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也批評官員作秀!
《孟子》“離婁”篇中講了一個故事,“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于溱洧”。說的是鄭國大夫“子產”見百姓無舟船橋梁之便、趟水過河(溱水、洧水),于是將自己所乘之車載上老百姓,助其渡河。其哀民生如此之甚,事必躬親如此之勤,怎能不讓 “屁民”們感激涕零?想必當時坊間輿論也定是歡呼戴德、屢傳佳話。
孟夫子聞之,深不以此事為然。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批評子產的這種作為只不過是私恩小利,堂堂一國大夫,做的應是“公平、正大”之事、綱紀法度之施,以一己之小惠博一時之聲名,這根本就是不知如何為政!殊不知,“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涉也”。假如在冬季水枯農閑時,組織民力,先架木杠,再整飭修理,一月間橋梁便可竣工,老百姓哪里還會有渡河難題呢?只有這樣做,才叫為“政”!
又說:“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如果君子能以公平正大之事為政,即使出行時鳴鑼開道、警避行人,都不算過分,怎么可能反而去車載每個人過河?”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也!“綱紀法度不謀,大政大是不張,卻以小恩小惠一一取悅,人多日少,怎么可能一一照顧得過來?
今之當政者不明白這么簡單的道理嗎?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為政者在鏡頭前面以個人名義慷慨解囊,賺足了臉面!東邊失火、西邊礦難,為政者每每親赴前線,好似消防隊長,演足了戲份!房地產大躍進,官商聯合搶劫,為政者一再信誓旦旦調控,對著小民又是安慰又是流淚,房價卻也連年跟著翻倍!初時屁民還仰望星空、充滿希望,感謝上蒼派了個好領導,但日久而問題和苦難依舊,小恩小惠不足以廣濟眾生,反而使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敢情我們大家都不自覺地為明星跑了回龍套?
事實上子產乃鄭國之能臣,深為孔子所幾度褒揚。孟子這里不過是就事論事,借以諷喻而已。據說子產死時,“家無余財,子不能葬“,國人哀其亡,想念其功德,至今傳頌不絕!這說明他并不是“專注于”演戲的明星,以車載人渡河不過是偶然善舉。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經歷起時間的考驗與群眾的眼睛!
今之當政者果真不明白這些道理嗎?如果明白,卻依然好行小恩小惠以賺取聲名,是為作秀,其心可誅;如果不明白,耽于小恩小惠而誤了大局大政,是為無能,其人可換!
每次讀到《孟子》中的這一章,都感覺意味深長?。?BR> “子產聽鄭國之政,以其乘輿濟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為政。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