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兩極分化的經濟基礎會產生怎樣的上層建筑?
共產黨人從來都是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作為認識社會的根本規律來看待的。
今天生產力怎樣呢?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因勞動者而發揮作用。那么今天的勞動者地位如何呢?這在生產關系中體現得很明確,私營企業的勞動者是為資本家打工的打工仔,無論是學生工還是農民工都無法擺脫被隨時炒魷魚的命運。國企勞動者如何呢?最近出臺的只留五十家大型國有企業,其他都將進行改制,即私有化或所謂的股份化,不均等的股份化,這么多年一直是權力掌控下的巧取豪奪的一張牌。因此國企勞動者地位下降是身處其間的人都能感受到的。只是在分層化的管理模式中,勞動者隊伍已經基本被分割為不同利益基層,這就是少數當權者為所欲為的現實基礎。如今的生產關系究竟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了嗎?是引進技術和出賣國有資源顯示的短期繁榮掩蓋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私有制包括偽善的股份“公有制”都很難真正激發人的創造力和勞動熱情,目前使用引進技術的勞動者有的只是各種壓力,昔日的主人正在成為新時代的奴隸。
這種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形成的經濟基礎,除了貧富兩極分化還是兩極分化。貧富兩極分化就是階級分化,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它自己宣誓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基礎就是代表工農大眾利益。但在貧富兩極分化中,工農大眾經濟地位、政治地位都明顯下降,而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官學商買辦卻日益成為執政黨的座上賓。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一部分混進共產黨內的干部已經成為剝削階級的代言人。
經濟基礎還在加速變化,政治上層建筑也在啟動政改中有所變化。蘇聯是解散共產黨放棄了自己維護工農利益而實現了政改的。我們將何去何從?堅持共產黨領導,就應該是劫貧濟貧共享改革成果,就應該是工農大眾參與社會管理。看到一部分美化思潮派還在執迷不悟,重走蘇聯解體道路,那么如果是他們主導共產黨那還是共產黨嗎?
工農大眾面臨的尷尬是經濟基礎在溫水煮青蛙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政改也必將要延續這個變化改革。究竟是改變上層建筑還是改變經濟基礎,這是當下中國人面臨的艱難課題。工農要富裕、要有尊嚴,最佳途徑就是通過恢復黨的宗旨改變經濟基礎兩極化的趨勢。而另一方已經形成的與工農對立的官學商階級,卻在努力在穩固自己的經濟地位、提升政治地位,并對有利于人民大眾的改革進行阻撓。他們中有相當一批掌控著金融、行政、媒體大權。如果只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必將被既得利益集團扭轉改革方向,走上解體共產黨徹底資本主義化的道路。沒有高層支持民間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民間只能自發組織起來,才能爭取改革符合廣大人民利益。否則,期待一兩個領導就要改變整個先富起來的階級的立場,期待他們的私欲遮蔽下的仁慈,那是緣木求魚。
貧富兩極分化的經濟基礎必然導致徹底資本主義化,而政治上前蘇聯的命運也將成為中國政治的必然命運。世界上沒有救世主,只有工農自己為自己爭取才能贏得自己的地位與尊嚴。
筆者堅持認為全國范圍內,沒有重慶那樣唱紅打黑自上而下和趙東民這樣自下而上的相互配合政改道路,中國必將迎來一個流血的政治改革,因為經濟基礎已經為上層建筑做好了這方面的陷阱。喪失人民立場的官學商階級已經為自己培養好了掘墓人,這是馬克思當年早就說過的,它在未來中國依然是顛真不破的真理。
趙東民事件是一個標志,是階級斗爭激化和緩和的標志。如果激化,民間必然有一批志士仁人重走早期共產黨道路,如果緩和必將是重慶自上而下和趙東民自下而上黨群一體化道路。這兩條道路都是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