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軍事戰爭是政治沖突的最高也是最后的表現形式,那么,貨幣戰爭則是經濟沖突的最高也是最后的表現形式。
上周,美聯儲不顧世界各國包括本國一些人的批評和反對之聲,“悍然”啟動第二輪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狂印美鈔。在香港財經評論員曹仁超看來,這是美國發起的第四場貨幣戰(爭),目標對準了中國。曹先生說,從2005年起,美國一直進行著第四場貨幣戰(爭),尤其是今年初以來,跡象越來越明顯。
毛主席說過,看他的過去就能夠知道他的現在,看他的過去和現在就能夠知道他的未來。美國過去發動的三場貨幣戰爭,第一場是1971年美國拒絕向他國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美國開印美元,讓美元貶值,這場貨幣戰(爭)從1971年8月美元與黃金脫鉤開始,針對石油輸出國(歐佩克)組織,在確立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的同時,制造了同期石油價格從每桶大約2美元漲到15美元,全球經濟從1971年至1980年出現10年通貨膨脹,重創了包括十多個歐佩克成員國在內其他經濟體。第二場貨幣戰(爭)是從1980年開始,美國逼迫日元升值,并于1985年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這次貨幣戰爭把日本經濟玩殘了,至今未能恢復元氣。第三場貨幣戰(爭)對準了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以及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其手法與前兩場如出一轍,人們應當記憶猶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一下新華社記者的報道,昨天《深圳商報》全文刊載。
我想提醒讀者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曹仁超先生講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崩塌源于美國拒絕向他國兌換黃金。昨天,《人民日報》國際版評論《“空投美元”于事無補》一文中也說道:“迄今為止,美國一直拒絕國外投資者擁有其重要企業的所有權,甚至在危機最嚴重時期,也不曾考慮過減持一盎司的黃金。”這次金融危機以來,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我們過去不知道的金融知識,包括黃金與美元、金本位與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關系等。
當黃金作為全球儲備貨幣,也就是實行金本位貨幣時,美聯儲無法發動大規模貨幣戰爭,不能隨心所欲地濫印鈔票。只有當美元取代黃金成為儲備貨幣,華爾街才能大玩特玩金錢游戲,輕輕松松就從借債——印鈔——貶值,再借債——再印鈔——再貶值中,不勞而獲,大發不義之財。
美聯儲啟動第二輪定量寬松(“定量”其實就是濫印的遮羞布)后,美國“商品大王”羅杰斯批評說:“(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博士不懂經濟學,不懂外匯,也不懂金融,他只懂印銀紙……他的學術生涯就是研究印銀紙,給他一臺印刷機,他就會使勁地開動。”說伯南克什么都不懂,只懂得印鈔票,這是羅杰斯的“插科打諢”,很有點像中國戲劇表演里的“二丑藝術”。你瞧,我們美國人自己罵伯南克罵得多狠,世界各國再罵也罵不過我們。罵歸罵,鈔票印出去了,美國人又一次不勞而獲,好處已經拿到手里了。美國“定量寬松”多少美元,持有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就要為他們埋多少單,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美國人是非常現實的,只要賺錢,不怕挨罵。能夠通過印錢貶值來賺錢,何樂而不為,罵幾句算什么?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一時半會兒還無幣取代,很有可能是在各國壓力之下讓美元與黃金儲備重新掛鉤,或黃金重新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那么,中國的黃金儲備只占外匯儲備的1%,去年才達到1054噸,而美國的黃金儲備2009年是8133.5噸,這場貨幣戰爭中勝算幾何?誰勝誰負?(蘇文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