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國有情結
搜尋最近網絡熱詞,你會發現“國有情結”特別火熱,提起這個“國有情結”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國家所有制的問題,我黨領導勞苦大眾建立的新中國,是全民所有制,一切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勞動者擁有所有一切生產生活的基本權利,然而,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私有制經濟大量介入,外資不斷蜂擁而至,一度曾輝煌的國有體制經濟大量退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陣營,自1995年以來,國家輕紡織業、毛紡業、國有商業、物資回收部門等等國家基礎產業鏈條,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隨之帶來是幾千萬工人為國有企業改革無私奉獻出幾十年的工作崗位,曾經一度出現過全民動員下崗工人再創業,但是,真正脫窮解困的下崗工人又有幾人?這是作為大眾心里的“國有情結”。
然而,作為個體的我的“國有情結”又是什么呢?在我的家庭中對“國有情結”有著特殊的情感,幾十年前爸爸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只身來到莽莽的林海深處,幾十年在林區摸爬滾打與普通的林業工人魚水交融的情感,使他深切感受到“國有情結”對于幾十萬下崗待業的林業工人是何等重要,幾年未發一分錢工資,五六口人的家庭擠在一個破舊的房間里,生活之艱難是常人無法想象得到的,在這 里曾經流傳著一個男子偷喂雞的麥糠度命,在我的家里經常會聽到爸爸無奈的嘆息聲,看到曾經一些面熟的阿姨和叔叔愁苦的容顏;我的媽媽是70年代走進校園擔任教師,她對“國有情結”有著特定的理論,按照她的話所說:“ 咱不想下海撈魚也不想賺大錢,老實本份干好本職工作”,誰料想,她的話在今天看來是最踏實,最實際的想法,她的工作是現時社會最保險的黃金產業。
在我的家庭中,我算是幸運兒了,幾年前大學畢業后,也曾在南方混過一段時日,但是,由于媽媽舍不得惟一的女兒到處流浪,硬是把我從古都南京拉回到身邊,同時,我也在意外的機遇中擠進了一家事業單位,坐進辦公室優哉游哉,然而,我身下的兩個弟弟卻沒有那么幸運,由于他們選擇的專業不好,畢業之后就白手起家創業,他們在一個破舊的出租屋里,天天搗鼓木樹根,在到處粉塵的作塵環境里承受生活艱辛,雖然,目前也有些積蓄,但是,也讓父母操碎心了,幾十歲的兩位老人還要天天擠公交,站在路旁與人家討價還價,媽媽爸爸常對我說:“要好好珍惜目前的工作,雖然,賺得少,但是,沒有風險”,我在目堵著家人的生活艱辛,慚慚明白老百姓心中的“國有情結”的根深締固,真正扎根于“國有情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體系,勞動者擁有的平靜,無波無瀾的生活權利。
說來也巧,中午下班在公交車,我遇到一位在吉林打工的四川籍民工家屬,她的愛人在吉林某工地打工,在工作中慎摔傷,造成腦部,胳膊,腿部嚴重骨析,然而,他們的工頭只是給予三千元醫療費,就棄之不管了,可憐,全家老少幾口依靠的頂梁柱目前還在醫院里遭受病痛的折磨,這個女人手棒申訴材料,卻不知在哪里為自己討回公道,她欲哭聲淚的表情,讓在場的乘客心酸不已,俺在當時就在私下猜測“如果還是國有制,這些受傷的民工一定會得到國家的全力救治”,然而,今天,國有體制改革成私有制,民營制,這些苦命的勞動者受到傷害,卻欲告無門,到底是誰之過?
再提“國有情結”,俺在現今社會,一次次地接受殘酷心靈摧殘,就象一個大國的夢想,國家全民所有制,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夢寐以求,就是平安,和諧,無驚無瀾,然而,那個“國有情結”越來越遙遠,勞動者擁有一切生產生活的權利,還在哪里回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