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老人 Vs小兩口,愁煞人也
——關于中國人家庭養老模式的一則分析
司馬南/文
司馬白話視頻連接:http://v.v1.cn/dyzstx/2010-10-28/128823592169.shtml
【現在世界各國都缺錢缺瘋了,中國表面上看似乎還好一些,政府有錢,財政收入增加比較快,老百姓銀行存款很多,但是,考慮到工業化還沒有完成,國家還沒有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城鄉兩級分化問題尚未解決,出現“國未富人先老“的狀況,實際上潛伏的麻煩更多危險更大。】
【嚴格來說,中國整個國家的養老金制度,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邊設計邊施工的較低水平的運行階段。全體公民“老有所養”還是一個有待艱苦努力之后才可能解決的問題,而貧富兩極分化的現實,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養老送終的顧慮和擔心。】
【住房問題今天比較突出,大家講的多些,就其對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性而言,養老問題一點也不亞于住房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待于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包容性增長的全面實現。】
韓國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老齡化問題尤為嚴重。韓國政府本月26日決定,在未來五年內投入75萬億韓元,約合675億美元,應對老齡化低生育率問題。此外今后韓國女性休產假,每月將得到相當于月薪的40%的補貼。
韓國的問題嚴重,俄羅斯的問題嚴重,日本的問題嚴重,中國的問題嚴重,整個歐洲的問題嚴重……
這是一個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生孩子的問題,這是一個人老了以后享受“夕陽紅”遲遲不肯落山的問題,是一個大街上老人越來越多白發漸成主流的問題,這是一個現代科學技術發明致使人們恣意享受,而在享樂的時候卻極少意識到生物共同體、人類社會受規律制約、至少受資源瓶頸限制的問題。
如果孩子少生,如果老人晚去,社會勢必青黃不接,那么人類怎樣可持續呢?亞洲擁有全球六成人口,正面臨全球最為劇烈的人口結構轉變。2050年,亞洲平均老年人口預計將從目前的10%增加至27%,某國甚至可能高達70%。
滿大街都是老人了,老人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低于年輕人,勢必造成拉車的人少,坐車的人多,社會開支增加,社會入不敷出的狀況。韓國是一個小國,遇到了這個問題,他們及時調整政策,先砸下去75萬億韓元(相當675億美元),投進去可能奏效,韓國總人口在那里擺著呢,希望這筆錢有助于解決韓國社會的青黃不接問題。
在日本,為了鼓勵人們生孩子,你生孩子,無論生幾胎,政府全包下來。你不工作,孩子都有人養。日本設計一個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國家,就是個老人社會,每5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老人。你看到來中國旅游的,成團成團的哇哩哇啦的都是老年人。1961年,日本即建立了全民性養老金架構。第一支柱由統一費率的基本養老金,即“國家年金”及與收入相關的職工養老保險構成,此兩種方案均為“隨收隨付”制,日本養老金規模世界上最大,但是今天問題也不少情況日益惡化。俄國斯在普京上臺之后,對負的生育水平,生育率太低問題下了最大的氣力解決,生3個就是英雄母親,生4個國家全包了。韓國這個政策,說白了,就是你啥也不用管了,只要你肯生孩子,政府就全部給你提供方便,泡菜辣椒是有的你吃。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計劃生育的政策仍然是基本國策,據傳有松動之可能,學界尚在探討,其說不一。
有人說,中國生育率變得比較低了,對于我們曾經享受了30年勞動力非常豐沛的這種人力資源型的國家來說,低生育率可能帶來某種不利,所以計劃生育政策應該調整。但是另有一種聲音說,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們少生了幾億人,如果我們現在不再執行這個政策,前面的成就將得而復失,計劃生育40年功虧一簣。中國到目前為止,對于鼓勵多生、不處罰超生這件事情,還沒有具體的政策出臺。
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世界列國,大概除印度、非洲一些國家以外,都遇到一樣的問題,老人越來越多。
我今年55歲,算中老年,再過幾年,我就是標準的老年人了。5年之后,我60歲,10年之后我就65歲,像我們這樣的人,遍地都是,我們都是新中國成立之后那幾年出生的,那時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化:醫療條件改善了,戰亂沒有了,食品增加了,全社會掀起熱烈的建設高潮,我們出生那個時候,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生育率高峰。可是我們這代人生的孩子呢,由于實行了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孩子變少了,而老人相對變多了,及我們漸漸進入老年之后,整個社會老齡化程度提高是必然的。
