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事件的三大背景——媒體如何對抗“反三俗”
最近,郭德綱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許多曾經把郭德綱捧上天的媒體開始對其窮追猛打,一些網友對其口誅筆伐,左派圈子里一些朋友也開始對其嚴厲批判。郭德綱似乎已經引起眾怒,群情激奮,媒體和網友們都把郭德綱列為“三俗”的代表,要借助中央的“反三俗”,將郭德綱置于死地。
筆者雖然不喜歡郭德綱,但是看到這么多的網友和左派人士被誤導、欺騙,跟著右派的指揮棒瞎轉,看到利益集團公然操縱媒體和社會輿論,借著批判郭德綱來轉移、對抗中央“反三俗”的號召,不禁想站出來說幾句話。
郭德綱的文藝是有問題,但是我們批判時應該按照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而不應該按照敵我矛盾來處理。如果我們狠狠的批判郭德綱,則是保護了大批的真正的三俗,保護了利益集團和資本家的媒體、文化產業鏈。這便是遺忘了主要矛盾,卻去抓次要矛盾。跟著敵人的指揮棒瞎轉。
要真正理解郭德綱事件,我們必須首先搞清楚郭德綱事件的三大背景。
1、中央反三俗的號召。這一點眾所周知,無需多講。中國今日文化節、媒體界庸俗、低俗、媚俗的狀況已經是路人皆知,人們痛恨這種風氣,中央反三俗也是理所當然。
2、美國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文化洗腦。據最近的新聞《中國WTO敗訴向美開放文化市場 專家稱美撬開中國市場》。這是中國今天文化產業的一大國情、世情,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向美國等西方國家開放我國的文化市場是當年加入WTO的承諾之一。近幾年,我國加快了文化事業單位向企業改制的力度和速度,就是為了把文化產業徹底市場化并對外開放。
3、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先看《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摘錄內容: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二)基本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三)規劃目標。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準入門檻。落實國家關于非公有資本、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的有關規定,根據文化產業不同類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很明確,《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目的就是將文化和媒體行業進一步市場化改革,進一步以經濟、利益、金錢為中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和資本主義文化更大規模的進入中國。
當前中國文化界和媒體界已經為金錢所腐蝕、操縱,金錢和資本已經主宰,庸俗、低俗、媚俗之風盛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如果再進一步市場化,進一步吸引外資和資本主義文化進入中國,后果可想而知。
了解了這三大背景,我們便能更好的理解郭德綱事件了。
中央反三俗,叫停湖南衛視的“非誠勿擾”,關閉天上人間,掃黃(至于反三俗會不會像八榮八恥那樣虎頭蛇尾,那是另外一回事)。這些舉動自然斷了很多人的財路,斷了很多媒體的財路,后臺的大老板和一大群人靠這個吃飯呢,豈能坐以待斃。他們當然不會甘心,當然要做出一些事情來對抗“反三俗”。
恰好郭德綱出了點事,而郭又屬于有一定代表性的大眾人物,對于某些買辦和既得利益集團而言,從舞臺上的郭德綱的身上是獲不了什么大利的。郭德綱既不能為其賺錢,也難以被他們收買利用,為其做價值代言人。但是卻可以通過搞死他獲得更大的利益。
搞死他,媒體的火力全部集中于郭德綱,網民的火力集中于郭德綱,自然也就減輕了其它真正的三俗的壓力。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當初高調捧紅郭德綱的是這些媒體吧,現在欲除之而后快的也是這些媒體!其實這些媒體才是真正的三俗,媒體背后的資本家及其產業鏈才是真正的三俗。
搞死他,搞死這些中國民間的、大眾的藝術家,也是為外資和資本主義文化進入中國掃清障礙。既不能為為其帶來巨大利益,也不能為其所利用,也不能代表外資的價值觀,也不肯讓路,自然就是其清除的對象。美國的世界日報評價郭德綱是“大大小小”、“無法無天的‘土圍子’”,必須徹底“打掉”(《 世界日報:中國需打掉無法無天的土圍子》)
中央反三俗的矛頭就這樣被轉向,主要矛盾為次要矛盾所掩蓋。有些人開始疑問“這么大一個國家卻容不下一個相聲演員”。怎么共產黨這么專制,連一個相聲演員也容不下?!一些人還會對反三俗產生逆反。反三俗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共產黨的聲譽更是大打折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