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因特殊情況,了解了下周圍同事們的家庭投資情況,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把錢投在了房地產,或者間接性的投資在了房地產。足見目前的“土地經濟”的波及面之廣。有媒體稱這種經濟結構為“中國式圈地運動”,頗危言聳聽,其實深入現實生活略加分析,并不為過矣!因為多少人已經緊緊的被捆綁在了房子上,淪為“房奴”了。
現在的土地經濟可不是簡單的買房子的問題了,很多環節在其中盤根錯節,“上下游”之間相互關聯,其中的最“上游”應該自然是居民的住房需求,其實并不盡然。在商鋪房產方面,其“上游”或者說第一個環節是拆房子,筆者看到很多城市這幾年來拆了很多的門面房,大大小小的小區外圍臨街的門面房幾乎全部被拆除。從宏觀上看,這是為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空間美化的需要,或許無可厚非。比如筆者所在這個城市,管拆除小區外圍臨街的門面房叫“穿墻透綠”,不少建起來不久的門面房還是嶄新的,卻一夜之間消失了,換成了綠化帶。但到具體的經濟運行過程中,則毫無疑問推動了商鋪地產價格的上漲。由于大面積臨街商鋪被拆除,商鋪數量尤其是臨街適合于從事小型商業經營的門面房減少,以及由房地產商開發的新商鋪新建標準提高等等多種因素,商鋪的價格和由此飚升,商鋪的租金自然會立即跟進。很多家庭在其中投資了鋪面,然后租金由此被抬高,買一套商鋪、依靠其租金作為收入來源成為現實,于是從中受益者稱這種商鋪為“啞巴”兒子,其實比啞巴兒子還要好使,因為這個“啞巴”沒有消費,盡管掙錢,決不花一份錢;于是,這個“啞巴”兒子又被很多人看好,然后很多尚未買“啞巴”兒子的父母親又看好了下一波的商鋪開發建設中。“上游”推動“下游”,“下游”拉動“上游”,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過一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類土地經濟的運行機制,首先把壓力傳遞給了商鋪的經營者,也即普通商戶,但普通商戶迫于生計,很難抵御這種浪潮的侵襲,開始為別人的“啞巴”兒子打工。或許分析者會認為商鋪經營者可以把此壓力傳遞給消費者,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所有的壓力都由消費者兜著,其實不盡然,因為這種壓力的層層“傳遞”未必有效,普通商業競爭非常之激烈,商戶經營者很難通過抬高物價來獲利,房地產市場的過熱,很可能換來的是工商業的大面積的蕭條,以及城市消費品價格的攀升。現在是真正的普通工商業的微利時代,只有房地產才是暴利。
以本人的親歷為藍本,再加以分析,我愛人在本地市中心某處經營一個店鋪,所租用的店面已經用了10年時間,原本一切正常,平安無事,那棟樓“傳說中”要拆除,但“傳說”了好幾年,也沒有見到動靜。可是到今年的3月份通知下達了,說在“五一”之前就要拆除。年初聽到要拆除的“消息”,在周圍看了下外租的房源,價格都很高,一時沒有決策,結果一個春節過后,天氣轉暖,這些房子租金開始上漲了,并且附帶著的一筆“轉讓費”也一天一個價。所謂轉讓費,就是房屋在轉讓租用過程中收取的費用,這種收費方式很具中國特色,大家約定俗成,估計經濟學的教科書、國家稅務部門以及國家的經濟統計分析中也沒有涉及,這或許也算是中國土地經濟中比較特殊的成份,也使得土地經濟變得更加復雜。這筆費用比一年的租金還要高出不少,只有等你再轉出這套房子,從下一家使用者手中收取這筆錢,否則這筆錢也在房子上面捆綁著,沒錯,算是你的錢,但你根本無法使用,除非你再將房子轉讓給別人。情急之下,我們就租了一間門面。這倒好,原本的資金計劃并沒有這筆費“巨額”費用。自己由此成了“房奴”。無奈之下,開始為這筆費用籌集資金,結果在周圍一了解,不少朋友的錢都投資在房產。好幾個朋友剛剛在內地某某大城市買了房,單方價格5000元,真是“欲與房價試比高”!現在這5000元還不包括后面的辦理各類手續、今后的裝修以及入住以后的家具等等一應開支,“泡沫”在放大。這些屬于自己直接投資。還有的朋友自己把錢打給了親屬,打給兄弟姐妹,親屬在口里某城市買了房子,屬于間接投向了房地產,足見這個“泡沫”還在持續擴大!
