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山河寸寸金 同胞空有填海心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今天是「九一八事變」七十九周年紀念日,還有多少中國人記得這個國恥日呢?七十九年彈指一揮間,當年的恥辱如今還在,當年的仇恨依然未消,中國人不能忘記,不敢忘記!
七十九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制造「九一八事變」,掀開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為中國人帶來空前浩劫;七十九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霸占著中國釣魚島,扣押著中國船長,覬覦著中國東海油氣田。舊恨未消,又添新仇,中國人怎么可以忘記!
對外軟弱 對內強硬
在談到中日關系時,中國領導人總喜歡用「一衣帶水」來形容,也喜歡強調中日兩國擁有相同的歷史和文化根源;而在討論東海問題時,中國領導人更是一再表示,要讓東海成為「和平之海、友好之海、合作之海」。可惜,日本對此并不領情,最近發生的釣魚島撞船風波,不啻將中國領導人的所謂「中日友好」美夢擊得粉碎。
釣魚島爭議非始于今日,只是日本當局今次的態度特別囂張,特別強硬,除了扣船扣人,還堅持要以國內法起訴中國船長。很明顯,日本不但實質占領釣魚島,還要通過法理上的確認,向公然占領過渡。面對日方處心積慮的挑釁行動,中方雖然多次提出交涉和抗議,但這種止于口頭上的交涉和抗議根本無濟于事。而最令人失望的是,中國政府本身缺鈣,不敢采取實際行動應對日本的挑釁,還要反過來阻攔民間的保釣活動,壓制民間的保釣言論,對外軟弱,對內強硬,徒令親者痛仇者快。
日本當局之所以愈來愈囂張,就是因為看穿了中國政府的底牌。中國政府委曲求全,一再忍讓,并沒有換來日方的感恩戴德,反而視中國為軟弱可欺,以致得寸進尺,得隴望蜀。甲午戰爭一百多年來,中國受盡日本的欺負,但日本人至今不承認侵略中國,也不承認敗于中國。事實上,從參拜靖國神社、軍國主義復活、竄改歷史教科書,以及霸占釣魚島、覬覦東海油氣田,日本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挑釁,也從來沒有掩飾過虎狼之心。早前兩岸政府大事慶祝抗戰勝利六十五周年,真是不知從何說起。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近年來,中國領導人大唱和諧之歌,不斷向日本伸出橄欖枝,說過不少動聽話。甚么「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甚么「告別歷史,開創新世紀中日關系」、甚么「共同努力,讓中日友好的種子廣泛播撒,讓中日友好的旗幟代代相傳」、甚么「兩國人民手牽手、肩并肩,共同創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明天」……兩國領導人觥籌交錯,又是「破冰」、又是「融冰」、又是「迎春」、又是「暖春」,在一片和風之下,國仇家恨,已被不少人拋諸腦后。
事實證明,面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中國領導人口中的「世代友好合作」、「友好旗幟代代相傳」,只是一廂情愿,自說自話。春秋時代,孔子率領一眾門徒周游列國,宣揚仁政王道,縱使說得天花亂墜,仍無法打動各國諸侯,以致受厄于陳蔡之間,被譏為喪家之犬,幾乎餓死途中。今之中國領導人,開口「韜光養晦」、閉口「和諧世界」,到頭來卻是受盡欺負,只能忍辱偷安,不亦謬乎!
