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制造一、二個供人仰慕的偶像,已經成為宣傳部門的重要職責。宣傳部門與媒體都在竭力制造偶像,制造模式都差不多,區別在于粉絲不同。媒體制造的超女快男,其粉絲多為與偶像基本同齡的新潮青年,而宣傳部門制造的英模,其粉絲多為他們自己及與他們聯系密切的機關單位或分不清是企業、事業或是機關的單位。在偶像從熱到冷的時間間隔上,宣傳部門制造的英模,涼得要快一些。若是不信,大家盡可揀選一些近十年的報紙,找一找總共推出了多少英模,然后再去訪一訪,看看他們是否還與昔日一樣光輝。筆者知道,始作俑的時候,受眾多是不知道完全真相的,然而時間久了,當大家都明白某些宣傳并不全為真的時候,依然采取老舊的宣傳途徑、套路,必然令人難以相信,這總是不假的。宣傳部門的工作理念,真地應該與時俱進了。
筆者此前并不知道郭明義為何許人,這也正是筆者質疑的最關鍵原因。以前的模范都是這樣發達起來的,默默無聞數十載,一朝報道天下知。郭明義是一個好同志,從什么時候開始是一個好同志的?昨天?前天?如果已經“好”了幾十年,為何今日才大放光輝?一個好同志的好與不好,究竟是事實說了算還是媒體說了算?
其二,郭明義這個同志究竟有多好?無償獻血十幾年,為人幫憂解困,的確,能夠做到這些已經足夠讓人豎大拇指的了。那么他有沒有缺點?宣傳之中是沒有的,他只有令人震憾,令人動容。但據筆者所知,沒有缺點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可能存在于影視劇或評書、小說等文藝作品里,以真實為根本原則的宣傳報道中一般也不會存在。其實,筆者還真相信郭明義就是沒有普通人所說的缺點。那么筆者要問的是,當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的時候,郭明義有沒有僅存在于部分人的認識中的“缺點”?比如,當認為領導有錯誤時,他采取了什么態度?如果完全遵從領導意志,那么一部分人會說老郭很好,另一部分人會說他沒骨氣,反之亦然。對于一個生活于一個集體中的人來說,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然而恰恰在宣傳口徑方面,郭明義顯然是眾口一詞的“好同志”,這怎么可能?沒有爭議的英模是假英模,筆者基本上相信這一點,可媒體恰恰是不遺余力地向筆者展現郭明義是沒有爭議的英模。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么道德標兵恰恰是郭明義?說實話,筆者并不懷疑郭明義同志就是一位非常優秀甚至是優秀到了極端的好同志,但就媒體所宣傳的事跡來看,雖然這么好的同志為數不多,然而也有一定數量,為何偏偏抓住了郭明義?筆者認為,首先,若媒體上說的全是實話,作為一名工人(管理員),郭明義具備無產階級所應當具有的優秀品德,但還有為數不少的工人同志也具有這樣的優秀品德,然而既然要樹立英模形象,人數就不亦太多,最好只有一個,然后挖掘拔高,使其讓人仰視,這樣效果才更好。宣傳部門或許忘記了一件事,真實才能長久,這里的真實應當是全面的。即使是通過“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的“真實”妙筆所作的拔高,也會引導人去猜想消息的真實性。媒體恰恰犯了這樣的錯誤。其次,像郭明義這樣的同志還有很多,但無論有多少,他們卻都屬于工農階級,而不會是富豪。即使富豪之中有一、二人有些善心的,他們也不會希望媒體去宣傳他們,避之而唯恐不及,否則會有一些生活困難之人向他們伸手,請求幫助,媒體若把他們表現得過于慈善,則很容易穿幫,若表現得一般,又感覺無味。所以選道德模范,一定要選日子過得比較一般的工農階層,而不方便去選馬總那樣的大富。
那么郭明義的事跡究竟是不是真的?筆者認為,應當是真的。但筆者說了這么多廢話的意思在于,通過對大量事實的精挑萬選,對事跡的挖掘、加工、拔高,而得出的千真萬確,卻不全面的“真實”,得出的禁止所有人從任何角度質疑的“真實”,已經變了味兒。明明是真實,卻很容易讓人誤認為“假實”。以犧牲真實為代價追求轟動效應,謬也。比如,你還記得徐洪剛、李素麗、徐虎、白云、宋魚水嗎?只怕已經淡忘。或許近年,你又想起了海迪姐姐,但卻又未必是二十多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真實”宣傳使然。這些英模很快被淡忘,難道真地是因為宣傳部門所宣傳的事跡是假的嗎?筆者認為非也,那是因為把他們宣傳的太好了,全都不食人間煙火了。現實中的英模在現實中就被架空了。今天,你們是不是又舊病復發了?你們究竟是想豎立一個英模,還是打算毀壞一個英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