一個老齡化社會,要求國家必須拿出更多的錢來共養老使用。但是,養老的錢,說白了服從一個儲蓄罐原理:如果存的不多,要大規模地拿出來用是不可能的。
現在世界各國都缺錢缺瘋了,中國表面上看似乎還好一些,政府有錢啊,財政收入增加的比較快,老百姓銀行存款很多,但是,考慮到國家工業化還沒有完成,國家還沒有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城鄉兩級分化問題尚未解決,出現“國未富人先老“的狀況,實際上麻煩更多危險更大。
從經濟學原理上分析,假如我們為將來應對老人社會到來多存一點錢,未來的社會可能會好過一些,但是,如果國家的養老金提取率提高,銀行的儲蓄率就會下降,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會減弱,這是個兩難推理。
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好講,但到具體問題上,平衡協調起來就很難。況且,養老保險的制度,中國有兩套,老的制度與新的制度相互打架使得情況變得異常復雜。
養老金或者叫退休金、退休費,基本養老金,都是一個意思,它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所謂基礎養老金,一般由社會統籌基金支付。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則來源于個人交納的養老保險和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以及政府的財政投入。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1984年開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的更晚, 1997年,《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才開始在全國實行。
世界銀行在1997年發表的題為《2020年的中國》的系列報告中建議中國政府用以下三個“支柱”來支撐老人群體,即首先為可能滑入貧困線以下的老人建立安全保障網;其次建立龐大,強制性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第三實行自愿儲蓄。但是,至今為止,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一直沒有取得多少進展。當然,世界銀行不是我們的標準制定者,他的話可聽,也可以不聽。但是,我們自己的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嚴重滯后這是不正爭的事實。韓國出臺這樣的政策,是應對韓國的實際情況出臺的具體辦法,靈驗不靈驗還不知道。中國將來怎么辦,這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才是我們真正要關心的。
每一個家庭都憂慮未來全家養老的問題。
嚴格來說,中國整個國家的養老金制度,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邊設計邊施工的較低水平的運行階段。全體公民“老有所養”還是一個有待艱苦努力之后才可能解決的問題,而貧富兩極分化的現實,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養老送終的顧慮和擔心。
住房問題今天比較突出,大家講的多些,就其對社會和諧與穩定的重要性而言,養老問題一點也不亞于住房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待于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包容性增長的全面實現,你難以設想,在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矛盾激化的情況下,養老問題會解決的比較好。
現在,我們的孩子這代人,兩人結婚了之后,上面有爸爸、媽媽、岳父、岳父4位大人,4位大人之上還有丈夫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妻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8位老大人,如果沒有提前掉隊的,整整齊齊8位白發長者列隊端坐,加上前面4位,瞧這陣勢,白發長者12個,整整一個野戰部隊標準班級建制。
12老人的白發班Vs小兩口,你說愁不愁人?
過去傳統的家庭養老的模式看來是不行了,老人太多孩子們養不過來是一回事,老人普遍長壽孩子們養不起是另外一回事。而全社會養老,需要國家拿出大筆錢來,中國13億人口養老得多少錢?這個數字大得驚人。溫家寶總理講過,中國有13億人口,再小的問題,乘上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那么,對每家來說,本來就是養老的大問題,乘上13億,那該是一個多大的問題呀。
(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貴陽機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