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稅負到底誰說了算?
(作者:劉衍滔)
近日,美國知名雜志《福布斯》推出2009年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中國內地以指數159位居全球第二(緊次于法國)。這是繼今年上半年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中國再次榮贗世界財經榜的第二把交椅,只不過這回沒有坐到陽面。
此聞一出,即吸引了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對此,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日前亦在《中國改革》雜志上發表文章,專門就中國宏觀稅負問題作了闡釋和澄清。
至于中國的稅負痛苦指數到底有多高呢?《福布斯》是以我國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等六個稅(費)種的法定最高稅率相加后得出一個數值,并將該數值直接等同于我國的稅負痛苦指數。顯而易見,其計算依據存在明顯的偏差。而肖局長則表示稅率與稅負不能等同,在確定稅收負擔時還須考慮另一個決定因素——計稅依據(即稅基)。不言而喻,凡是有點稅法常識的人都會覺得此言在理。
但是,這兩者一個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去信口雌黃,一個是以主管當局的身份從稅收的角度去說理,似乎都有就事論事之嫌。換言之,都未能因事及人因人論事。即忽略了中國的納稅人,尤其是為數最多的工薪階層這一納稅主體的切身感受。
以北京中等收入的白領為例,如某人月薪為5000元,則其每月繳納的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約1150元,個人所得稅約160元,兩者合計約1300元,占月薪的26%。這個稅(費)負高不高?不算太高,至少在名義稅負上與歐美等國相比都不算高。但問題是繳納了這26%稅(費)之后,這些白領們是否就無須再為養老、住房、醫療等問題發愁了呢,是否就可以靠稅(費)后的那點工資收入(5000-1300=3700)過上有尊嚴的好日子了呢?可想而知,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長年累月地繳納了這些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和個人所得稅,新的“三座大山”還是照樣壓在肩頭上如牛負重;無論是小白領還是小金領都得斯文掃地,像山北愚公一樣去一鋤一鎬地挖山不止。因而,原本不是很高的名義稅負,就成了一種實質上的難以承受之重;而原來的那種社會隱痛,也由于西方媒體的這么一戳變成了一種個體劇痛。筆者注意到,一些門戶網站轉載該新聞后,相關評論即達幾萬條之多,置評者不是在叫罵叫哭,就是在叫苦叫痛。
至于中國的稅負問題到底由誰說了算呢?首先,那些西方媒體說了肯定不算。他們一向只會戴著有色眼鏡對中國橫挑鼻子豎挑眼,其關心的也只是在華投資的外企能否在稅收方面享受超國民待遇。其次,國家稅務總局說了也不算。其作為征稅機關,關注的往往是能否按每年的財政預算完成既定的稅收任務,畢竟納稅人的痛憷離廟堂之高還是很遙遠。既然這兩者說了都不算,那就只能是媒體焦點之外的工薪階層這樣的納稅人說了算了。然而,人微言輕,小老百姓的話一向是說了也白說,因而說了也不算。
記得毛主席曾經說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與西方政府打交道,還是與西方媒體打輿論戰,這都是一個高招。可惜近些年我們似乎忘了還有這個高招,似乎一直在順著西方的套路出牌。但凡是西方政府或媒體發出點質疑之聲或是有意無意地拋過來一塊磚頭,我們的有關部門就極力去陳述去闡釋,以求對方的理解或諒解。到頭來這些部門忙得焦頭爛額,老百姓也看得心里發堵,而洋鬼子們則躲在一旁竊笑不止,頂多兩眼睛一瞪回敬一個字“really?”,或是雙兩手一攤來一句“you are welcome。”相反,我們對國內民眾的切身感受和內心情緒卻是顧及得太少太少。
所幸肖局長在文章中提到了收入分配問題,即“初次分配體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顯然不夠。收入再分配面臨著平衡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艱巨任務。”與西方人臆念中的那個所謂稅負痛苦指數相比,這兩個分配對中國而言都更有現實意義,也是可打的兩張好牌。換言之,若是我們真正做到了初次分配兼顧公平,再次分配能平衡差距并促進公平正義,讓老百姓都過上有尊嚴有幸福感的生活,即是行勝于言。屆時即便是西方媒體將中國的稅負痛苦指數排為全球第一,也無須去我們的政府部門去勞神費力著文釋辨,中國的老百姓都會在悠哉游哉之余拍著胸脯來一個集體代言:這是一個幸福的謊言。
這話肯定和當年毛主席的那句“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一樣擲地有聲,說了就算!
本文轉自《中國網》: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54_4654.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