四面楚歌 毋忘國恥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中國政府在外交事務上表現軟弱,唾面自干,根源在于「韜光養晦」戰略。正如有人所說,所謂「韜光養晦」,其實就是要求中國人「夾起尾巴做人」,中國周邊地區狼煙四起,危機四伏,正是「夾起尾巴做人」所導致的惡果。在西南,印度占領中國十二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面積超過一百個香港;在東北,朝鮮半島有如一個火藥庫,中國脫身不得,隨時受到池魚之殃;而來自海上的威脅更是令中國陷于四面楚歌,東海、黃海、南海甚至臺灣海峽都不得安寧,日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文萊,肆意瓜分中國的領海和島嶼,令人彷佛又回到當年「八國聯軍」侵華的場景。
可以說,在美國加緊圍堵中國的客觀現實下,中國的處境愈來愈兇險,不僅要面對環伺的餓狼,還要提防餓狼背后的惡虎,只要稍為露出怯意,勢必被分而食之。二○一二年是世界末日的預言流傳甚廣,而根據中國歷法,二○一二年是壬辰「水龍年」,有所謂「武曲化忌」的說法,證諸中國周邊火頭處處,似乎并不是空穴來風。
事實上,對中國人來說,二○一四年更加敏感,該年是「木馬年」,適逢中日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在甲午戰爭中,龐然大物的滿清王朝因內部腐朽而敗于小國日本,引發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亦埋下大清滅亡的種子。兩個甲子后,日本占我領土之心不死,會不會再次挑起火頭,歷史會不會重演?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面對、必須思考的問題。
中國人熱愛和平,甚至主張以德報怨,但必須有底線,不能毫無原則地退讓。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針,當時雖然窮,但窮得有骨氣,敢于與美國、蘇聯那樣的強敵作戰,并曾在邊境保衛戰中狠狠教訓過印度和越南,換來中國半個世紀的安寧環境。時移勢易,現在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有人說崛起了、富裕了,可惜骨頭卻變酥了、變軟了,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晚清詩人黃遵憲詩云:「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滿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神圣領土被列強肆意瓜分,詩人流下憂天淚的同時,亦希望國人學習精衛填海的精神,填平東海,收復國土。今年是二戰結束六十五周年,惟對中國而言,只要釣魚島還沒有收回,抗戰就沒有結束,國恥就不該忘記。
不抵抗主義積習難改
林創成
是日九一八,國恥紀念日,華夏兒女苦大仇深保釣去,義憤填膺嚴詞斥責日本鬼子拘留中國船長詹其雄。
提起九一八事變固然讓人恨得牙癢癢,一九三一年那腥風血雨的一夜,日軍藉詞進攻沈陽北大營,展開了嚴格而言是「十四年抗戰」的悲慘歲月。然而有一事不可不察,更加令人牙癢癢的其實是當時國民政府所采取的龜縮策略:不抵抗主義。
所謂不抵抗,乃建基于「攘外必先安內」的戰斗需要,蔣介石以及張學良一干人等全心全意「剿滅共匪」,不惜在寒光閃閃的東洋武士刀之下委曲求全,任打任殺任辱華,避免同一時間腹背受敵。積極投入內訌,消極抵御外侮,這就是活生生的中國人性格,自己友打得落花流水,侵略者避之惟恐不及。
七十九年春去秋來冬將至,不抵抗主義壽終正寢了沒有?沒有,軀殼換一個,精神永長存。中國海軍會開赴釣魚島宣示主權嗎?不敢。民間保釣團體可以化身現代花木蘭「代父從軍」嗎?不準。
換言之,對外繼續委曲求全,對內仍然打壓同胞,保釣云乎哉,依舊不抵抗。
不抵抗主義用之于國仇家恨當然不是好東西,唯一妙用是兒女私情。譬如說,你是位高權重官老爺,眼前乍現搖曳生姿的豐乳盛臀該怎辦?三不政策:不主動,不抵抗,不負責。
不妨這么理解,官場中人在酒池肉林用得太多不抵抗主義了,積習難改,陋規難變。
隔江猶唱后庭花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還有多少中國人會記住這個國恥日?七十九年前,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拉開全面侵略中國的序幕;七十九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霸占著中國的釣魚島,扣留著中國的船長,覬覦著中國的東海油氣田。時代不同了,中國人的屈辱還是一樣。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后的吼聲」,中國人已吼了七十九年,如今還在吼,而且不知還要吼到甚么時候。北京的官老爺自己缺鈣,竟要求國人一起做軟骨頭,阻攔民間保釣運動,打壓民間保釣言論,無所不用其極,手段幾乎比日本人還要狠,對此,中國人除了怒吼之外,還能做甚么。
今天不僅是國恥日,據說也是內地的所謂「全民國防教育日」,教育甚么呢?如今連魯迅也被趕出中學教科書了,神州大地鶯歌燕舞,遍地河蟹,國防教育云乎哉。
上海當局識時務,今年不再拉響防空警報,理由是避免干擾參觀世博的各地游客,官老爺還特別強調這是「以人為本」。可見在官老爺心目中,世博比國防教育更重要,歌舞升平比紀念國恥日更重要。人們不明白的是,所謂「以人為本」,到底是以中國人為本,還是以外國人尤其是日本人為本?
西方國家年年紀念猶太大屠殺,日本人年年悼念原爆亡魂,只有咱們中國人不當國恥日是一回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在神州大地,人人大唱后庭花,哪有甚么國恥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