由此觀之,在某種程度上,房地產市場信號已經嚴重扭曲。縱觀國內外房地產經濟,從宏觀經濟層面而言,房地產的過度發展,土地價格的過度上漲,帶來了最大的消極結果是排擠工商業。所以發達發達國家很多大型企業都在二三線城市,甚至在一些小鎮上。因為一線城市地產價格昂貴,不過一線城市的土地價格居高不下也許有一定的合理性,這樣可以提高門檻,以免一線城市人口的過度膨脹。反觀我們國家,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的地產價格也非常令人憂慮了。普通消費者只有跟著開發商的個人發展計劃,跟著工地上的水泥攪拌棒等等,這些“指揮棒”一樣的東西狂熱地起舞了!
歸納起來,令人憂慮的情況有:第一,周圍很多正在被拆除房子修建起來也不過20年,其實可以用的,拆除是一種浪費。但是,誰能阻止挖掘機隆隆的吼聲呢?宏觀層面上,住房供需之間需要有一種平衡,房屋建設乃百年大計,如果一個城市的房屋都很短命,拆了建、建了拆,將產生多少建筑垃圾,這樣的GDP算不算一種浪費?第二,房子終究要人來住,社會發展的目標應當是“居有定所”,如果很多家庭參與炒房,爭相購買第二、三等套住房,并由此導致房地產的大量過剩以及大面積的空置,算不算對土地資源的一種浪費?第三,城市住房建設乃城市化的主要標志,可是據有關信息分析,國內城市化大約需要10-15年即將完成,將來完成后,這些過剩的生產能力如何消化?第四,房價成為“天價”,將多少人淪為房奴?令人望之興嘆的城市發展的前途何在?住房的相對過剩,同時是否能夠杜絕另一部分無力購買的人“居無定所”?或許今后很多城市將不得不出現很多的“蝸居”和“蟻族”,其實就是城市貧困階層。第五,畸形的房地產價格,人們為了求得一個安居的“巢”,而去更加瘋狂的追逐金錢,會不會為之鋌而走險,導致更多的其他社會治安因素或者腐敗行為滋生?第六,由土地經濟的過渡發展,虛假繁榮,導致的工商業嚴重微利,并由此引發極度蕭條,城市居民安居以后,怎能樂業?第七,眾多參與炒作的房地產階層,此生就高枕無憂的讓“啞巴”兒子去養起來嗎?由誰來養?讓他們做新時代的“地主”嗎?第八,“傻大粗”的混凝土經濟、土地經濟,老百姓都被房子所“綁架”,如何讓一個城市去誕生創新能力?
最近新聞報道,某地產老總稱房價還要上漲20年!全國人民繼續跟著他們起舞20年、30年還是50年?
