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改革開放”,人們最常提起的就是鄧小平說的“摸著石頭過河!”意思是在實踐中摸索前進,“行先知后”。但仔細想想就會明白,敢于過河并不在于摸不摸著石頭,而在于事先知道從這里過河淹不死人。就算摸不著石頭,也不過是濕了褲腳而已。而淹死淹不死,才是大問題,需要的是“知先行后”。
其實,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人做出改革開放這一重大戰略決策是基于這樣一個判斷:在較長時間內,世界大戰打不起來。鄧小平還說:“個子小沒關系 天塌下來大個頂著?!?因此,從那時起,全黨工作著重點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才會一步步展開。
前30年和后三十年對比,左派最反感的就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之后的一大堆憶苦思甜。左右兩派在前三十年,后三十年褒貶上對壘鮮明。
但是,雙方都忽略了這樣一個時代背景,前三十年的中國,一直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國家一直處于戰爭威脅之下。
對付外患乃至對外擴張如何才能最有力?廣大憤青們津津樂道要塑造“強悍”、“狼性”的民族性格,要敢于亮劍,更多的人則去比較雙方的軍事勢力。專家精英們最愛拿國家勢力,特別是GDP說事,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應付強敵最有效的手段是將群眾動員組織起來,集體的力量是對付外來威脅最有力的武器,組織越有力,凝聚力越強,戰斗力越強。
戰國時期,秦國的強大是由于以酷法、厲法將國民嚴密組織起來,事無巨細,都在政權掌控之中。把個人利益牢牢捆綁在國家整體利益之內,兵民一體,平戰合一??箲鸨l,毛澤東說:“戰爭的偉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的人民面前,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一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BR> 共產黨政權自建立起就表現出出色的組織能力,在斗爭中成長壯大,一直處于應戰機制和戰備體制,以戰爭意識和戰備思維看待建設,看待生產和生活?!爸腥A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卑藘|人民八億兵,服從命令聽指揮。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備戰備荒為人民。將人民群眾組織起來力量之強大,對外威懾之強烈,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曾說:“世界軍事家們要記住,戰爭的一個最主要法則就是永遠不要與中國軍隊在地面交戰?!?BR>
當今朝鮮還在走那條路子,之所以美帝、偽韓不敢對朝鮮動武,不光是因為朝鮮背后有中國,而是怕武力打不爛朝鮮的層層組織,尤其是基層抵抗組織很難被摧毀,這和伊拉克、南聯盟完全不同,美軍將面臨著比阿富汗更困難的局面。作為朝鮮,難以推行像中國那樣的改革開放也是同其領導層對形勢判斷有關,中國領導人多次勸朝鮮改革開放,不要搞核試驗。但雙方對國際形勢判斷根本不同,心里想的不一致,怎么會取得共識!朝鮮同志一直認為自己處于對敵斗爭的最前線,朝鮮是保衛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最前沿,中國是朝鮮的大后方,后方支援前方。他們以這種心態來同中國同志對話,雙方怎么可能說得通?
網上常有報料,反映朝鮮同志到中國來,見什么要什么?給也不好,不給也不好,害得有些單位接待朝鮮同志,要把好東西藏起來。還有去朝鮮的火車,往往是有去無回,弄的中方這里用最差的車皮給朝鮮送貨。
這一機制的最大特點是每個人事無巨細都被集體和組織管理著。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是集體中的一分子。行動、言論要聽組織的,服從組織的管理。然而組織的好壞在于領導,沒有好干部,難有好結果?;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領導本身就是不公正的,粗暴蠻橫的,或者領導的決策一錯再錯,生活在這種組織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在那時,個人想換個單位,換個組織,比登天還難。其弊端是極大的限制了個人的自由,壓制了個人的能動性。
