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革的權力還給百姓
2010-9-03 | 作者: 田嘉力
8月30日中國經濟周刊載文《收入分配改革阻力在哪?》告訴我們:收入分配改革草案,早在2004年就已經啟動,“方案的制訂一直在秘密進行”,其間,也曾在2007年-2009年間先后舉行了6次征求意見討論會,參加討論的當然不是普通百姓,否則,就不是“秘密進行”了。這份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多部門參與制訂的《關于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即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今年3月曾上報國務院,后被退回,目前仍在修改過程中。
之所以難產,從參與起草的官方“智囊”及有關專家的零星談話中我們得知,是由于各部門的利益在“搏弈”,是由于“很多人利用改革謀取個人、部門的利益,收入分配改革就有這種傾向?!睂τ诜桨傅淖罱K結果,“智囊”和專家都有些悲觀,他們的估計是“方案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各部門是相對滿意的,但老百姓可能不會滿意?!?/p>
我們仿佛看到的是一次分贓會。由于各利益集團以及各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之間分贓不均,方案就遲遲不能出臺。這還只是一個分配收入改革方案的討論,由此推論開去,包括醫改、教改、房改、企改、養老改在內,大約也都是如此搞定的吧。每“改革”一次,就是一次范圍不同、級別各異的分贓會。每“改革”一次,參與分贓的各方就為自己那一伙爭到了更多的利益。因此,改革的動力和積極性來自那些利用改革之機撈到好處的個人和部門,改革的阻力也同樣來自那些利用改革之機撈到好處的個人和部門。當他們的既得利益可能變小時,他們就義無反顧地成為改革的阻力了。而廣大民眾,只是一旁的看客,甚至連看客的資格都沒有,因為很多程序是在“秘密進行”的。當方案公布之時,也就是民眾命運被決定之時。民眾總是處于被安排、被擺布的地位。
現在有一個流行的說法:“堅持改革不動搖”。每聽到看到這個說法,我心頭就涌起異樣的感覺。30年了,普通百姓可曾行使過改革的權力?可曾對改革說話算數過?可曾有一次改革征求過普通百姓的意見?如果沒有百姓對改革的知情權、參與權,沒有億萬民眾的參與,官員所說的“堅持不動搖”的改革也只是象牙塔人士的改革,只是小圈子內的改革,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分贓會而已。所以,堅持改革不動搖的前提是把改革的權力還給百姓。讓百姓來決定先改什么、后改什么、改到什么程度、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各是什么、改革的受益者是誰?!?這才是真正意義的改革。
所以我認為,“堅持改革不動搖”應該改為“堅持百姓主導改革不動搖”。在改革中走群眾路線還是精英路線,依靠工農大眾還是依靠新生權貴階層,保護民眾利益還是不惜損害百姓利益以換取利益集團間的平衡、換取外國勢力的認可,是真假改革的試金石,是真假執政為民的試金石。對于共產黨人來說這是絲毫也含糊不得的根本原則。
新聞鏈接:http://www.ceweekly.cn/Html/magazine/201083086834.html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為何秘密進行?
2010-9-02 | 作者: 田嘉力
8月30日中國經濟周刊載文《收入分配改革阻力在哪?》告訴我們:收入分配改革草案,在2004年已經啟動,2007年-2009年間先后舉行了6次征求意見討論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多部門參與制訂。今年3月曾上報國務院,后被退回,目前仍在修改過程中。
報道中說:方案的制訂一直在秘密進行,然而,從各方面透露出來的有限信息看,改革的推動步履維艱。
一位多次參與討論《關于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即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起草工作的官方智囊有些悲觀地說:“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底能不能出臺現在很難說,即使出臺我認為它也是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的?!彼麑Α吨袊洕芸氛f,他擔心該方案很可能最后要以失望告終。
中國經濟周刊的報道很長,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但對于“收入分配改革阻力”論述得尤為詳細。請讀者注意參與起草的“官方智囊”和有關專家說的話:
“實際上,參與改革的部門本身就是阻力”。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遲遲不能公諸于眾,很大原因就在于這種模式下部門之間的利益較量。”
“但實際上是部門利益在主導我們的整個政府治理過程。”
“現在看來,方案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各部門是相對滿意的,但老百姓可能不會滿意?!?/p>
“我們要限制高收入,提高低收入,但是,低收入的人,他們的意見有沒有被聽到?他說的話起不起作用,能不能影響到決策?通過什么方式,能讓他們的意見被聽到?”
“幾個部門相對滿意,社會不滿意,這叫什么公共政策?我們是要平衡部門間的利益還是要平衡社會的利益,這是一個最根本的東西。”
“很多人利用改革謀取個人、部門的利益,收入分配改革就有這種傾向?!?/p>
…… ……
從以上講話中,我認為最要害的是兩點:一是“秘密進行”。二是“很多人利用改革謀取個人、部門的利益,收入分配改革就有這種傾向”。它揭開了很多“改革”的潛規則。不僅是收入分配的改革,包括醫改、教改、房改、企改、養老改在內,基本上也不出以上的模式,它們的共同點都是:①沒有普通百姓說話的余地。②由一些部門秘密進行。③一些部門和個人利用改革之機謀取小集團的利益。④普通百姓的利益受到普遍的漠視和損害。因此,改革的動力來自那些利用改革之機撈到好處的個人和部門,改革的阻力也同樣來自那些利用改革之機撈到好處的個人和部門。當他們的既得利益可能變小時,他們就義無反顧地成為改革的阻力了。而廣大民眾,只是一旁的看客,甚至連看客的資格都沒有,因為很多程序是在“秘密進行”的。當方案公布之時,也就是民眾命運被決定之時。民眾總是處于被安排、被擺布的地位。
改革的方案有多種,改革的理論也有多種,但是,蔑視百姓的知情權、參與權,不惜損害百姓利益以換取利益集團間的平衡、換取外國勢力的認可,這種改革注定不會成功。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新聞鏈接:http://www.ceweekly.cn/Html/magazine/201083086834.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