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縣委書記下井被嚇哭了” 7月27日《華商報》是這樣報道的:7月23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發布,再次強調礦領導下井。但調查發現:對占礦井總數90%左右的小煤礦而言,該政策或將成空文。據報道,一位曾經下井的縣委書記居然被嚇哭。 該報道還有華商報采訪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呂日周有這樣一段對話: 華商報:您在市委書記任上下過井沒有? 呂日周:當然下過。我要求別人下,自己能不下嗎?(旁邊的工作人員插話:以前呂主席下的那個礦井,僅僅高二尺六,這種小礦井,山西比比皆是。呂主席是爬著進去的,跟著的縣委書記都嚇哭了。爬了400多米,但呂主席非要下去見礦工不可。)全國死了多少礦工?這個好統計。但是全國因為礦難死了幾個村黨支部書記?死了幾個鄉黨委書記?死了幾個縣委書記?官再大就更不要說了。 我也“下過井”,但這種爬行的井見過,就是沒有下去過。記得九十年代初,除了大學上我的數學課外,還專門研究一種叫“動態輕軌衡”的動態計量裝置,當時除了中國鐵科院有人研究“動態軌道衡”之外就很少研究了,我沒有選擇“動態軌道衡”,因為需要國家認定軌道衡制造許可證才行,我當然沒有這個基點。所以選擇了工業計量(不是貿易計量)的“輕軌衡”(不需要嚴格的資格認證)作為研究切入點。所以,我在“動態輕軌衡”與“動態軸計量汽車衡”在國內算最早的一批。 我下井完全是當年研究所至,下過井的種類也很多,主要還是鐵礦與煤礦。第一次下井,多少有點擔心與新奇,以后下過多了,也就無所謂了。安置動態輕軌衡的地方,環境在井下算好的,我總想都了解一點礦工實際狀況,也去過幾次作業面,作業面就如同那個縣委書記嚇哭的地方,進去需要爬行,粉塵很大,覺得氧氣不夠用似的,長期超時工作不得“矽肺”也難。 我去過的礦井很多,連司法局下屬的煤礦也去過。我不喜歡下煤礦,因為井下不能吸煙,這對我這個煙民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好在煤礦一般計量設備都安裝井口,安裝井下的計量設備還需要“防爆”,出點事還擔當不起呢。所以,煤礦井口計量設備做得多些,而坑道內的計量設備做得少些。然而,鐵礦坑道內的計量設備就做得比較多。為了這個動態輕軌衡,我幾乎走過半個中國。 記得一次在四川犍為岷江邊的一個老煤礦一住就是三個星期,對老礦工們挺熟悉,也感覺得出他們那個“往日的情懷”,他們帶我去看“工人俱樂部”,當年是最好的建筑。有人非要到他家看看,父母親親退休在家,過去也在礦上工作。出他家時對他說,你母親年輕時長得一定漂亮,他說,那年代工人地位高,找對象好找,“礦花”一個賽一個,現在漂亮姑娘留不住,誰愿意嫁給礦工呢?再說礦上的子弟誰愿意接著當礦工呢?有點本事的也都遠走高飛,或者做貿易干管理了,現在礦工多數是外來工…… 山西南部有些煤礦我也去過,就是那里的小煤窯沒有下去過。山東新泰的煤礦也去了不少,有的還下去看了看,我總提議把計量設備放到井上來,不要放到井下去,這僅僅是個管理核算問題,是個管理觀念問題。我以為“超負荷運行”、“超產量管理”、“超時間工作”才是構成礦上“安全生產”危險的主因。現在的各類監控設備比起幾十年前,不知先進多少,可為何事故越來越多呢?有這“三超”,事故就不會少!領導下井是需要,更需要礦長們下井。國有企業可以用此來考核,私有企業的礦主辦得到嗎?也許這樣的礦,才需要縣委書記們常下井,可別再哭了,別再腿肚子轉筋了……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