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6日,據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日本二季度GDP為1.288萬億美元,而中國二季度GDP則報1.337萬億美元,已經明顯超過日本。其實某些人根本不了解中國現在的發展,不知道中國現在都發展了什么,中國需要發展什么/?
中國的GDP主要是房地產、紡織品,還有煙酒、玩具,有點技術含量的產品都是外資控制品牌與技術。日本的GDP是什么呢?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全是這些。正因為這些工業奠定了日本在世界上第二強國的位置。美國GDP的構成是什么?太空產業、航空產業、船舶制造,人家的航空母艦全是自己造的,民航全是自己造的,軍機也是自己造的。計算機產業、生物科技、現代農業,它占世界第一的軍事優勢就是這些東西在支撐。
歷史表明: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戰爭的勝負其關鍵原因不是經濟的增長多少,不是GDP的多少,而是國家的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清朝乾隆時期,中國的GDP占全世界的51%,到民國時期,我國的GDP還占世界的27%。但是就在我們的經濟戰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我們的國土不斷淪喪。就是在我國的經濟繁榮下,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國的大門,我們大量的真金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向國外。1894年,我們的GDP是日本的9倍,反而被日本打敗丟了臺灣。原因是我們清朝的GDP是茶葉、蠶絲、瓷器,日本的GDP是鐵甲艦、大炮。所以一個國家是否強大,關鍵在GDP質量而非數量。一個國家靠經濟可以實現富,但是單純的依靠經濟不可能實現強。要實現富且強必須注重經濟發展,更要注重經濟的質量,也就是重視科技產業軍事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發展可謂迅速。但是我們的經濟發展對于國力的貢獻有多大呢?正如前文所說,我們的發展是樓房和玩具。我們發展的是樓房和玩具。甚至可以說我們發展的是搜刮和玩具。樓房產業就是一個搜刮的產業,是一個搜刮百姓財富的產業。我們和帝國主義打仗不能靠玩具,更不能靠搜刮百姓。相反應該依靠的是得到民心。有些樂觀人士認為中國現在可以和美帝國主義一戰,有些持謹慎態度的人士認為,中國需要在持續發展20年就可以讓鬼子服氣。其實這些都不正確,中國的地位和影響力、競爭力的提高,實現中國的真正崛起不是在發展多少年的問題。而是找準發展方向的問題。當中國的科技水平和軍事水平占世界領先水平時;當中國的社會真正和諧,不在出現N連跳,不在出現躲貓貓,不在出現所謂的“釘子戶”時;當人民感覺幸福時就是中國可以放心的和帝國主義交手的時候。這些問題早在我國古代的《曹劌論戰》中就已經得到體現。
在很長的一段改革發展過程中。我們走了很多彎路,不但沒有具備和帝國主義一戰的水平。相反,如果作戰,與毛時代相比,我們獲勝的概率不僅沒有增大。反而在縮小。如果我們的發展思路不變的話,在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在戰爭中獲勝的概率還會降低。所以,我國能夠和帝國主義一戰的能力,所需要的發展不是時間問題,而是一種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的問題。
近年,我國積極調整了發展方向,中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得到加強,中國的海軍逐漸走向深藍。中國人的腳印也留在了太空。尤其是黨中央及時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號召,這些將都會成為中國崛起道路上的里程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