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先說一下個人看法:平安此次收購深發展,其中包含向外國機構的利益輸送(新橋),包含對中國中小散的剝削(刻意打壓股價后的定向增發)。使用了包括:指使深發展多提撥備隱瞞利潤的手段,做高平安銀行估值的手段,打壓深發展股價的手段,利用媒體唱衰深發展的手段,指使投資顧問(中金)高估平安低估深發展的手段,估計還有更多手段,暫時沒看出來。
平安的發家本身就是體制不良的產物,平安的地區負責人曾親口告訴我保險就是傳銷,鄙人也學過幾天經濟,對于保險的認識和平安完全不一樣。而以平安這種保險=傳銷的思維模式,可以看出平安高層實際是龐氏騙局的堅定追隨者。平安高層是不會在意客戶,員工,社會,國家任何一方利益的,平安高層的目標很原始很赤裸,就是為了把更多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下面是網友們對于平安收購深發展一案的評論。
堅決反對平安集團注水深發展
廣大的深發展的股東們:大家都是帶著熱烈的期望和對深發展未來的美好憧憬來投資深發展的。我們期待新橋一樣的對價來憧憬深發展的未來。結果事與愿違,新橋成功的退出而剩下的卻成了待宰的羔羊。試問:如果新橋在他能以這樣的價格收購平安銀行么?平安銀行150多億的凈資產做成了291億元,幾乎多了一倍的溢價!這樣不合理的重組只能在兩家企業一個大股東的機制下形成的。這是對其他投資者的蔑視和敲詐!
大家都知道平安銀行并不是上市公司,其定價體系主要是以凈資產來計算的。那么從賬面150億的凈資產一下子就躍居到291億是怎樣形成的?平安銀行原股本 1.8元/股的凈資產,86億的總股本。縮股道16億時不正是深發展現在的凈資產么?轉來轉去不就是以凈資產對凈資產來做對價的么。那么17.51元的收盤價,和17.75的20天均線不就是被刻意畫出來的么!一個上市公司和一個非上市公司之間是以凈資產值最對價,這也就是在中國這樣畸變的體制下才能形成的。
靜態的看平安銀行2010年盈利18個億,每股收益在16億股本時也不過是1.2元左右,明顯的會攤低深發展的收益,而且深發展的凈資產并沒有很大的增加。降低的收益,增大的盤子自然會給機構打壓的理由,股價的重心向下時大概率的事件。
在收購資產中給予一定的溢價是正常的,但是誰會給予將近一倍的溢價。再者深發展的股價是被誰刻意的做到這樣低的位置本身股價已經很低了8倍的市盈率這樣好的投資價值還要注水,忒黑了。
中國平安是平安銀行的大股東,也是深發展的大股東,拿出這樣的預案本身就是屬于關聯交易。也可以說難逃內幕交易的嫌疑。唯獨能叫市場信服的就是重新拿出一套更加合理的方案,更能體現深發展股東權益和內在價值。或者賣掉平安銀行直接以現金來進行交易。你不是說平安銀行是291億么?看你能不能賣出這樣的價錢!
敬請我們深發展的投資者們團結起來,用頭腦分析,用智慧去捍衛,用輿論去抨擊。也敬請基金大佬們好好行使你們的權利,你們的錢也是自己的是廣大信任你們的投資者的。你們站出來說話,我們散戶們堅決支持你!
所謂的深發展重組就是一個標準的內幕交易案
所謂的深發展重組就是一個標準的內幕交易案。中國(匯豐)平安以市場價買入新橋5億股(相當于每股35元人民幣),再以每股18.26元向深發展增發 3.7億股,達到控股29.9%目的;深發展再以15億股向平安銀行增發,以達到控股深發展50%以上的目的。按以上路線圖重組深發展,發財的是美國新橋公司,坑害的是中國的中小投資者。以新橋賣出深發展的價格算,15億股的深發展相當于15X35=525億元。誰愿意出525億元去買平安銀行?(腦子進水了)
為了達到15億股的增發目的,先買通媒體放出風,再做低深發展中報(大家都知道這幾年深發展與其他銀行比是怎樣的發展速度),虛增平安銀行的利潤。在深發展的中報中,摩根已經跑了,道理很簡單洋人們事前已經知道,中國(匯豐)平安要干缺德事。看看現在的媒體完全站在平安銀行(有1千多股東)的立場報道所謂的重組案,有那一個媒體為深發展的中小股東說話(有20多萬股東),中國人啊真是可悲!中國(匯豐)平安做的這些小動作,與一個地痞流氓有什么區別,難道中國的監管層是瞎子!
有消息稱:中國平安將把旗下平安銀行按1.8倍的市凈率(PB)注入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對價,深發展將向中國平安定向增發16.4億股,并使中國平安持有其股權比例升高至接近51%。果真如此,平安是在強權掠奪深發展。
截至2009年底,平安銀行的總股本為86.23億股,每股凈資產為1.66元。平安銀行凈資產=86.23*1.66=143.14億元;而16.4億股深發展按平安的增發價18.26元/股 計算=299.46億元。
中國平安想用299.46億元的價值換入143.14億元的平安銀行,天理何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