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宗衡是官場上的“二氧化碳”?
如果不是許宗衡案發,或許還引不出這個話題。
大家應該不會忘記吧?去年的6月3日,也就是“世界環境日”到來前夕,他在《中國環境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著名文章,全面闡述深圳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優勢以及思路。他在文章中,誡勉市民大力推行低碳經濟,戒除對“碳”的不良嗜好。
有諷刺意義的是,就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凌晨,許宗衡和他的妻子在家中被中紀委辦案人員帶走。
自從“低碳”逐漸成為不可回避、不可阻擋的國際潮流后,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引導和推動下,我國已開始走向“低碳”之路。從一定意義上看,“低碳”不僅將改變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也將深刻地改變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
“低碳”主要表現在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學、低碳藝術、低碳音樂、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義、低碳生活方式等。按專家的眼光和闡釋,“低碳”的核心是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
而按我的觀察和理解,要“低碳”,首先要營造低碳社會。因為健康的低碳社會,是推進低碳經濟,抑或是低碳生活的決定性因素。而要營造低碳社會,最核心、最關鍵、最根本的,就是要大力營造“低碳官場”。
就目前而言,“碳”之于人類社會,正如權、錢、色之于貪官,明知是毒品,卻貪之無厭,揮霍無度。陳良宇是這樣,文強是這樣,陳紹基是這樣,許宗衡更是這樣。以他們為代表的貪官,就是官場上排放出來的、高濃度的“二氧化碳”。
我們說許宗衡是官場上的“二氧化碳”,主要基于以下依據:
一是以權謀利。有“地鐵市長”之稱的許宗衡,幾乎染指深圳所有的大型工程,這包括08年深圳政府10件民生大事之一的桃源村三期的經濟適用房,工程事后被揭發存在廣泛的質量問題;許宗衡任內推動興建的5 條地鐵;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場館工程;鹽(田)壩(光)高速公路等。他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貪污的金額高達20多億元。
二是以權謀權。他之以權謀權,在買官賣官方面,表現尤甚。自1990年起,深圳特區主要領導人的人事安排,基本由中央部委或中央指定外省高級官員調任。許宗衡卻能打通這一天地線,突破這一傳統。他用受賄得來的數千萬資金,從高官手中買到了深圳市長這一職位。他自己就曾經對人這樣透露過:“現在沒有關系根本上不去,我到這個地步不知花了多少錢呀。”他如愿以償地當上深圳市長后,就大肆賣官,一名區的正職不低于一千萬;大集團正職不低于八百萬;一般局長在五百萬至六百萬之間。如此賣官,令人瞠目結舌!
三是以權謀色。盡管現在的權威媒體尚未披露這方面的充分信息,但從許多蛛絲馬跡看,他之以權謀色,絕對勝過之前已經落馬的眾多“性貪”高官。
上述這些,就足以說明許宗衡是官場上的“二氧化碳”。在“低碳”已成社會共同行動的今天,由于這類“二氧化碳”的存在和擴散,是“低碳社會”最大的破壞者,是官場生態環境最大的污染物。如果容忍這類污染物的蔓延,不僅構造“低碳官場”不可能,發展“低碳社會”更不可能。
那么,怎么樣才能構造、營建人們所期待的“低碳官場”呢?
我們不妨首先這樣定義“低碳官場”。所謂“低碳官場”,是指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用“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武裝官員,用“兩個務必”的鐵錘敲打官員,用“人民勤務員”的精神戒勉官員,用“劉青山、張子善”的貪腐警醒官員,用“發動人民、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的民主約束官員,通過文化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及制度創新等多種手段,將官員權力始終置于陽光下運行,培育官場勤政、廉潔、為民的生態環境,盡一切努力減少或杜絕官場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經濟社會和官場生態環境雙贏的一種政治發展形態。
由“低碳官場”的定義可見,堅定不移地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是構造“低碳官場”的根本;放手發動群眾,充分相信并依靠群眾,結合黨內監督、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的進一步完善,真正形成懲腐興廉合力,是營建“低碳官場”的核心;始終貫徹落實毛主席“治國就是治吏”的教誨,從嚴治黨,從嚴治國,是維系“低碳官場”的鐵鏈;通過以毛澤東思想為全部特征的文化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及制度創新等手段的綜合運用,是發展“低碳官場”的保證。
之所以在官場上不斷排放出象許宗衡這類的“二氧化碳”,邊緣化毛澤東思想,是最大的政治失誤。
貪官最害怕什么?其他什么都不怕,就害怕毛澤東思想。因為在毛主席幾十年輝煌的革命生涯中,最嫉惡如仇的是貪官污吏,最無法容忍的是官員腐敗,最痛心疾首的是官僚主義,最嚴厲治理的是官場生態。因此,只有旗幟鮮明地用毛澤東思想重鑄中國之魂,重鑄官場之魂,才能使許宗衡這類的“二氧化碳”沒有孳生的土壤和條件,當然也就談不上蔓延乃至于排放了。解放后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20多年的官場清廉,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從這個意義上講,要社會“低碳”,首先要官場“低碳”,否則,在中國實現“低碳”目標,是完全不可能的。
或許您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