事實已經證明鄧小平的遠見卓識,長時間的戰備體制,并不益于經濟發展和社會健康。社會體制機制僵化、腐朽,效率低下,人民普遍窮困,領導層逐漸麻木,官權主義漸漸膨脹,官僚階層逐漸養成,人浮于事,高高在上,還出現大量的不當得利者。與之相應,新聞和輿論被嚴密控制,政府一再以戰爭威脅來統一意識,以此凝聚人心,鞏固組織鞏固政權。戰爭意識滲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個社會逐漸朽爛,想改都難。對比改革開放以后的經濟發展,財富增加,文化豐富多彩,思想解放,個人自由,自我價值實現?!帮柦涳L霜”的自由派們用“封建”、“專制”、“主子”、“奴才”之類的惡毒語言批毛批傳統文化痛恨共產黨。
然而,今日的中國就一定比過去強大嗎?人民就一定比過去幸福嗎?改革開放之后,各種組織的渙散,解體,伴隨著是民族凝聚力,戰斗力的喪失,隨著集體觀念的淡薄,人心渙散,愛國主義漸漸遠去。
“國雖大,忘戰必危?!惫偬窀绘业闹袊静痪邆淙鎽馉幍臈l件,就是長時間的局部戰爭也經受不住。利益分殊,就以富人們精英們對同胞的那幅冷酷心腸,要他們與哪兒都去不了的普通老百姓那樣同仇敵愾真是異想天開。妥協、投降竭力制止戰爭的爆發是他們的必選。一旦戰爭一旦爆發,則是危邦不居,攜款天下亡。而自由派們最厭惡的就是組織,連祖國都不想要,日夜盼著美軍來拯救他們當漢奸。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0年一世,30年一變,30年一謀,30年后的今天,世界形勢已經開始劇變,伴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鄰國的領土領海糾紛在深化,和各國的貿易磨擦在加劇,特別是和強權之間經濟、政治、文化上的矛盾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從次要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在政治、文化、經濟上的偃旗息鼓,步步退讓,卻使得對方軍事緊逼越來越大膽,釀成沖突的風險一天天在增大。
韜光養晦早就不適合當前的國情,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能韜光養晦是因為吳王夫差把目標定在和楚齊晉中原爭霸。而當前世界各國已經把中國看作頭等大國,要對付的首要目標,怎么可能韜光養晦?借用印度總理尼赫魯所說:中國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么就銷聲匿跡。不樹大旗,就不會追隨者,更沒有同盟軍。無論在邊界問題、貿易問題都被強權慫恿的一幫嘍羅一陣又一陣地圍毆,國內一有風吹草動國外就掀起人權問題的軒然大波,自以為“盛世”,可四下一看,竟然處處都是敵人。
中國需要像鄧小平那樣能看透30年遠景,高瞻遠矚謀一世的領導人,30年過去了,應該有新的形勢判斷,根據新形勢而做的新謀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改革開放決不動搖,韜光養晦還要管100年”之類的口號需要重新審視。刻舟求劍肯定是越來越被動。脫離了當時的形勢,理論、政策口號就變成了教條。會被僵化者沿用,別有用心者利用,他們本來就是既得利益者,是形式得利者。
中國要重建集體主義觀念和信心,關鍵在于立足于民,以民為本,國家要成為人民群眾在安全上、在公道上的保障,要成為人民群眾生老病死在生活上的依靠。由此,愛國主義才會真正成為有源之水。脫離民眾利益去談愛國主義,則墮落成為官權階級最熱捧的“國家主義”,官權階級最欣賞的是“我大清”,“我大清”兩面三刀頃刻之間就反過手來屠殺義和團,這類愛國主義早晚會被人民識破,毫無生命力。
新形勢下,集體主義應該有新的形式,比如日本,同樣是資本主義經濟,日本人的集體觀念就非常強烈,終身雇傭制保證了員工對企業的忠誠。
奧運、世博、亞運之類的虛熱鬧、城市形象和形象工程,浮華GDP之類不應再搞,城市國際化沒有意義,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城市,應該立足于讓自己的老百姓舒服滿意,追求繁華和國際化不該是現在的國家目標。
有錢就踏踏實實的搞點民生工程,解決老百姓貧困問題,生老病死,住房問題,教育問題,貧富分化問題,盡快解決貪污腐敗奢侈浪費問題最要緊。當今的中國,貧富分化已經傳宗接代,領土被侵犯,華人受侮辱,哪里還有什么國家形象?那里有什么盛世?搞那些個形象工程實在是巨大的浪費和可笑的荒唐。
假如全面戰爭來臨,國家要做的必須是“上下同心,利出一孔”,全體國民都要為打贏服務。否則就會出現發國難財的劣行,動搖軍心民心。
共同的理想是形成組織鞏固組織的必要條件,在共產主義已經遠去的今日,民本主義被重新發現并方興未艾,民本主義是曾經理想的延續,也是未來的方向,是主義也是原則,應時而變,從不僵化,屹立千年不倒,并不怕各種思潮挑戰,禁得起對文革的反思,“民主”、“自由”所謂的“普世價值”的挑戰?!懊癖局髁x”的中國應該是人民享有新型民主的中國,也不會被官權階級重新主導。
相關文章:
民本主義政治大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