窮人,吃不飽飯”時,我曾很驚訝。但一直以為可能是個別群體。因為我每天接觸到的美國人,沒有誰吃不飽飯。換句話說,吃不飽飯的人不在我所處圈子內。
但舊金山24.28%的人挨餓的數字,還是讓我吃驚了一下。 這個數字基本沒有水分,因為是那個救濟組織根據核實登記的、需要救濟家庭統計的。
怎么看24.28%這個數字?
這讓我想起,中國某些人,總在喋喋不休的說:毛澤東時代吃不飽飯,或者餓死了多少多少千萬人。 我不知道他們的數字是怎么統計出來的? 據我所能看到的資料,明顯有的省死人多,有的省甚至一個人都沒餓死過。
美國富裕地區舊金山每天24.28%的人吃不飽飯,是不是可以想當然的認為:美國其他“不富裕的”地區情況更糟糕?
美國現在的人口是:3億左右。假如想當然的認為,美國其他地區挨餓人口也差不多是24.28%,那么,美國現在每天挨餓的人口總數就是:7千2百84萬!
可能嗎? 我不知道。也許美國每天挨餓人數比這個還多,也許比這個數字還少。
我想說的是:
饑餓,每個國家都存在。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
美國有饑餓,按照中國右派精英們的邏輯,是不是就該據此就否定美國的經濟制度? 他們不就是這樣指責、否定毛澤東時代的嗎? 連建國時是什么樣的家底都不考慮,就因為毛澤東時代“沒那么富有”,吃的“粗茶淡飯”,就要否定。
如果“有人挨餓”就是不好的制度,不好的政府,全世界恐怕所有政府都該被打倒。
饑餓存在不是問題,政府如何應對饑餓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最該被審視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說,從有人類以來,毛澤東時代是最負責任的政府和時代了,讓原本數億沒飯吃、沒田種的人有飯吃、有田種,這樣的管理、治理不算成功、不算偉大么?
按照中國右派精英們的邏輯,非要數億人吃的滿嘴流油才算偉大。
揪著大躍進、餓死人不放,有什么意義呢? 過去有人吃不飽,有人餓死,是事實又如何? 毛主席共產黨領導著中國人民走出了困難,這就是奇跡。
其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出問題不可怕,都不應該成為否定的理由 --- 不“因為出了問題”就去否定,但“出了問題而不解決”,無論是官員還是政府都該被否定、被指責。 我這樣看毛澤東時代。當然我也這樣看現在。
毛澤東給我們留下最偉大的遺產就是:他讓世人看到、見證了:什么樣的政府,才是對人民完全、徹底負責任的政府。
尤其面對物價高漲的今天,希望共產黨政府繼續發揚毛澤東時代的好傳統 --- “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