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抑制房價上漲,今年中央連續兩次出臺了調控措施,但并未取得實效,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價似乎就像一根彈性極大的彈簧,你越壓它越彈得高,據北京晨報7日報道,國慶長假前5天,北京簽約商品住宅期房691套。對比去年火爆樓市時黃金周358套的數字,今年的成交量幾乎是去年的一倍!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公開數據顯示,截至5日下午5點整,10月2日開盤銷售的中糧萬科長陽半島三期簽約套數已達93套,其余283套房源均被認購,無可售房源。
同天,北京晚報也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從8月初的每平方米16500元,到最終定價18000元,遠洋新悅忸怩了兩個月后,昨天正式開盤銷售。盡管報價經歷了“三連跳”,但面對4000人搶272套房的激烈競爭,牌號靠前的購房人還是像買白菜般迅速出手,一輪接一輪的調控依然沒有撼動開發商漲價的決心。據報道,受新悅提價影響,周邊二手房也趁勢提價。
中國房價過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調查也顯示,90%以上的人認為房價過高。但為什么人人都喊房價太高,中央又一再調控,但房價還是“打壓”不下去,每次調控之后不出幾天就立即反彈。你欲是“擠壓”,它欲是高抬。對于此種結果,以前我一直認為是開放商的無良,但通過中央幾次調控,我發現其中的原因并非如此,仔細分析原因,背后的推手不是別人,正是購房人自己。
我們不妨看看目前整個的樓市,用一個最恰當的詞來形容,就是一片瘋狂。瘋狂出在哪里?依我看,還是出在買房人身上。就目前樓市講,并非所謂的“剛性”需求,而是急需住房者急,不急需者也急;有能力買房者急,沒能力買房者也急;投資買房者急,投機買房者也急,好像只有今天買到房,明天就會成為富翁,后天就會暴富。于是大家都急不可耐地去搶房,即使背負一輩子債務也在所不辭。大家好像都極盡瘋狂,50歲的人要買房,40歲的人也要買房,30歲的人還要買房,連20歲的人也加入了買房的隊伍。如此龐大的購房大軍,其實夾雜著很多復雜成分,極大助推了樓價上漲。開發商不是傻子,就像節前菜市場的菜販,即使再便宜的菜他也要漲價。“剛性”需求啊,但實際上很多買菜人買下大量高價菜吃不了最后爛掉。現在多數購房人都好像節前購菜的人群,都處于一種亢奮狀態,一個個都不冷靜,像瘋狂的賭徒,得了購房發財饑渴癥,即使后面是萬丈深淵也會往下跳。購房人的狂熱、亢奮、饑渴,正是房價后面的強有力推手。也難怪開發商越見人多越興奮、越漲價、越抓大頭。狂熱,狂熱,人處于狂熱中就會失去理智。我敢說,如果購房人不冷靜下來,理智地對待購房、審慎地看待樓市,即使下一百個調控政策都無用,房價仍會繼續上漲。
那么怎樣才能抑制房價呢?我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大家從購房賭博中冷靜下來,從購房狂熱、混亂中冷靜下來。從兩輪的調控政策看,效果并不明顯,相反還助長了樓市上漲。那么真的沒有好辦法抑制樓市上漲了嗎?我看未必,而最好的抑壓辦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來個“揚湯止沸”之策:即取消一切政府調控措施,完全由市場決定;政府只管做好份內事就行,這就是大力建設公租房,保證保障房提供,而取消經濟適用房、限價房政策,其它一切都交給市場。也許有人會說,此法一定會風助火勢,止沸不成反燒干鍋。但我卻認為,正是這個辦法才能使百姓變得理智,量力而行;因為“湯”畢竟是有限的,“湯”燒干了還“沸”什么?而這個“湯”就是百姓的錢袋。
就目前講,很多的購房者并非真正的有能力購房者或者“剛性”需求者。有幾個購房者目前沒有房住?即使租房者也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無房住者,在國外這種情況很普遍。大量的購房者不是被購房狂潮所惑,就是被購房利潤所誘,從而激發了購房欲望。如果樓市高企,高得令人生畏,很多的購房者購房欲望就會下降,甚至撲滅,最后退出購房隊列。如此一來,購房隊伍就會銳減,房價不降低才怪了。我敢說,如果北京今年十一期間沒有一人買房,開發商是絕對不會漲價的,說不定還會降價。
中國的樓市其實還很不成熟,遠不是成本加合理利潤為銷售價的問題,而只是一種市場對決和博弈。有道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對決博弈的結果就看誰能頂得住。按市場規律,一般來講首先頂不住的多是商家,而非購買者——因為商家一般都被資金鏈、生產鏈牽制,時間一長很難頂得住。我們見過很多的商品銷售,即使賠本也得賣,庫存不賣就是等死。而中國的樓市恰恰相反,每場博弈幾乎都是購房者首先退卻,就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只要房市一遇冷,等不得開發商急,購房者們就急了,立即為開發商救市,開發商能不趁火打劫才怪了。
因此筆者認為,就目前樓市的博弈來講,最好的辦法就是政府退出樓市,放開各種限制,一切由市場說話。政府只管搞好公租房和保障房建設就盡到了職責,其它都不管。如此,我相信房價一定會上漲到一個人人生畏的程度,多數購房者就會退市,不再追漲,市場就會冷清。要知道,這樣的結果開發商就會頂不住,樓市下降是自然而然的了。如果像現在這樣博弈下去,購房者始終熱捧,房價怎么能降下來?因此筆者認為,樓市降價的唯一途徑不是限價、壓抑,而是讓它漲,而只有漲到一定程度,這個市場才會冷靜下來,否則一切都是徒勞,傷害的還是購房者自己,而非開發商。
2010-10-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