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生與社會自我獨立性的思考
許 曉 黎
一個農民工刻苦研讀,終于碩士畢業,卻回到生活的原點。難道中國的教育事業真的空前成功,導致一個碩士生都只能成為普通人中的普通人嗎?依然看見,多少人拼搏在考研的道路上,每年全國錄取的研究生不到報考人數的十分之一,從數量上來說,碩士生對中國這個急需人才的經濟繁榮地區,依然是那么緊缺, 38歲的騰振國并非個別現象,當下有多少研究生都存在匆忙度過十余年的寒窗苦,卻一職難求的尷尬境地,其原因何在?
一、教育商業化導致研究生名不副實
曾幾何時,全國高考如火如荼,一個農村孩子,只要考上中專或大專,就能夠鯉魚跳龍門,成為吃國家飯的城里人。這是最典型的學而優則仕的具體體現,也是那個時代農村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知識改變命運的正確性被一次又一次的證明,其實這種證明是建立在國家對人才認可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這種教育體制下的人才是國家認可的,所以國家給予支持和保護的,由此知識改變命運被國家用制度的方式高度推崇到一個絕對的高度。因此知識在改革開放初期處于主導地位。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專和大學開始第一次不包分配,這意味著中國不從制度上給予絕對支持,國家不再為知識保駕護航了,知識改變命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絕對是個雙刃劍:一方面,讓市場決定學生的命運,這給中國高校帶來了充分的活力,另一方面,讓市場決定知識的選擇,也就是說市場決定知識的類型和發展方向,知識從此在市場經濟處于從屬地位,既然知識從屬于市場經濟,那么無可非議的必須帶有市場經濟的特點,教育商業化由此應運而生?! ?/p>
商業從來都是追求功利的,商業化讓文化教育無可避免的沾上了難以清洗的銅臭,一個知識分子不清高了,能不能撈取實利才是關鍵,在很多大學里面,教授到處攬項目、搞工程、賺外快,其正當的教育事業和學術研究卻敷衍了事,甚至論文都是讓學生代做。這就是斯文掃地的最佳體現,是頹廢文人的極端代表,是學術精神死去的根本所在,然而,我們的精英文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們把知識變成了某些人的遮羞布或抹布,需要了,拉過來用用,在沾滿諸多骯臟不堪的污穢之物后隨手丟棄,完全不把文化和自己當一回事,他們在羞辱文化的時候,其實也在作踐自己!
學術精神的死去,導致中國學術界不再需要創新,各位沾滿銅臭的學術權威也不允許任何超過他們自身的理論創新,中國不需要發明和發現,只需要復制和抄襲;不需要鍥而不舍的鉆研,只需要急功近利的鉆營;不需要甘為人梯的培育后人,只需要唯我獨尊的排除異己?! ?/p>
學術精神的死去,導致最需要用心靈去創新的基礎理論研究失去活力,遁入冷門的怪圈,現在的研究平臺和經費是改革開放前的若干倍,當下卻沒有陳景潤、華羅庚、袁隆平、鄧稼先等等這樣真正的大師級科學家出現,為什么?
在功利場所和政治秀場忙碌的各色文人,研究都已經成為惹人嫌的事情,中國最精英的文人不搞研究,作為初出茅廬的準精英們考研的意義又何在?
不知道是為了中國人才的快速成長,還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中國研究生的學制統統改為兩年,一年理論,一年實踐,堆積如山的理論,只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填鴨式的教育,這正是做教育產業化的特點,這種無差異、短平快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們很難受到嚴謹的學術氣息的感染,很難體會到神圣的學術責任的熏陶,學術精神在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模式下砰然崩潰,當下的研究生幾乎沒有研究氣息、研究能力、研究動力等等應有的素質,與其說他們是研究生,不如說是大學本科的再復制,是一種量的再堆砌,他們和大學本科的區別就在名字上,而很難在本質上區別開來?! ?/p>
我可以想見,38歲的騰振國在研究生畢業后,除了一紙文憑,卻難有本質的改變,死去的學術精神不能給他注入脫胎換骨的實力,更無法讓他超然的面對一切。他回到原點,然而鍥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正是無良學術界背棄的東西,從這一點說,他應該比中國的精英文人更偉大。
二、積極入世與消極入世
騰振國說:愿能適應社會。他認為,自己不能很好的和社會契合是自己回到原點的關鍵。從這一點來說,他的哲學研究生是白讀了。
當下的中國,知識從屬于市場經濟,而不是主導著市場經濟,受社會尊重的不是知識,而是財富和權力等暴利經濟符號,你要努力適應這個社會,看來只有一條道路,成為又一個無良文人!為什么?
我認為,人與社會總有積極入世和消極入世之分,兩種態度必然有兩種變化,一種隨俗的變化,一種是超俗的變化。在具體研判中,不應該單獨來說一個人的入世是消極或積極的,入世面對的目標從來就是社會和個人兩方面,人本身就是個體,雖然依附于社會,卻也不可消亡其獨立性。
人如果積極順應社會發展,這其實就是一種讓自我獨立性完全喪失的一種消極入世,相反人如果適時、適地的彰顯自己的獨立性,在保持自我獨立性的前提下,尋找社會契合點,這就是積極入世。
消極入世就是一種隨俗的變化,是一種甘愿被社會左右的入世,大多數人在生活掙扎中都是在隨俗中自安,38歲的騰振國說的適應社會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入世!
積極入世就是一種超俗的變化,是一種試圖駕馭并改變社會的入世,極少數人總是不被大多數人理解,也許會被某些精英稱之為“反叛”,但歷史已經證明,對無良社會的反叛就是積極入世,也正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p>
對無良的反叛就是對正義的維護,騰振國請保持你的自我獨立性,千千萬萬的自我獨立性將是中國學術和社會的希望?!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