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為《公務員養老改革阻力大 事業單位試點無果而終》一文道:“一位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官員稱,公務員養老制度改革阻力較大,估計近幾年內很難得到有效推動,涉及到3000萬人的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也很難推行下去。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推行的五省市事業單位養老金試點改革已經無果而終”
我國養老、醫療等制度的改革基本都是從企業開始的,期間的廣泛宣傳、理論指導\基礎也基本都是“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或讓廣大的人民群眾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等等;簡而言之的說就是,養老、醫療等改革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福澤子孫后代之大業。所以,企業的養老、醫療等改革在很短的時間內基本上得以完成。然而,如此之好的養老、醫療等改革,為什么成為了前有《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啟動9個月 廣東等5試點無一動真格》,今有《公務員養老改革阻力大 事業單位試點無果而終》呢?
題為《社保草案提請審議 公務員與職工養老險制度不統一》的報道,是不是給出了企業養老、醫療等改革并沒有達到當初宣傳、理論上的目標呢?由此在來看題為《公務員社保憑什么要另起爐灶?》、《工資改革不是為公務員加薪》等評論,是不是很好的揭示了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無果而終的根源呢?而誰又能成為《上海醫院賴床養老多 護理院床位排到2013年》這樣的“懶床”呢?反過來說,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事業單位,是不是已經視企業養老、醫療等改革如“瘟疫”了呢?否則的話,何以無果而終呢?不就是唯恐自己的養老、醫療等改革和企業接軌嗎?
由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方面似乎眾多有著話語權者都在說計劃經濟時期的養老、醫療體制如何如何的不好,如何如何的弊端叢生,所以要改革,改革了將會如何如何的好處多多,等等,不一而足??蔀槭裁从址浅5目謶逐B老、醫改等改革與企業接軌呢?這顯然是在邏輯、理論上非常說不通的嗎。那么,換個角度來說,要想改變《公務員養老改革阻力大 事業單位試點無果而終》的這個現實,是不是應該反思、檢視企業養老、醫療等改革為什么不招事業單位、公務員們的待見呢?找出這個不招待見的根源,并加以改革和改善,或改進,很多問題是不是也就迎刃而解了呢?這恐怕也是破除身份決定命運,打破“身份壁壘”,重建社會公平正義、政府威望所必須的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