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 ,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到中國,開始了為期5天的國事訪問。據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他進行了會談。雙方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其中包括能源、電力、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中國方面參加的有全國人大、政協、國務委員、民主黨派、外交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商務部等領導人;緬甸方面參加的有30多人的退役軍方人士。外電猜測,可能和將于11月初舉行的緬甸大選有關。其實從雙方參加的人員也可以看出,不僅和緬甸大選有關,也應當與雙方在能源、公路和鐵路交通方面的合作有關。
而對于 9月7日 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與緬甸退役將軍吳曼瑞(準備參加大選)、緬甸國防軍總參謀長敏昂萊的會談,新聞報道語焉不詳。
丹瑞于緬甸大選前夕訪問中國,必有深意。中緬關系歷史上一直非常友好,相互之間一直以胞波相稱。什么叫胞波?胞波(bāobō)為緬甸語,由緬語音譯而來,意思是兄弟和同胞,是緬甸人對中國人的親切稱呼。現在的胞波節已經成了兩國人民共同的歡樂盛典。
緬甸,對于中國一直不可多得的戰略要地。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緬甸地處孟加拉灣,它對中國具有天然的地緣戰略價值。中國通過緬甸進入孟加拉灣,可以向中國西南地區進口包括石油在內的戰略物資。如果在緬甸修建石油管道,把來自中東的石油從緬甸實兌港上岸,通過輸油管道直達云南,將大大減輕中國對馬六甲海峽運輸線的依賴。中國通往南亞國家的交通線路中,保山是通往緬甸陸上交通條件最優越、路途最短的通道口。如果按昆明到保山市下轄的騰沖縣修筑高速公路的里程、騰沖到密支那修建二級公路的里程計算,從昆明經騰沖、密支那到緬印邊境的班哨,再到印度雷多只有一千二百余公里。相比較繞道馬六甲海峽的六千公里海路要近四千八百余公里。如果全部建成高等級公路,從昆明到雷多全程僅只需十多個小時。一旦國際環境有變,馬六甲海峽被封鎖,緬甸則不失為一個戰略運輸大通道。抗日戰爭期間,緬甸作為進入中國的后門,美國的史迪威將軍開辟的中印緬公路在向中國運送抗日物資方面就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鑒于緬甸的重要作用,中國一直對緬甸軍政府持保護態度。2007年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中,中國同俄羅斯一道否決了美國、英國提交的有關緬甸軍政府“侵犯人權問題”的決議草案。 中國在安理會使用否決權非常謹慎,迄今只用過5次;這是時隔35年后才再現的中俄在安理會投“雙否決票”的罕見情況。中國對西方所謂的“緬甸問題”動用否決權,政治與經濟意義都很重大。在政治方面,這是中國對腹背受敵的緬甸的“雪中送炭”之舉。更重要的是,此舉會給雙方都帶來經濟實惠。在國際環境錯綜復雜的今天,地緣經濟不僅已同地緣政治密不可分,其重要性甚至超過后者。緬甸國內局勢和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與中國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美國著名政治家兼學者的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指出:“與緬甸的軍事合作,使中國能夠使用印度洋上緬甸幾個近海島嶼上的海軍設施,因而在整個東南亞特別是馬六甲海峽具有某種更大的戰略影響。中國如果有朝一日控制了馬六甲海峽以及新加坡這一地緣戰略咽喉,就將把鄰國獲得中東石油和進入歐洲市場的通道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印度洋作為僅次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第三大洋在近現代史上一直有這樣的說法:“非一流大國而不能進入、非一流大國不能自主存在”。 新德里智囊機構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的高級專家P.K. Ghosh說:“印度洋被稱為21世紀的絲綢之路,中國、印度和日本等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絕大部分原油和礦產資源都需要通過印度洋運輸,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國,對周邊地緣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強,中國通過緬甸,走向印度洋這一的群雄逐鹿地區,既可以打破美國布下的“馬六甲困局”,也能夠限制印度在南亞建立排他性地區霸權的能力,個中意味可謂深遠。因而緬甸成為中國進入這一地區的最有利因素,緬甸對于中國地緣戰略有多重要可想而知。中國與緬甸山水相連,胞波情誼源遠流長。在緬甸聯邦67.658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緬之間就有著長達2185公里的邊界線。
中緬通過交通進一步加強雙方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勢在必行。據了解,橫跨怒江大峽谷的保山至龍陵山區的道路一直是中緬公路國際大通道的瓶頸,這一百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從山頭盤旋到怒江大橋,再盤旋而上到對岸的高黎貢山,道路曲折、路況復雜。全長七十六公里的新路建成通車后,從保山至龍陵的行程將從三個多小時縮短到一個多小時,保山到騰沖的行程也將縮短到一個多小時。
在印度洋中及附近的南亞國家中,除了印度因與中國藏南領土爭端成為國際不確定因素,而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毛里求斯、塞舌爾、馬爾代夫等國家和島嶼均與中國保持較好關系,中國一直通過不斷加深對這些國家的經濟援助而對其施加影響。巴基斯坦有瓜達爾港,斯里蘭卡有漢班托特港。如果再把緬甸沿印度洋沿岸的港口經營好,對于中國在印度洋的戰略地位將大大加強。和平時期可以作為連接中國與非洲的海洋運輸線,戰事則可以成為對敵國進行海洋封鎖和襲擊的重要戰場,因此緬甸無論如何必須在中國掌控之下。
緬甸虎視著馬六甲海峽出口,西可以壓縮印度向南海、東南亞一線伸展的空間,北可以切斷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陸地聯絡。冷戰時期美國由于陷于越戰泥潭無暇顧及,美國一直無法補上弧形包圍圈的缺口,在“胞波”的旗幟下,中國壓住了西方在那里的滲透和勢力的擴張。現在 西方國家經常拿緬甸所謂人權說事,其目的無非是是掩蓋對于緬甸戰略地位的覬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總是試圖把對中國的包圍圈封閉,而緬甸恰恰是目前無法封閉的缺口,緬甸作為中國西南部的大后方,穩定應是第一位的,除了中國以外決不允許由外部勢力插手也是第一位的,對此中國高層和軍方肯定看得很清楚,相信中緬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中國對緬甸經濟、政治、軍事全方位介入的程度,將會越來越緊密,這也就是緬甸丹瑞大將對中國的訪問最終目的。對此我們當然應持歡迎態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