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2號”探月衛星,于北京時間10月1日19點成功發射后,歷經5天的太空旅程,于2010年10月6日11點40分順利到達并進入周期約12小時的橢圓環月軌道,我國隨之擁有了第二顆月球衛星。之后,于10月9日進入100公里118分鐘繞月周期的圓形環月工作軌道運行,衛星上搭載的有效載荷將陸續開始科學探測活動。再之后,將于10月26日進入100至15公里橢圓軌道,并進行更加高清的對月探測,特別是對未來我國月球探測器的著陸點進行拍照。
“嫦娥2號”探月衛星主要有七大科學儀器(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01/c_12625919.htm):第一,CCT立體像機。第二,激光高度計。第三,γ射線譜儀。第四,X射線譜儀。第五,微波探測儀。第六,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第七,太陽風粒子探測器。
其中,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在100公里圓軌道上,地元分辨率優于10米;在15公里×100公里橢圓軌道上,在近月弧段局域地區獲取地元分辨率優于1.5米的超高分辨率圖像。實際的設計指標比這個更高,前者達到7米,后者達到1米。可以獲得直徑大于21米的月坑的清晰圖像,在虹灣地區可以得到直徑大于3米的月坑或其他障礙物圖像,從而為嫦娥三號衛星的著落器及巡視車提供合適的降落地點。
顯而易見,具有多種先進探測功能的“嫦娥2號”,在本次探月活動中,將使用多種技術方式對月球進行三維立體拍攝,并形成新的更加清晰的立體全月圖片。隨之而來,將隨便對美國阿波羅11-17號載人登月活動的降落地點及月面活動范圍進行拍攝考證。
美國的“阿波羅11-17號”載人登月飛船不是有六次成功登月嗎,除了留在月表的登月艙底座外,其它比較大型的設備,主要就是2米多長的四輪月球車。因此,“嫦娥2號”所拍攝的全月高清晰圖片,將有充分的能力對其一一揭示。
通過“嫦娥2號”拍攝的高清立體圖片,當我們發現“阿波羅11-17號”的六次載人登月活動(其中,據稱13號途中返回未實現登月)最終什么設備都沒有在月表留下的話,特別是如果發現阿波羅11-17號從月表起飛的背景地形與美國公布的圖片不符的話,那么,美國的阿波羅11-17號六次載人登月之輝煌歷史,將被徹底戳穿。隨之而來,美國曾經的太空科技實力必將大打折扣,美國總是想方設法欺騙全世界的道德品質,也將昭然若揭。隨之而來,美元虛假的強勁之勢,也將接受進一步的考驗。
通過“嫦娥2號”全面深入的探月活動,如果一旦發現美國的載人登月活動是假無疑,那么,也就意味著“嫦娥2號”的成功探月,將是比一次大規模海上軍事演習(特別是定點精確打擊)都更加重要的里程碑。同時,也進一步證明,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道路,任何科技前沿,都將有我們的領先位置,都將有我們超前的國防和科技實力。
“嫦娥2號”的成功探月活動,是中國“航天精神”的又一次輝煌展現。探月衛星的科技與人文意義,除應該擁有的那些方面之外,或許將比科學家所預見或期待的要多的多。因此,既然已經擁有進一步獲得的月球高清立體圖片,那么,有關部門如何全方位運用好這些珍貴信息,關系著中國科技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巨大提升。在增添信心和喜悅之際,尤其是能夠對阿波羅登月歷史予以充分驗證,“嫦娥2號”探月衛星則將是一次無比偉大的劃時代的里程碑,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全人類。
隨著中國航天技術進入世界前沿領域,美國主動表示原與中國進行航天技術合作。這是一次嚴峻考驗,筆者表示堅決反對。因為,美國一直以來對中國進行高端科技封鎖,當我們站在航天科技事業的世界前沿之際,美國就主動提出來合作,這是典型的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何況我們有曾經有與美國進行衛星發射合作而失敗的前車之鑒。
