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叫生不逢時”什么叫做生不逢時呢?通俗的解釋為:出生的年份、月份、日子、時辰與現實有一定差距,甚至生活很不順暢,一生中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追憶起過去的一幕幕,一樁樁的往事,歲月如梭,坎坷和悲嘆纏繞著困惑,使我們驚訝和感慨,我們真的是生不逢時了。
我出生在五十年代中期,那時候祖國剛剛解放,正在百廢待興的建設高潮中,七十年代初,我步入一家兵工廠當學徒工。從哇哇學語到蹣跚學步,從童真的記憶到當代激情的青年,從風華正茂的一名軍工廠的時代青年到政治思想成熟、業務技能過硬的技術工人。在那個紅歌傳唱,紅旗飄揚的年代里把我們培養成有理想、有追求、懂奉獻,獻終生的劃時代青年,這些人的腦海里永遠牢記一個信念:就是工人階級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工人階級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堅強基石,一生中永遠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的動力。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社會發展不可改變的普遍真理。我們就是按照這樣的模式成長起來的一代工人階級。那個時候生活不是很富有,還很貧窮。但是,我們有追求,有精神,有激情,有誠信,懂奉獻,忠于人民、忠于事業的一代產業工人,我們生活的是那么充實。
八十年代初期在中國的大地上開始了改革開放,一茬茬領導的更替,一件件新政的出臺,一批批國有企業破產倒閉,一群群下崗失業者們就業無門。六神無主的失業者們如同天降大難驚魂無比,依依難舍淚如雨,工友們話別揮手告別國企慘痛情景讓人們深感凄慘和悲哀。有的狂癲于街頭,有的從高樓縱身躍下,有的高懸于梁上的情景令人感到心酸和刺痛,看到這一切悲慘的情景,我心在顫抖,深深的感到刺痛和震撼,那么的殘酷無情。這就是國企改革的成果嗎?這個不講人性的政策,是全國六千萬下崗失業者們顛沛流離,舉目望去天地暗,就業無門成丐幫的慘狀,多年給國企辛勤工作的職工們感到心寒。鮮血從我的嘴角流出,我們的心碎了。凄慘和吶喊使我們悲憤不已,啊!仰面長嘆淚如雨,激情追求化流星,心酸與苦澀我們真的是生不逢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