筆者的建議是:一是國家盡快治理房地產,讓房地產經濟回歸理性,消化過剩的生產能力;科學引導投資,切實化解火山下面的熔巖。同時房地產發展與城市發展規劃密切結合起來,科學決策,力戒短期行為。狠抓房地產市場的規范管理,打擊投機行為,嚴厲打擊腐敗。二是推行集資建房,扭轉地產商獨大的局面,大幅度縮小商品房建設規模,努力實現居者有其屋;并且把進城務工人員的房地產需求納入計劃,努力實現建者有其屋,杜絕到處都是渾身水泥砂漿、疲于奔命的城市建設者。三是堅持城市建設以及房地產經濟的百年大計的方針,科學發展城市規劃建設以及房地產建設,提高設計標準,延長設計壽命,杜絕拆了建、建了拆的惡性循環;并且讓城市越來越美觀,杜絕到處都是工地,到處都是混凝土攪拌機的叫聲,讓人不得安寧,杜絕馬路經常開膛剖肚,還居民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
筆者認為,現在形形色色的房奴有兩種,一種是被房價壓得喘不過起來的購房者,另一種是那些勞動收入很低的房屋建設者。尤其是后一種,他們30年來對于這個國家的城市發展,付出的還算少嗎?他們年復一年地流下汗水,卻最后悄悄地離開了這個城市,我們幾乎聽不到有關他們的呼聲和吶喊,他們才是“沉默的大多數”。
以筆者的切身體驗,房奴可不是好當的。先分析第一類房奴吧,當沉重的枷鎖套上的時候,需要克服的是如何讓吃緊的資金鏈條不斷裂。這個過程受考驗的是個人的信用狀況。一是現金流情況,主要是月收入情況;二是資產狀況;三是緊密的個人關系。銀行考核前兩項。原本我們計劃用價值30萬的房產證做抵押,可以貸出15萬元,但由于前面在銀行還有5萬元的貸款。如今大小生意,不貸款現金難以周轉,因為有的在途資金結算回來比生孩子都要漫長,如果流動資金不充裕,早晚憋死你。就因為這5萬的帳,銀行認為已超出還款能力,不予放貸。于是只需要把5萬的欠款平掉就可以了;自己手上可以湊2萬,再從朋友方面拆借3萬就周轉起來了。而且,傳統的“禮尚往來”這一次也幾乎失靈了!哈哈!原本我是樂于助人的人,早前給不少朋友“救市”過,甚至有好幾個朋友急需時直接拿去了存折,密碼告訴他;十多年前月收入千把塊的時候,七八千上萬塊,相當于現在的若干若干了吧!但15年前借出去一筆不小數額至今杳無音訊,索要過一次,才知道黃世仁也怕楊白勞的,從此令我懷疑個人拆借,干嗎要拿錢買仇人呢?這次的個人拆借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個人拆借并不容易,自己心里原本就有障礙的。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是這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出了問題。從銀行復雜的分析情況看,質而言之,銀行關心的是現金流,即便你有多少財產,即便你抵押也罷,他嫌這個麻煩。其實最大的信用是人,是人格,西方文化強調的信托責任是神格化的人格,這個確保了猶太人之間常見的個人拆借,以及實實在在的相互幫助,而不是相互陷害。信托責任還催生了現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善莫大焉!走得更遠的則是慈善事業。但東方文化里,所謂“人格”是不太靠譜的,所以即便是我這樣樂于助人的人也是,人格已經淪落了,或者說從來沒有實現其應有的含金量。筆者遇到過拍著胸膛稱以“人格”做擔保的,最后事實證明確實是騙子。但誰又能保證自己這輩子福祿雙全、財源滾滾到終老呢?到此為止,你就知道這個社會最最缺乏的是什么了——堅定的信仰!
再說,很多經濟學家稱房地產經濟的過熱,是由于“流動性過剩”,淺白地說,就是都有很多社會閑散資金。其實,國家經濟還沒有發展到這一步,原本大家都不是很富裕,沒有很多余錢,所以流動性過剩這個理論值得疑問,這也是個人拆借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
最后簡要分析下第二類房奴吧,就是那些汗流浹背的房屋建設者,他們是不留姓名的“房奴”。不同的是,他們最后退回到了原地,辛苦也罷,落了個逍遙。但城市化進程,難道就沒有他們的任何機遇嗎?不過就現在的房價,國家要是給他們規劃一套屬于他們的房子,他們一定不會要的,因為這樣意味著停止一切消費,還要欠款來養房子。所以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南方有的奴隸就不愿放棄自己的奴隸地位,因為在奴隸主這里,雖然地位很低,收入很微薄,但有保障。
筆者疾呼:不要讓我們的子子孫孫再做房奴了!
(寫于 2010年8月12日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