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金日成時代,基本上是一個繁榮的時代,即便是反動的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她曾在她的回憶錄中說:北朝鮮曾經在八十年代比它的南方同胞生活得好……8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數據為:朝鮮80年代中期的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1992年2月24日美國《紐約時報》:“1991年北朝鮮人均國民收入是2460美元…………韓國1985年人均GDP在2111.7美元.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不同,八十年代的朝鮮經濟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1985年進出口總額達116.8億美元(其中出口60.6; 進口56.2)人均超過500美元.并出口超過進口.
當時中國進出口總額只有697億美元(出口274; 進口423),人均只有朝鮮的十分之一左右.但由于美國的經濟封鎖,其貿易的基本對象只有經互會國家.(朝中貿易額所占比重1990年只占10.6%)在經互會國家中朝鮮屬于較富裕的(同為經互會國家人均GDP,1987年波蘭1500美元.東德5490美元.匈牙利1692美元)
依靠經互會的經濟體系是朝鮮八十年代成功的原因,也是九十年代經濟災難的根源.事實證明不管實行何種政治制度.當一種經濟體系完全崩潰時,完全附屬于此經濟體系的國家,經濟不可能不崩潰.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恢復的.當蘇聯崩潰,經互會也跟隨崩潰時,除了被西德并吞的東德外,不管是政治上,經濟上完全倒向西方的東歐國家,還是光經濟上完全倒向西方的蘇聯,盡管取得了大量西方的經濟援助,整個九十年代都在經濟衰退的旋渦中掙扎.1999年俄羅斯人均GDP降到1243.8人美元,平均月工資只有62美元,(2006年已提高到500多美元)比八十年代降低了80%.對堅持共產黨領導的朝鮮來說,在面對經互會崩潰的同時,還要面對美國的經濟封鎖.至1998年朝鮮進出口總額進已下滑至14.42億美元.
當時和中國關系也很緊張.到1991年,中國已經基本上停止“無償援助”和“優惠價格提供”,此后,朝鮮需要的糧食、石油、鋼材絕大部分都是通過中朝貿易而獲得的。再加上1995年的洪水災害(總受害額達150億美元,難民達520萬人)和1997年高溫災害、旱災和海嘯災害,(受災22個郡140個里,難民280萬人),經濟確實到了崩潰的邊緣.對于一個能源極其缺乏的朝鮮來說,朝鮮人民挺過來了,的確不容易.(1999年,朝鮮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最多的是礦物性燃料,占從中國進口總額的24.6%,其次是糧食,占從中國進口總額的13.6%),
在朝鮮人民最困難的四年里(從1995年到1999年10月),從中國得到的“無償援助”是:每人每年0.34元人民幣和12斤糧食,再加“每人每年1.74斤化肥”.
看來不是朝鮮經濟上不愿意對外開放,而是美國的經濟封鎖使他不能開放,他的全部外交努力就是朝美關系正常化,核試驗不過是一種手段,不達目的,絕不可能罷手.(中國海關2009年的統計顯示,中朝全年的貿易額為27億美元不到1985年全部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