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已經過去大半,國際國內形勢很是詭異——外交是內政的延續。當然,方方面面的經驗教訓也很多,限于篇幅,無暇詳談。僅擇其要者,提出如下參考意見。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一、 全國范圍要警惕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崩盤
我國現行經濟模式有不可克服的頑疾,其中之一是惡性通貨膨脹的陰影。在此我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強烈呼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全國的通脹發展。如果通脹和經濟崩潰同時發生,幾千萬饑民的安置問題如何解決?!靠美國、歐洲和日本嗎?顯然不行!!!
中國的發展方向只能是真正的科學發展觀,或曰“科學社會主義”。舍此別無他途!希望當局者審時度勢、力挽狂瀾。千古功過,當代人自會評說啊!!!
二、 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遏制高利率并清理金融機構呆壞賬
當前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部門的經營環境和效益未獲大的改善,導致資金向房地產市場和股市流動。因而房市和股市活躍異常,泡沫經濟之憂凸現。高息存款在全國包括平頂山市有抬頭之勢。各投資擔保公司向投資人(實際上相當于存款人)支付的實際年息已高出12%。高息存款極易造成通脹、呆壞賬,并容易滋生黑社會組織,激化社會矛盾。
2009年,國務院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配套投資資金——據12月中央經濟會議精神,2010年仍延續此政策——銀行信貸投放量激增,造成通脹凸現。
據報載,山西省農村信用社系統經濟犯罪嚴重(包括不良貸款收受回扣、 儲戶存款不入帳,另設私帳任意挪用等),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信用社系統貸款呆壞帳大約占儲戶存款總量的30%。那么,其他地方的農村信用社系統有問題嗎?貸款呆壞帳比例多高?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在海外上市的四大銀行的經營情況又如何呢?
強烈要求政府切實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
三、 糧食安全重于泰山,農業又失半壁江山
在中國米、面、食用油三大糧油市場中,只剩下大米市場還處于較為松散的競爭狀態,其他領域外資都已經進入。大型外資糧食企業的大舉進入,通過價格競爭來搶奪市場,使得國內糧食收購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糧食加工業將重新洗牌。
據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的統計,截至9月5日,河北、河南、浙江等小麥和稻谷主產區,糧食經營企業累計收購量比去年明顯減少,減幅達四成。有關專家認為,很多外資糧食加工企業的大量收購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要問:外資糧食企業是不是要搞囤積居奇?政府為什么不作為?!難道要等餓死我等百姓、饑民搶糧的時候出動軍警彈壓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強烈要求維護中國糧食安全,這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 建立應急醫療救助基金,對危重患者和困難病人確保“先治病,再籌款”
對于送到醫院救治的危重患者和經濟困難的病人(比如交通事故、意外傷害的受害者)來說,如果沒有籌集好治病款,那應該怎么辦?
目前,醫院一般做法是動員病人家屬去籌款,即“先籌款,后治病”。往往有為治病而組織募捐的,此種做法往往曠日持久,且延誤治療。
建議各地設立應急醫療救助基金,總額可考慮為人民幣500萬(市區),50——100萬(縣鄉)。應急醫療救助基金的初設來源:財政撥款、醫院認捐、企業善款、社會捐款。
應急醫療救助基金運作方式如下:
危重患者和困難病人入院(醫療款未籌齊)——先行治療,應急醫療救助基金墊付病人醫療費用——病人籌款交齊;若病人籌資有缺口,對病人進行減、免費照顧——醫院、社會捐助和市財政再補齊應急醫療救助基金的缺口,恢復至原數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