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上海國資》2010年第8期,署名岳峙。刊發時因為別的需要,有所刪節。
——————————————————————————————————————————————
近來因為參加一個學術交流會議,去了一趟韓國。
以前經常聽到從外面回來的朋友說,這幾年國外的人看中國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是覺得中國人特別窮,現在是覺得中國人真有錢,奢侈品商店里最多的就是中國人,而且是成批地購買的,讓外國人很艷羨。
聽他們的時候總是將信將疑。這次去了韓國,發現確實中國人的購買力已經很可觀了。走在首爾街頭,經常能聽到講中文的游客。旅游景點更多。我們一行人在景福宮參觀的時候,周圍基本上都是講普通話的中國人。稍微上點檔次的化妝品專賣店也基本上都有會講中文的營業員,有些干脆就是雇傭的中國人。原來說國內通用的銀聯卡在那邊是不能用的,到了那邊才發現,稍微大一點的購物場所都可以使用。韓國重視中國人購買力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他們對中國的態度。以前總覺得他們發展水平比較高,所以我在一開始都是抱著學習的態度與他們交流,但很快就發現,他們對中國的評價遠比我們自己高。不僅是覺得中國人有錢,而是各方面他們都覺得中國確實挺好。
就比如說房價。我們在國內覺得,中國的房價已經高得很離譜了,遠遠超過了一般家庭的支付能力。但是韓國的朋友告訴我們,首爾的房價也很高,帶來的問題也跟中國相似。國內的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子,無法結婚。韓國也存在這種情況。國內的相親節目上,女孩們經常會說要房子要車,韓國也一樣。而且,他們還發明了一個詞,loser(失敗者),專門指那種收入低、沒房、沒車又結不了婚的年輕人,他們對未來很絕望,生活態度很消極。
再比如韓國的工會,說起來力量是很強大的,能夠影響到政府的政策。但是實際上,韓國現在的勞工分化也很嚴重。用我們的概念說,韓國的勞工也有兩種,一種是享受福利待遇的有編制的員工,一種是不享受福利待遇的臨時工。已經加入工會的都是前一種,后一種勞工的權利基本上得不到什么保護。他們也與中國的農民工一樣,年輕的時候還可以靠出賣勞動力過日子,但是到了年齡大一點,四十多歲,就很難再找到工作了,也沒有退休金,生活很困難。
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也一樣。韓國高中生中,有85%的人有機會進入大學繼續學習。但是現在工作機會越來越少了,許多人畢業了都找不到工作。我怕是我搞錯了,反復問他們,是不是真找不到工作,還是大學生的期望值比較高,是找不到比較好的工作?他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是確實找不到工作。
所以,現在韓國的女孩子中間流行一個說法,“要嫁就嫁三星男”。因為只有三星這樣的大企業的員工才有比較高的穩定收入,生活更有保障。
尤其讓我覺得驚訝的是,他們認為中國的政府也比他們的好。一位韓國的教授告訴我,韓國的統治階級從1592年以來一直都是一個,從沒變過。從封建時代到日占時代、美軍占領期、軍政府時期到現在的民主時期,都是同一個統治階級,所有的政治斗爭實際上都是統治階級的內部斗爭,與普通的韓國人民無關。現在雖然形式上是民主的,但實際上也還是一樣的,甚至還更糟糕。因為韓國通過選舉上臺的政治人物往往缺乏行政治理工作經驗,而且每次政府換屆,政策都要變,所以政策沒有連續性,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很大。所以,他們認為中國雖然沒有選舉,但是政府能夠保持政策連續性,資源組織和調動能力強,能更好地領導國家的發展。
以前改革開放水平低的時候,中國人對外面了解得少,我們以為自己生活得很好,實際上外面的人認為我們生活得很差;現在對外交往多了,不少人覺得國外比我們好,國外的人反倒是覺得我們比他們好了。在國內的時候容易看到中國的缺陷和問題,在國外的時候了解一點國外的問題,反倒是容易發現中國的優點和成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