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高喊要實現國企脫困時,國企就完蛋了;當有人高喊要解決三農問題時,農民就得在“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幌子下被消滅了(不是肉體消滅,有人不舍得這么好的勞動力,而只是換了個無產者的身份)。
這是以更大的矛盾來掩飾當前的矛盾,趁著矛盾轉移的緩沖期大撈特撈,把包袱甩給后人。依據這個邏輯,如果無法解決乳制品的質量問題,那么制定更落后的國標自然就是首選方案。
民眾不會忘記兩年前三鹿事件期間資產階級為在“國標”中允許保留的三聚氰胺上限而討價還價的丑態(tài)。兩年以來,質量事故依然層出不窮。于是,我們很欣喜的看到資產階級采取了合乎“邏輯”的步驟-----由衛(wèi)生部批準公布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新國標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這個數字低于國際標準3.0克,也低于1986年舊國標的2.95克;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新標準由原來的50萬上升到了200萬,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準高出20倍,被業(yè)界驚呼為一夜倒退25年。更有輿論指出,這個乳業(yè)新國標讓“中國原奶質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
衛(wèi)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xié)調與衛(wèi)生監(jiān)督局副局長陳銳說,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和產業(yè)實際。
------對資產階級,凡是好事,則以“與國際接軌”為幌子大力推行;凡是壞事,則以“符合國情”加以保護。
新國標制定專家起草組組長,國家疾控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這樣說:“這個標準是適合于我們國家現在的這種養(yǎng)殖方式下的一個標準”。
------聽聽,不是養(yǎng)殖方式要滿足“標準”,而是“標準”要適合養(yǎng)殖方式。這種邏輯我們還見得少嗎?比如,不是社會活動要符合憲法,而是憲法要不斷的迎合社會活動----猖獗的私有化。同樣是這幫人,居然還恬不知恥的要求屁民們遵紀守法。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副所長王加啟這樣說:“不是說這個蛋白質的含量從2.95降到2.8以后,這個牛奶就不能喝了。”
------聽聽,這個時代把獸醫(yī)變成了“禽獸醫(yī)生”。有不少人喝完砒霜也撿回一條命,照這禽獸醫(yī)生的邏輯,砒霜也不見得不能喝了。
中國農業(yè)大學,國家奶牛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對記者說:“超過2.95的你看只有多少,它基本上有接近一半都活不了,你算吧。”
------轉基因問題上我們已經領教過好幾個“首席”的表演,這里又冒出一個“首席”,似乎幾十年前對這類人有個很恰當的稱呼:反動學術權威。反動權威很誠實,他供認,目前有一半牛奶是無法達到老國標的。原來如此!!有人認為98年以前的房子都得拆,同樣是這類人,對這一半多的不合格牛奶卻如此吝嗇,不舍得扔掉,這是多么奇妙的人格分裂啊。
上面的王加啟還供認:“目前中國奶業(yè)有76%都是散戶養(yǎng)殖,在精飼料投入不足,這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奶蛋白含量。1986年制定標準時,我國以國營農場為主,奶牛數量少,都是集中養(yǎng)殖,2.95的指標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并不高。而現在的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
-------折騰30年,民眾總算搞明白了,原來“看不見的手”把優(yōu)質資源配置給了資本,而資本則把劣等飼料配置給了奶牛,資本最后把劣質牛奶配置給了民眾。很老土的國營農場卻在浪費著這些優(yōu)質資源,所以它們該死。
10年前這些人喊出“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慕然回首,可笑可恨。資本!這些人沒有任何人格,他們只是資本的執(zhí)行者。
30多年前,由于母親缺奶水,我靠喝黑龍江國營農場出品的大慶牌奶粉得以長大成人。今天,我懷舊一下,讓中央黨校某君見怒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