美國對中國嫦娥探月工程最感興趣的方面,除了航天理論、制造和控制技術之外,他們最想獲取的,無疑是衛星控制系統中的信息加密技術或者是密碼本身。一旦信息加密技術被竊取,也就基本上意味著我們在太空大戰中必將處于極端被動的局面,因此,嚴加防范美國不懷好意的“合作”意向,是維護中國太空安全的最基本原則。
中國的探月工程名叫“嫦娥”,美國的探月工程名叫阿波羅(Apollo)。嫦娥是東方的月亮女神,阿波羅(Apollo)是西方的太陽男神。現在的焦點是,“嫦娥”的眼力比“阿波羅”犀利十倍以上,特別是其高精度并高清晰度的“火眼金睛”,將把阿波羅11-17號在月球上留下的遺物遺跡與著陸點及周邊地貌盡收眼底。“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在捷報頻傳的同時,將順便實現對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進行最切實的驗證。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日 于中國衡陽
附:嫦娥二號中的高分辨率CCD相機是立體相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1日 11:33 新華網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01/113321207428.shtml
圖表:“嫦娥二號”攜帶的科學儀器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陳玉明、何宗渝) 嫦娥二號不僅長有一對金光閃閃的翅膀太陽翼,還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就是此次重新研制的高分辨率CCD相機。
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主任設計師趙葆常說,通常的照相機只能獲取二維平面圖像,而嫦娥二號衛星中的CCD相機是一種立體相機。
立體相機在嫦娥一號中已經搭載了,但嫦娥一號立體相機的分辨率是120米,只能發現直徑大于360m的月坑與其他目標。顯然,要想在月面上降落著陸器與月球車,這種分辨率是不行的。
此次嫦娥二號任務對CCD立體相機提出的要求是,在100公里圓軌道上,地元分辨率優于10米;在15公里×100公里橢圓軌道上,在近月弧段局域地區獲取地元分辨率優于1.5米的超高分辨率圖像。“我們實際的設計指標比這個更高,爭取前者達到7米,后者達到1米。”趙葆常說。
那么嫦娥二號搭載的這臺高分辨率相機能看到多大的東西呢趙葆常說,可以獲得直徑大于21米的月坑的清晰圖像,在虹灣地區可以得到直徑大于3米的月坑或其他障礙物圖像,從而為嫦娥三號衛星的著落器及巡視車提供合適的降落地點。
與其他國家的探月衛星相比,嫦娥二號的“眼睛”是相當明亮的。據趙葆常介紹,2007年日本發射的“月亮女神”中也有一臺CCD立體相機,它的地元分辨率是10米,但僅能得到月球南北緯60°間的立體影像。而嫦娥二號在兩種軌道上的地元分辨率分別是7米和1米,而且具有全月面立體成像能力。
2008年印度發射的“月船一號”中的立體相機的地元分辨率是變的,從5米到160米不等,亦即在目標光照條件好時,它可以達到5米;而當光照條件較差時,它僅能做到160米,這與嫦娥二號立體相機的指標相差就更大了。
趙葆常說,在15公里×100公里軌道上,嫦娥二號CCD相機的技術指標大體與美國2009年發射的LROC中窄視場相機持平,后者的地元分辨率為0.5米至1米,但它僅拍攝月面15%的特定區域。
趙葆常說,按照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設計目標,它既具有獲取地元分辨率為7米的全月面立體圖像的能力,又具有獲取虹灣地區地元分辨率為1米的局域超高分辨率立體圖像的能力。前者為國際領先水平,因為至今尚未有地元分辨率優于10米的全月立體圖像;后者為國際先進水平,即與美國LROC中窄視場相機指標大概持平。
“要提高分辨率,一是口徑要大,二是焦距要長。這臺相機的分辨率其實還可以再高,但是這樣一來,它的體積、重量也跟著上去了。”趙葆常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