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已經預感到樓市又要借著“黃金周”的契機再次發飚,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等部委分別出臺調控措施,并整體打包后在央視的《新聞聯播》中連續播出。
不言而喻,這是上半年的調控失利后中央甩給房地產的一個大嘴巴,也是獻給國慶61周年的一份大禮。茲此,新“國十條”出臺后的又一輪樓市新政拉開了帷幕。
筆者注意到,這次的新政全文近一千字,包括各地要加大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力度,完善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等五個方面。其中亦提到了房產稅改革試點事宜,但是與國發[2010]10號文件(即新“國十條”)相比,內容與基調均未出其右,甚至只是一種摘錄式的重復和針對性的強調。再者,行文措辭也依舊是緩沖分明剛中帶柔,諸如“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暫停發放居民家庭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等等。
眾所周知, 4月17日 以國辦名義發布的新“國十條”曾一度被視為樓市調控的利劍,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普通百姓都對其寄予厚望。然祭出該劍后,樓市除了出現短暫的滯漲和微跌外,又在一路假摔中扶搖而上,甚至個別城市還出現了搶購和瘋漲。不但廣大的草根與“蟻族”們心里嘛涼嘛涼,有關部委也覺得臉上無光。
究其原因,除了地方政府執行不力,有關部門操作失當,開發商們合力死扛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國十條”的出臺本身是在為此前的“國四條”等舊政擦屁股、堵漏洞。換言之,即新政鳴鑼伊始得先折而返之,去清理舊賬。而縱觀2005年初至今年上半年的歷次調控,或被狙擊告退或被腰斬而亡,亦莫不根系于此。簡言之,都陷入了一個“舊政不力——出新政補之——新政落敗——再出新政補救”的怪圈,以至于新政頻出年年調控,但最終卻是年年空調越調越漲。
當然,中國的樓市積弊已久沉疴太深,調控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如果當初出臺的每一項舉措都能落實到位,而不是變向大打折扣;如果當初啟動的每一次調控都能善始善終,而不是半途改弦更張;又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反之,若是當初的每一輪新政不是圍著GDP和財政收入打轉,不是投鼠忌器拈輕怕重,而是真正踐行科學發展觀,步步為營層層加固,以力推房地產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又何需出臺這么多后續新政?或許兩三個回合下來,就已馬到功成。
至于此次新政最終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鑒。但愿其能一舉擦凈此前諸政的屁股,堵住原來的所有漏洞,并有新的建樹。“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年初預計還會有樓市新政出臺,但愿屆時不會重蹈此前諸政的覆轍,不再是又捋著袖子重理陳年舊賬!
本文轉自《求是理論網》,附原文網址:
http://www.qsjournal.com.cn/lg/bf/201010/t20101008_51271.ht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