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除正、副校長外
徹底打破“鐵飯碗”
深圳大學人事制度改革還產生了兩大變化,一是建立了教師退出機制,原教師崗位的鐵飯碗被打破了,其去留與教學、科研、公共服務等情況掛鉤;二是改革后深圳大學中層領導(院長、書記、副院長等)以下,將取消行政級別,也就是說,該校將再無處級、科級干部。
教職員工全轉為聘任制
深圳大學徹底打破“鐵飯碗”
新加坡聯合早報(2010-10-26)
楊永欣 報道廣州特派員
醞釀已久、備受關注的深圳大學人事制度改革正式實施,全校所有教職員工都轉為聘任制,徹底打破了該大學教職員工過去的“鐵飯碗”。
在上周五舉行的深圳大學人事制度改革聘任儀式上,349名教授等正高級職稱人員從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手中接過聘任書。據報道,深圳大學全校應簽訂聘約2404人中,簽約補聘和已簽約人數達2400人,占應簽約人數的99.83%;另有四人未提出聘任申請。
若聘任制在深圳大學實施成功,很有可能會推廣到中國各地的大學。不過,有教職員工認為,聘任制在收入較高、體制較健全的深圳實施能被大多數教職員工接受,但若是到其他收入較低、體制不健全的地方去實施,教職員工的接受程度料會低得多,而為維護“鐵飯碗”,可能會引發風波。
也有專家表示,人事制度改革將讓深圳大學在招募海外優秀教學人才方面更具靈活性和競爭力,從而整體上提升該大學的教職員工素質。另一方面,深圳大學的人事制度改革料只是深圳的小范圍嘗試,今后很有可能擴大至其他領域。
管理人員減半
據報道,深圳大學此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在全校實行全員聘用制度。所有教職員工不再具有傳統意義的國家干部身份,而全部轉變為事業單位聘用人員。學校管理只有崗位的差別,不再有干部、工人、正式工、臨時工的身份差別。所有聘用人員分為教師、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三大類,其中管理人員比以前削減一半。
人事制度改革還產生了兩大變化,一是建立了教師退出機制,原教師崗位的鐵飯碗被打破了,其去留與教學、科研、公共服務等情況掛鉤;二是改革后深圳大學中層領導(院長、書記、副院長等)以下,將取消行政級別,也就是說,該校將再無處級、科級干部,取而代之的是三級、二級、一級職員等稱呼。
深圳大學校長章必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鐵飯碗,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對于人事制度改革,深圳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楊烜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有壓力”。她認為,以前的考核雖然也有指標,但主要是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就行了,但現在實行的合約考核有具體的量化,包括教學、科研、公共服務,其中基本工作量就明確規定為每周10至12學時,其中教學基本工作量為每周8學時,課堂教學基本工作量每周4學時。另外,所有教師每學年至少承擔一門本科課堂教學工作。
光電學院的曾鵬舉教授則認為,人事制度改革對大多數老師影響不大,“因為現在合約考核所規定的工作量,與之前大家的工作量差不多”。
肖俊副教授也認為,感覺對自己的影響不大。他說:“面臨直接壓力的,應該是極少數以前混過來的老師。現在引進考核、激勵制度,如果他們不努力,是混不下去的。”
深圳大學從2005年正式提出人事制度改革課題至今,歷時五年。經過廣泛討論和反復修改后形成的《深圳大學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于去年12月提交教代會審議通過,今年正式實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